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左太北收到了母親的一封來信和一些東西,其中包括一些舊時的書信。當慢慢讀完,她內心掀起了一陣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往日模糊的父親,如今總算有了一個大體輪廓。原來她的父親並不單單是一個會打仗的將軍,還是一位愛家人的丈夫、父親。
讀著這一封封信,那段往事再度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 左權犧牲
1942年,抗戰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侵華日軍對中原的攻勢愈加猛烈,作為八路軍主力之一,太行、太嶽根據地亦遭到了猛烈打擊。
循著以往經驗,左權和彭德懷分頭行動,意欲將部隊從內線拉往外線,進行遊擊作戰。可他們不知道,敵人這次的目的並不單單是圍剿根據地,更為了搗毀八路軍總部。
很快,八路軍總部這個密集向外傳送電報,進行資訊傳送的中心被日軍先進的電信情報技術發現,並迅速以重兵合圍。
面對這一情況,左權帶領部隊夜間轉移,繞過了敵人數道封鎖線,來到了十字嶺。就在隊伍原地調整的時候,沒成想日軍緊隨其後,還配備了飛機轟炸。
轟炸之下,左權率隊左躲右藏。
就在左權率領最後一批同志往十字嶺山頭衝的時候,敵人的炮火緊跟著也來了。他大喊著:“飛機來了就趴下!”
只要衝過封鎖線,就還有希望。可就在他來回不停指揮,照顧別人的同時,自己卻被一顆流彈擊中,當場犧牲。
訊息傳回來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表示了最沉重的悼念。可當劉志蘭得知訊息後,依舊不敢相信。
早在不久前,劉志蘭才收到丈夫的來信。信中說:“可憐的孩子,不到兩歲就脫離了父母的親身教育,我很遺憾也很不放心,但一念及著你,尤其不願耽擱你的前程,也就只有和應該這樣做了。”
言語中,既有對妻子的愛、也有對孩子的關心。
那個時候,左太北就被安置在中央託兒所。年幼天真無邪的孩子,尚且不清楚“犧牲”的含義。而劉志蘭工作忙,常常週末都不能去託兒所接她。這一任務,就落在了彭德懷和浦安修身上。
一定程度上,兩人將小太北當做了親生女兒。
那時,小太北脾氣大、愛鬧騰,彭德懷和浦安修沒辦法,只能讓孩子折騰完,事後再抱著哄睡覺。
稍大一些,左太北從母親和彭德懷夫婦口中,逐漸知道了爸爸的一切,也明白了犧牲的具體含義。
原來,她是烈士的遺孤。
從那刻起,左太北心裡就較著勁——一定要為父親爭光,不辱沒烈士的名聲,所以她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好。
二、 報考哈軍工
1959年,不少青年學子紛紛填報哈工大,打算為國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左太北也不例外。
當然,她報考哈軍工,更多的還是為了父親。
抗戰時期,我軍就缺少物資。那時,無數先輩用各種低質武器同敵人對抗。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正是如此,這才有了黃崖洞兵工廠。在兵工廠的生產下,部隊配備了更好的裝備,提升了戰鬥力,這也為後來取得勝利創造了先決條件。
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自力更生!
瞭解了父親事蹟後,這一想法在左太北心中紮了根。後來上了中學,這一想法更加強烈。那時候美蘇冷戰,各方面都在競爭。而新中國和兩國的關係也不好,要想在夾縫中發展,就必須掌握先進的武器。
得知外國有原子彈、氫彈、導彈後,左太北內心有了一個想法——她要在國防戰線上研製出新武器,用先進武器捍衛國家安全。
出於這一目的,她給母親劉志蘭講想上哈軍工。
起初,劉志蘭並不同意。那時候北京也有不少名校,清華、北大等,也能學工程技術,她不想女兒跑那麼遠。
左太北說:“當初父親建立黃崖洞兵工廠,為革命做了巨大貢獻。如今我也想像父親一樣,做一些對國防事業有用的事情。”
聽完,劉志蘭點了點頭。
母親這一關過了,另外一關卻出了問題。
報考哈軍工,每位考生都必須經過政審,而左太北的政審顯示不合格。 這一訊息,給了左太北當頭一棒,她是真正的紅軍烈士遺孤,母親也在軍隊工作,政審怎麼會不合格呢?
