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性
自1937年7月至1940年5月,朱德一面指揮八路軍作戰,一面公開發表了幾十萬字的關於抗日遊擊戰的論著。最著名的專論有:1938年1月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抗日遊擊戰的16條戰術;1938年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八路軍的戰略戰術》;1938年抗日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抗日的游擊戰術》;1938年《文獻》合訂本卷(四)轉載朱德同年在《新華日報》上的論文《抗日的戰略戰術與建立新軍問題》;1938年8月頑強出版社出版的《游擊戰爭》;1938年11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論抗日遊擊戰爭》。朱德在這些論著中論述了抗日遊擊戰的一系列戰術問題。
(一)關於抗日遊擊隊組建問題
要建立抗日根據地,首先得有游擊隊,沒有游擊隊的組織,則一切等於空談。朱德指出,游擊隊的建立,可由六種方法組成。第一,由政府或軍隊派遣一部分軍隊作為基幹,在敵人後方或戰區或接近戰區之我軍後方組織游擊隊。第二,由政府或軍隊派出幹部,改編民團、警察等武裝成為抗日遊擊隊。第三,由政府或軍隊或抗日群眾團體,經過訓練派出幹部,在敵人後方或戰區或我軍後方,發動群眾,組織抗日遊擊隊。第四,由政府或軍隊派遣幹部,在敵人後方收集散兵,成立抗日遊擊隊。第五,在被佔領的區域由當地民眾自動起來組織抗日遊擊隊。第六,由綠林、紅槍會等舊式武裝組織改編而成的抗日遊擊隊。除以上六種外,還可用其他方式建立抗日遊擊武裝。
關於游擊隊的發展,朱德指出應先設遊擊小組,它是游擊隊的細胞形態,不論在平地或山川,在鄉村或城市,有武器或沒有武器,都是可以組織的。遊擊小組慢慢發展,人數多了,武器多了,可以適當地成立遊擊支隊,其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千人、萬人也可以。
游擊隊的幹部決定抗日遊擊隊的前程,所以選擇幹部是游擊隊發展與壯大的關鍵。朱德規定了選擇抗日遊擊幹部的六個條件。第一,完全撇除引用私人的觀念;第二,不完全用軍事觀點來決定幹部;第三,對抗日救國的事業抱無限忠心的人;第四,與群眾有密切聯絡的人;第五,應有獨立與堅持的工作精神;第六,政治上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朱德還強調黨對抗日遊擊隊的領導,強調黨員在游擊隊中的核心作用。
(二)關於抗日遊擊戰的十種具體戰術
第一,襲擊戰術。這主要是對敵人的靜止部隊出其不意地突然襲擊。其特點是,敵靜我動,以動制靜,速戰速決,以奇制勝;敵人不打我去打,敵打我不打。抗日遊擊隊唯一的進攻戰術就是襲擊。
第二,伏擊戰術。這是對正在行動之敵施行的襲擊法。事先將部隊隱蔽地埋伏在敵人必須經過的道路,突然發起攻擊,迅速殲敵於運動之中。其特點是,敵動我靜,秘密隱蔽,殲敵於措手不及。伏擊戰就性質而言,屬於遭遇戰,有預期的、不預期的兩種。預期的採用埋伏的形式,不預期的採用急襲的形式。
第三,防禦戰術。此戰術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非抗日根據地區的防禦戰術,要求游擊隊員做到:嚴密配置偵探警戒,避免不適當的宿營地,建立防禦工事並預先準備,如何應付遭受敵人的突襲;另一種是保護抗日根據地的防禦戰術,這要採用運動防禦,儘量利用地形阻止和遲滯敵人前進,實行堅壁清野,發動民眾積極參加戰鬥。敵人進入游擊隊活動區後,游擊隊員又鑽進敵人後方重創敵人的後勤補給。
第四,麻雀戰術。是在敵人行軍縱列的四周,以小群分散的遊擊武裝,隱蔽地不斷向敵人襲擾。它具有人數少,短小精悍,忽聚忽散,靈活巧妙,秘密突然的特點。麻雀戰可人自為戰,村自為戰、這種戰術能遲滯敵人的行軍,專打敵人的長官,威脅敵人的軍心,挫折敵人的戰鬥力,擾亂敵人的行軍縱列,有非常重大的效果。
第五,追擊戰術。分為兩種,一種是追擊被游擊隊擊潰之敵。當敵被擊潰後,應立即跟蹤追擊,乘其陷於困難境地加緊連續衝鋒,期於在最短距離內以火力大量殲滅敵人,但追擊不應太遠,免遭敵人增援反攻。另一種是追擊被正規軍擊潰之敵人,這種敵人大部士氣沮喪,無戰鬥意志,一般可取勝。
