我是70年代在新疆出生的。
爸媽20歲響應號召,從內地來支援邊疆,於是,紮根在這裡,結婚生子。
那個年代,人人家裡都生四五個孩子。而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共生了三個,但在當時,已經算少的了。
另外,爸媽兩人,除了供養我們一家五口外,還要給加老家寄錢。
爸媽的老家,分別有爺奶,姥爺,上面又是四個老人。
所以,準確地說來,我爹媽的工資,實際供養了九口人。
但是,無奈我父母都在一家企業裡當工人,每個月發的工資很微薄,哪裡養得住九張嘴。
現在想來,依然記得,每個月發工資的日子,我媽就會坐在床邊數錢,點上好幾遍後,她總是重重地嘆口氣。
然後,我媽會從裡面抽出一份,我知道,先拿出來的,一定是給老家的。
因為爸媽他們商量過,逢單月,就給爺那邊寄,逢雙月,就給我姥那邊寄。
把開支都留出來後,媽媽還會把麵粉、油的家用,留上一些零票,放到右手的抽屜裡。
我們家三個孩子,相互之間年齡都相差個三四歲。
為了節省,通常,我們的衣服都是,姐穿完了給我哥改改穿,哥穿完了再給我穿。
自力更生慣了,於是,爸媽咬著牙,從嘴裡摳了幾個月的錢,買了臺縫紉機。
這樣,做新衣裳,剪裁,修改,鎖邊,縫紉,都自己幹,幾年下來,我爸媽也快成了裁縫。
可是,我們那時候總在長身體,褲子總是短,這時候,我媽會把褲邊撬起來,這樣,多一兩公分,讓我們就又能多穿一年。
但是,就是這樣,反覆撬邊,褲子還是太短,而且,新疆的冬天寒冷無比,棉衣棉褲小得穿到身上象耍猴不說,而且,零下40度的低溫,讓我們根本湊和不了,看著,我們手上生的凍瘡,媽媽嘆著氣,又跟爸商量,怎麼給我們添置冬衣。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我們就在這物質匱乏的環境裡,慢慢長大了。
2005年,我30出頭,有家有娃兒。
爸媽都有退休工資,公婆還能給我帶帶娃兒,家裡的生活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了。
這時候,我彷彿象是有了購物癮。
剛開始,是每個月發了工資,就去逛街,只要逛,就必買。
衣服、化妝品、髮飾、包包、絲巾,只要有一點喜歡,就要買下來。
後來,愈發地上癮了。
等不到工資發下來,就拿著信用卡購物了。
因為在單位上班,幾家銀行都給我辦了信用卡,這個卡里面沒錢,但是可以提前消費,也就是透支。
這買東西,看不到出錢,更感覺象沒花錢一樣,這讓我買起來,更是無所顧忌了。
但是,畢竟是信用卡,錢還是要還得。
於是,發了工資和獎金,就要幾個銀行來回折騰著還款。
然後,下個月再重複 ,
我也想過,感覺買東西買得瘋狂地,不正常,得戒掉。
因為,先開始覺得得接受不了自己頻繁購物的,是自己的錢袋。
每月看到帳單,我都對自己說:下個月一定不能這麼做了。
但是,一到週末,我彷彿著了魔般地,又開始購物了。
連孩子在家裡,都說:媽媽的小票,媽媽的小票,因為家裡積攢的購物小票,一沓接一沓的,到處都是。
穿新衣服,剪下來的吊牌,都裝了幾大塑膠袋。
這每個月都是“買買買”,直接的結果是:工資入不敷出。
先是一個月透支的,下個月再還,然後又是兩個月透支的,第三個或第四個月還,後面,因為金額大,實在還不上,就只有做成分期還。
折騰了將近一年,我自己的工資花得精光不說,連丈夫給的家用,都花到了購物上。
現在說得“月光族”都不足以形容當年的我,那時候,我的狀態,應該叫做“月欠族”。
甚至,我都問爸媽都張口要錢,說自己工資低,不夠花,爸媽心疼我,也給。