在她一再請求下,校長總算講了實情。
原來,政審不合格的原因並非出在她父母身上,而是一位素未謀面的“二伯伯”身上。這位二伯伯是國民黨的官員,自然也就成了政審不合格。
雖說事情查清了,但她卻無可奈何。
好在學校校長對她說,可以直接去靈鏡衚衕10號找陳賡。那裡,前院是哈軍工的辦事處,後院就住著陳賡。
這個方法,顯然很好。
作為哈軍工的院長,陳賡絕對有辦法解決。可辦法雖好,左太北卻有點不知所措。因為她沒和陳賡不熟,甚至和整個軍隊的幹部都不熟。
三、 陳賡出面
左權犧牲後,左太北一家和軍隊的幹部就很少來往,包括左權過去的戰友。後來到北京讀書,她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彭德懷一家。
如今讓她貿然去找陳賡,實在有點為難。但為了去哈軍工讀書,她只好硬著頭皮來到靈鏡衚衕10號。
在門口,左太北自報了家門,聲稱要見陳賡將軍。
經警衛通傳後,她在後院見到了陳賡。只見他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此時陳賡的心臟病十分嚴重,按照慣例,他一般是不見任何人。而見左太北,屬於破例。
見到傳說中的陳賡將軍、哈軍工的創始人,左太北除了激動之外,多少還是有些忐忑。也顧不得這些,說到:“伯伯,我是左太北,左權的女兒。”
本應躺在床上休息的陳賡,不由得坐了起來。打量了一番左太北,情不自禁地說:“像,真像!”
看著眼前戴著眼鏡的小姑娘,陳賡充滿了回憶,不斷地打量著她。高興地說:“當初的小不點都長這麼大了,轉眼間就成了大姑娘。想當初在黃埔的時候,我和你爸爸睡上下鋪,我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呢!”
一聽,左太北才知道陳賡將軍和父親的關係這麼密切。而陳賡時至如今還記得父親,讓她內心暖暖的。
許是察覺到太北情緒變化,陳賡連忙轉移話題,說:“這次來找伯伯有什麼事呢?”
左太北才記起這次來的正事,連忙說了來訪的原因。和左太北最初得知政審不合格的想法一樣,陳賡不明白左權的女兒為何會政審不合格。
左太北這才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說清楚。
聽完後,陳賡笑了笑。既覺得這小女孩誠實,又覺得她實在太過於誠實。她這位二伯伯和她素未謀面,根本構不成什麼特殊關係,這政審一關,反倒顯得有些唐突。
最後陳賡看了看左太北,說:“你放心,哈軍工一定要你!”
有了陳賡打包票,這件事算是妥了。
這件事說完,陳賡還拉著左太北說了之前的不少事。正巧傅涯下班回家,瞧見陳賡還滔滔不絕的講話,連忙制止。
陳賡也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揮了揮手,說:“傅涯,快告訴廚房,給太北包餃子吃!”
在陳賡家吃了一頓餃子後,左太北歡喜地出了靈鏡衚衕。
四、 報喜
出了靈鏡衚衕,左太北就蹬著腳踏車,吱吱嘎嘎進了吳家花園。剛進門,她就高興地對彭德懷說:“伯伯,告訴你一個好訊息。”
從政審不合格,到得到陳賡承諾,左太北太想把這份喜悅分享給別人,而彭德懷成了她的首要選擇。對於她來說,彭德懷一直扮演著“父親”的角色。自從父親左權犧牲之後,是彭德懷給予了她不可多得的父愛。
年幼,是浦安修、彭德懷抽空照顧她;童年,兩人亦花了不少時間陪伴她;就連後來在北京上學,左太北都住在彭德懷家裡。
正是如此,兩人的關係十分親密。
所以這一喜訊,她想要第一時間分享給彭德懷。不料彭德懷沒有一絲高興,反而說:“哈軍工貴族氣息太重,你幹嘛要上那個貴族學校?北京有那麼多學校,哪個學校不能上?”