第六,退卻戰術。抗日遊擊隊的每次戰鬥之後,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是需要迅速撤退的。退卻對於游擊隊來說並非恥辱,它的本質決定了這種戰術,其目的在於爭取主動,打擊敵人,並不需要死守一地,等候敵人打擊。
第七,破壞戰術。這一戰術應與廣大民眾的清野空舍的工作同時進行,互相配合。破壞的種類很多,往往以交通為要。在交通線上,游擊隊破壞鐵路、炸燬橋樑、阻塞隘路。在交通線附近,運走糧食,牽走牲口,男女老少一齊避開,這樣才能使敵人後方接濟困難。破壞戰術的幾個原則是:破壞交通線,以不妨礙正規軍作戰為原則;熟悉敵情形,來去迅速,隱遁無蹤;劃分掩護隊和作業隊;破壞的時間、時機和地點要選準;附近群眾要進行解釋;要有掌握爆破和各種技術人才的執行和指導者,不能盲目蠻幹。
第八,圍困戰術。從四面包圍敵人固守的據點,切斷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絡,斷絕所有物資來源,陷敵於彈盡糧絕的困境,再結合游擊隊員的政治攻勢,分化瓦解敵人。此法通常與火攻術、掏心術、夜襲術、卡脖術等戰法配合進行。它的主要目標是分散、孤立、打擊敵人,最後,迫使敵人撤出據點,或游擊隊與正規八路軍一舉掏掉敵人的心臟。
第九、第十為地道戰和地雷戰。這兩種戰術已為人們熟知,故筆者不再詳細介紹。
二、科學性
朱德抗日遊擊戰術思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之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是科學的游擊戰術理論。
(一)用唯物辯證法指導抗日遊擊戰術
朱德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研究抗日遊擊戰術問題,使其具有科學的哲理性。他極力反對那種睜著眼睛不顧客觀現實的發展變化,而固守一些教科書上的游擊戰術來指揮每一場戰鬥。朱德告誡廣大抗日遊擊隊指戰員: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大都沒有精良的武器,人數也少,物質補充也不會充足,訓練也不一定有素。但是,面對的現實是,一定要戰勝武裝齊備、訓練有素、數量眾多、經濟來源也充足的敵人。這對抗日遊擊隊有諸多不利。我們不能僅停留在這些表象上,要變這些被動為主動,用變化的觀點看待每一場具體戰鬥。一支抗日遊擊隊應怎樣打仗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最熱心地、積極地行動,爭取主動地位,集中自己的全力,用一切方法向日寇進攻。
朱德認為,要使每一個抗日遊擊隊員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光榮任務和職責,他不是一個僱傭計程車兵,而是一個自覺的抗日民族自衛戰士。由於有了這種自覺性、主觀能動性,才能產生戰鬥中的積極性。憑著這種積極性,才能克服困難,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也能積極活動。
朱德精闢地論述了抗日遊擊隊的主動性的含義及作用。他指出,主動性的意義,無非是無論敵人有多少,依據當時的敵我位置、數量、質量、武器及時間等條件,抗日遊擊隊要不斷地擾惑、破壞、疲勞和消滅敵人,使敵人不願和游擊隊作戰,而又不得不和游擊隊作戰。抗日遊擊隊大都在敵人後方,有時被敵人正面圍攻,在這種情況下,游擊隊員要改變受圍攻的被動地位,敵人要與我交鋒,我偏偏不和他作戰,避開敵之銳氣,使敵疲於奔命。他總結抗日遊擊隊的經驗說,要隨時隨地依人員、武器、交通等多種條件,靈活主動地運用戰術,辯證地活用戰術。
抗日遊擊隊為什麼一定要積極而又主動地打擊日寇呢?朱德指出,因為游擊隊多種條件下處於劣勢,積極主動正可以補救自己的弱點,且可尋求敵人的弱點。如果不積極地採取進攻動作,爭取主動的地位,游擊隊最容易氣餒。但是,抗日遊擊隊也不能拼命蠻幹,冒險打硬仗。因為這樣的戰術,缺乏積極主動的條件,也是不顧戰場的具體環境的蠻幹。在處於敵人逼迫時,無條件地亂打一陣,反而是幫助敵人消滅自己,這不是靈活的戰術。正因為如此,朱德說:“游擊戰術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運用它是需要技巧和藝術的。”
(二)用調查和定量分析法來指導抗日遊擊戰術