就這樣,爸媽補貼給我的,連同自己的工資和丈夫給的家用,幾乎全部搭進每個月的信用卡還款上了。
這種購物法,一年算下來,隨便都是幾萬塊錢。
再一個,家裡的東西爆滿。
如果說,前幾年的電商搞什麼全國的促銷,把物流整成了“爆倉”的話。
我買的的東西,各式各樣,連內衣都是成打成包的,家裡也快“擠爆”了。
家裡因此,一片狼籍。
因為衣服太多,我和丈夫的大衣櫃,全部塞滿。
孩子的小房間,也裝滿了我的衣服。
書房的櫃子裡,用塑膠袋包裹著服裝,摞得好似小山,進了書房的門後,人根本磨不開身體。
2005年的家裡的床,掀開墊板後是可以儲藏衣服的,這裡面也是爆滿。
兩張床下,放著全是我的鞋子。
冬天的靴子,夏天的涼鞋,春秋的各種顏色,各種款式的皮鞋,高低跟,淺色、黑色、駝色,深口、淺口放得滿滿當當的。
我購置的物品,幾乎充斥我們那個60多米的家的全部縫隙。
我搬家時,光是風衣,都有四五十件。
還有各式毛衫,應有盡有。
我覺得,一個商場也不過如此,只會比我多些碼數,品牌和件數,說真的,真不及我。
購物才幾年的功夫,我們的家的一掃往日的明亮、寬敞,代之的是零亂且滿負荷。
我就把60多平米的家,用東西堆積成了倉庫。
我們一家三口,到了房間裡,只能躺下來睡覺和坐在沙發上,幾乎連走路的空間都被佔用了。
接下來的是,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
真正要用的東西找不到,不用的物品遮擋著我們的生活。
刷牙、洗臉、上廁所,家裡就我們三個人,起身時,兩個人都必須要側身,才能透過。
家中,沒有一分的活動空地。
現在想起,那哪裡是家啊,根本是貨場,而且是亂糟糟的貨場。
有一次,看著賬單,看著倉庫般的家,環視四壁,真有種想發瘋地衝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繁雜、髒亂。
搬家,是我開始極簡生活的開始。
那年,我40歲,剛剛看過一本書,極簡主義,很有觸動。
接著,自己的身體又出了點小問題,躺在病床上,我就在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從30到40歲期間,活成這麼混亂和不知所然。
生活過得如此奢迷不說,而且,買回來的東西根本不經過自己的大腦。
可以說,純粹是為了消費而購買,因為,購買的東西,有的確實價位很高,但完全不適合自己。
有些是為了便宜,商家放在花車上,做特價活動的,因為覺得便宜,便一口氣亂選。
最重要的是,因為過度購買,自己都想不起來自己買了什麼,甚至有重樣的衣服,到搬家時,吊牌都沒有摘。
現在回想,買東西上癮的幾年,除了小時候物質的缺乏有一定的關係。
總想擁有一切,甚至到了囤積,才覺得能補到童年缺失的安全感。
再加上,那時候工作壓力巨大,買東西或許能緩釋自己的心情,有著花錢和與賣家成交的痛快。
還有一種,算是心理上的,叫做上癮模式。
他會讓人產生習慣性的購買,如同,現在手機時代,用手指去划動手機的順手一般,原本,只是隨便開啟看一看,結果,這一個瞬間動作,帶給你的確是徹夜手機螢幕的滾動。
這種不經過大腦思考的路由,根本上是讓象玩手機一樣,產生類似“受控”的心癮,它讓我們失去思考,失去時間,失去精力,失去秩序。
擺脫這些魔力的東西,我們的生活才能恢復到乾淨、整潔,保持清醒的大腦和自由的身體。
大概跟我的年齡也有關係,因為不是也有說,40不惑嘛。
難怪人家說,年齡越長,越活得簡單,越是無慾無求,活得越是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