一時間,左太北無言可對。
自然,她是清楚彭伯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實際上彭德懷去過幾次哈軍工,也十分了解這所學校,評價也很高。
以往,他當然十分高興左太北進入這所學校學習。可如今,他並不希望左太北這個屈指可數的親人離開北京、離開他。
許是沒有察覺出伯伯情緒變化,尚處在喜悅中的左太北,拿出一個筆記本,請彭德懷為她題個詞。接過太北遞過來的鋼筆、筆記本,彭德懷想了片刻,寫上了這樣一句:
“希望你永遠青年!”
在彭德懷的祝福,秉持著父親遺志的左太北,滿懷期待地進入了哈軍工。
五、 事業、愛情
來到哈軍工,左太北被這裡的學術氛圍深深吸引。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在眾人眼裡,她就是一個典型的好學生。沒人知道,這位好學生就是左權的遺孤。對外,左太北表現得十分低調。
彼時哈軍工有“兩不準”紀律,即學員在學習期間不準結婚、不準談戀愛。可在這所工科學校,女生屬於“稀有”。
更何況,左太北才貌雙全,不知有多少男同學表白、求交往。可就算如此,她自始至終還真就沒談過戀愛。對她來說,兒女情長遠及不上繼承父親遺志,搞國防現代化事業更重要。做一名合格的革命事業接班人,才是她最大的追求!
畢業之後,左太北如願投入到了國防工業建設工作之中。從年少立志,到如今願望實現,這一路上歷經艱辛,她也收穫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唯獨這個人感情生活一直處於空白。
要知道此時她已經28歲,在那個年代,這個年齡已經是好幾個孩子的媽了。而左太北為了理想、為了繼承父輩遺志,愣是沒有談戀愛。這讓不少人看著十分著急,其中就包括她的老同學姬攸玲。
在學校,就有不少人追求左太北,可她一直遵守校規,始終沒談戀愛,如今都單身了這麼多年,昔日朋友、同學看著都著急。姬攸玲就張羅著給她相相親,看有沒有閤眼緣的。
這東挑西選,左太北看上了最不起眼的沙志強。說是不起眼,兩人第一次見面還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見,只見沙志強穿著打了好幾個補丁的褲子就來了。
左太北並不在意,甚至覺得欣賞。見慣了各種世事的她,就喜歡沙志強身上這份老實、本分,而沙志強也覺得左太北人誠懇、坦率。
就這樣,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
不久,雙方商量著結婚的事。結果當左太北向組織申請時,卻遭到了拒絕。好在兩人感情牢靠,即便拖了好幾年,但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那段日子,夫妻倆生活稱得上十分艱苦。分配來的簡陋住房,連廚房都沒有。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為了搞科研、搞總裝,有時候忙得連家都顧不上。
也是在這般艱苦的環境下,兩人的女兒、兒子相繼出生。那段日子,一家四口吃了不少苦。不少人都勸左太北找找關係,給兩個孩子換個好點的環境,或者換個有前途的工作。
按理說,但凡她找上左權之前的老戰友、老領導,這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但左太北誰也沒找,直到1978年秋,才調進北京,進入八機總局從事技術管理工作。而在此之前,左太北一家已經在石家莊足足待了6年!
六、 家書
1982年,左太北收到了母親的一封來信和一些東西,其中包括一些舊時的書信。當慢慢讀完,她內心掀起了一陣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原來,母親和父親的故事這麼動人。
母親劉志蘭自小就十分出眾,1936年投入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和左權結婚,並生下了左太北。
可就在兩人結婚一年多,左權就戰死沙場。於一個女人來說,究竟承受了何等悲痛。年幼時,左太北還常在想父親不見了,就連母親也不常在身邊。那時她在疑惑,難道是母親不愛她了嗎?