朱德抗日遊擊戰術是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產生的結果,不是靠他冥思苦想定出來的框框條條。他對當時的中國和日本,還包括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都做了一番研究,收集了大量文獻資料。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訪問各種代表人物,認真觀察各處的地形地貌,瞭解人文風物,思慮著游擊戰術在本地如何發揮效能。朱德是在全面地瞭解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周密的分析與綜合,才正確地認識了抗日遊擊戰術。
3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些患有恐日病的人堅持說中國不能與日寇作戰,要繼續妥協退讓下去。七七事變後,有人還在宣揚日軍不可戰勝。為此,1937年7月15日朱德在《解放》雜誌第1卷第12期上發表《實行對日抗戰》一文,從日本的對外貿易、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財政收入、軍費開支、軍隊兵員狀況等多方面,列舉了大量資料,說明日本軍國主義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中國只要堅持抗日遊擊戰爭,最後的勝利終會是我們中國人民的。
1938年,中國已失去東北、華北大部,以及江、浙、皖等富庶地區。朱德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地位及資源,進行了定量分析,用以說明要發展和擴大抗日遊擊戰爭,用游擊戰術痛打日寇,不但不能讓日寇有搶佔這些資源的機會,並且還應更進一步徹底破壞敵佔區域我們所沒有破壞或者未及破壞的資財,使其完全不能使用。
朱德的這些定量分析,是符合當時客觀情況的。
三、實用性
抗戰初期,朱德率八路軍挺進華北敵後,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打得日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華北敵後根據地的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德的抗日遊擊戰術,不是那種深奧難懂的學問,而是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廣大指戰員容易掌握並靈活地運用。如抗日遊擊隊要靈活地運用襲擊戰術,以求殲敵,首先一個問題是要熟悉敵情,因此偵察工作就顯得最為重要。如何進行偵察工作?朱德講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偵察人員。要派沉著、勇敢、靈敏的游擊隊員,前去偵察敵人位置配備,地形道路等狀況,儘量蒐集一切有利於自己行動之情報。偵察人員不僅使用自己的隊員,還要廣泛地取得當地的老百姓的幫助。
第二,偵察敵情。要查明敵人的部隊數量有多少,武器配備多少,處於何方,動作的敏捷效能,戰鬥力的強弱,警戒的程度,崗哨換班的程式,長官的各方面能力,附近有無其他敵軍,兵力多少,可能增援的有多少,是步兵、騎兵,抑或是機械化的部隊,距離的遠近,電報、電話的聯絡,最低限度的增援時間,增援的方向,行軍道路狀況等。如果游擊隊的統一戰線工作做得好,還可以從敵人方面得到寶貴的情報。
第三,偵察地形。要弄清從游擊隊所在地到敵駐地的道路有幾條是大路,幾條是小路,那條路最近,道路隱蔽程度及運動條件如何,沿途有無隱蔽的地方,有利的地形地物,尤其是接近敵人處,有無掩護體,有無進攻的地形和地物,敵我進出道路的選定。
第四,政治偵察。調查日寇在佔領地焚燒慘殺和姦淫擄掠的狀況,民眾的仇視日寇情緒;日本士兵生活情緒,疲勞狀況,政治情緒,官兵與當地中國居民之間的關係,部隊的特徵;日寇宣撫班的活動情緒如何,有無漢奸偽組織,他們是如何向老百姓進行欺騙宣傳的。
第五,喬裝打扮。抗日遊擊隊要認真地做群眾工作,使當地群眾抗日情緒高漲。之後,在最可靠的群眾掩護之下扮作當地老百姓,和他們混雜在一起,為日本兵幹各式各樣的活計。打入日寇的據點內部後,詳細偵得敵人活動規律,再瞅準時機,來一個裡應外合,這是偵察的一著妙棋。
第六,偵察中的通訊聯絡。游擊隊員沒有現代通訊工具,在此情況下,應儘量利用一切工具,一切方法進行聯絡。收集情報後,應當派出最敏捷的游擊隊員傳遞,必要時可同時派出數人,各走不同的路徑,這樣,即使有人遺失情報或遭意外,別人的情報可保障確實能送到,不會誤事。訊號和約定記號也特別重要,在不同的情況下,採用合適的聯絡訊號。
朱德指出,偵察工作做得好,襲擊戰術就有了準確的資訊,有成功的基礎。
關於抗日遊擊戰的其他戰術,朱德講得也很詳細、具體,筆者不再一一列舉了。
朱德提出的一整套抗日遊擊戰術,與毛澤東的抗日遊擊戰略觀相輔相成,使中國人民軍隊的抗日遊擊戰略戰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朱德在抗日前線近三年,就將八路軍發展到近40萬,開闢了六千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其功績是卓著的。
在戰爭年代,有些指戰員打了勝仗,琢磨出一套打法,還覺得挺了不起,朱德曾批評這些指戰員,這些戰法,其他書上早就有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言外之意就是說你們懂的太少。朱德是從來不說他創造過什麼戰法,因為朱德提出的那些戰法,歷史上基本都有出處。包括十六字訣,持久戰等等。但是朱德把那些戰法拿來跟具實際情況加以提升,改善,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戰法。在黨內有很多戰法,朱德是第一個使用並帶進黨內並把它們傳授給麾下的指戰員以及在指戰員及士兵中發揚光大。在今天我們常說這個打仗厲害是戰神,那個打仗厲害,也是戰神。在戰爭年代朱德有句名言:我們都是戰神的信徒。朱德在早年也是經常衝鋒陷陣,一步一步打起來了名號,打了很多仗,因此有護國名將,川滇名將的稱呼,此時的朱德,就可以說已經是戰神級人物了。差不多十年後,南昌起義失敗,三河壩分兵並戰鬥後,部隊最後走的只剩下八百人,之後朱德給結拜兄弟楊如軒寫了封信,其中寫說,借我練兵三月,保證練一團人,就能打敗蔣介石。朱德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朱德有很大的信念,相信一個個都能把他們給鍛煉出來,最後成為獨擋一面,百戰百勝的戰神。此時的朱德就相當於這八百人的教練,其中最出色的莫過於林彪,粟裕二人。朱德是他們的伯樂,朱德最後把他們也練成了千里馬。朱德對粟裕很是偏愛,在後來的湘南起義以及在井岡山,粟裕也經常跟著朱德,打了很多仗,學到了很多本領,粟裕多年後回憶,我的軍事知識全都來源於朱總司令。楊如軒回憶,後來真是一團勁旅平中國。因為這一個團出了林彪,粟裕,解放戰爭大決戰也就是三大戰役,他兩為主,最終打敗了蔣介石,假如不是朱德當年儲存了這八百人,這中國革命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林彪,粟裕二人的命運還不知道怎麼樣呢。朱德在紅軍後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朱德基本不怎麼去最前線了,因為朱德年紀大了,身份也很高外,我軍經過多年鍛鍊,已經湧現出了很多戰將。已經沒必要讓總司令,軍事統帥朱德上戰場了。但是一旦條件需要朱德上戰場時,朱德總能取勝,真可謂是寶刀未老。彭德懷曾寫輓聯評價朱德,朱德同志是我們軍隊的蓋世英雄。劉伯承評價朱德,朱總司令是我們中國軍人的偉大導師。賀龍稱朱德的確是個帥才。陳毅評價朱德,我們軍隊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還是按照朱老總說的那套在搞。徐向前評價朱德,朱德同志為革命戰爭而誕生,是擎畫軍事,駕馭戰爭的偉大能手。中外稱朱德為紅軍之父,美國時代雜勘稱朱德紅色拿破崙。朱德55歲時,在他下面站著成千上萬的八路軍戰士,他們高呼著,我們八路軍親愛的父親萬歲。朱德被他的戰士們稱之為父親,也正是因為他在軍事上的神奇表演,在孩子們眼中,父親往往是無所不能,父親就是他們的靠山,而戰士們對於朱德,在井岡山時期就有一種神秘的信仰。
在朱德六十壽辰時,北京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代表有葉劍英、鄧穎超、羅瑞卿、王震等)集會慶祝朱德總司令六十壽辰,會場懸掛著“人民軍隊之父”的賀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