如今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自從左權犧牲之後,劉志蘭主動離開了他的圈子,不依靠任何人,獨自一人努力工作、學習,乃至於有時候都顧不上左太北。這並非她不愛、不想,相反,是真正的思念、深愛,才迫使劉志蘭不得不離開這個圈子。
只有這樣,她才能全心全意工作、生活。
即便如此,在劉志蘭內心深處,左權永遠排在第一位。即便之後她重組了家庭,這點依舊未曾改變。
除了對母親更加理解之外,左太北對父親的印象也加深了不少。
當初左權離開時,她不過三個月。所以父親的犧牲,其並沒有太大的感覺。後來,懂事了的左太北,知道父親是烈士、是英雄。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常在父親遺像前佇立,希望父親能夠在夜晚進入她的夢鄉。
哪怕只是在夢裡見一眼,左太北對父親的印象也會清晰不少。
可這些年,父親一直沒有進入過他的夢鄉。對父親的印象,忽遠忽近,似乎從未真正瞭解過。直到讀了這11封信,左權在她心中的形象才漸漸清晰。
那一刻,父親的離她第一次這麼近。
當讀到”可憐的孩子,不到兩歲就脫離了父母的親身教育,我很遺憾也很不放心”時,左太北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痛哭。這是四十餘年來,她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父親的愛。這份愛,如此熾烈、濃厚!
七、 太行山之情
1992年初,劉志蘭病重。
左太北特地從北京到太原,陪了母親很長一段時間。在那段時光裡,母女倆說了不少話,提到了無數次父親。
劉志蘭對左太北說:“你父親留給你最大的遺產,就是那些信。”
當左太北問母親還有沒有遺憾時,老人搖了搖頭,表示這輩子沒有遺憾、也沒有放不下的事了。而左太北不一樣,她還有許多放不下的事。
正是如此,當她從航空總公司第二集團退休之後,就全心全意投入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此之前,左太北始終不忘左權的高貴品質,在生活上努力向父輩靠攏。
許是父親在太行山奮鬥過,她對太行山也充滿了感情。那些年,左太北和沙志強夫妻倆向太行山根據地的人民群眾不斷捐錢、捐物,還常留老區人民在家裡吃飯。正是如此,兩人幾乎沒有存款。
後來借錢買了房,家裡也沒置辦上幾件像樣的傢俱。在老兩口住的那層樓,也只有他們家沒有裝防盜門。用左太北的話說,那就是家裡沒有什麼可偷的,也就沒必要裝。
後來退休了,左太北總算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尋訪父親戰鬥過的土地、研究和整理有關父親的資料。
2001年,她和老同學劉太行等人,一同進行了太行之行。
當鄉親們得知昔日八路軍的後輩來了太行,紛紛趕來,都想瞧一瞧。在老一輩的記憶裡,一直記得左權、彭德懷等人。
當左太北走進當初父母住過的那間小屋時,一位老大嫂拿出了一盞油燈,對她說:“這是你媽媽當年用過的油燈,我們家的長輩一直收藏著,要我們代代相傳。”
接過油燈,左太北的思緒被漸漸勾起。
隨著訊息傳開,前來“左權將軍故居”的鄉親們越來越多。在這些鄉親口中,左太北瞭解到越來越多父親的故事。
而在諸多鄉親的口中,父親左權英勇、無畏,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這份思念、讚揚,讓左太北淚眼模糊。
後來她說:“每每參加這樣的活動,在我的心中都會留下一個深深地烙印。”
從前,左太北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去探訪父親曾經的足跡。如今走過每一個地方、聽了每一個故事,她心裡愈發明白“父親左權不僅有錚錚鐵骨,亦有一腔柔情。他既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丈夫。”
當左太北登上十字嶺,迎著風,俯瞰太行群山時。眼前一幕風雲變幻,似乎又再回到了昔日崢嶸歲月,而左權就如當初那般,挺直了脊樑,不停地指揮部隊撤離、翻越山樑。
那一刻,左太北的眼睛溼潤了。在她心中,對父親的懷念又增加了幾分。這樣的父親、這樣的左權,值得每一位中國人永遠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