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物擁有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鼻子”,就像小豬佩奇的一樣,身體長得像野豬,但它跟野豬沒有關係,它叫低地貘,也叫巴西貘或南美貘,是南美洲最大的野生陸地動物。
低地貘分佈在亞馬遜雨林一帶,不管是在崎嶇的山地上,還是在河流中,行動都十分敏捷,它們的天敵主要是鱷魚或美洲獅等大型貓科動物。作為草食性動物,它們能夠利用那靈活而柔軟的吻部,輕鬆地吃到樹上的嫩葉、嫩芽或嫩枝。
這種體型像野豬一樣的動物,其生存能力卻遠遠低於野豬,沒法像野豬一樣在野外野蠻生長,它們的生存,已經逼近滅絕的懸崖。科學家們估計,南美的低地貘種群,有完全消失的危險。這種體重高達250公斤的動物可以適應南美洲的大多數棲息地,但其種群數量在整個範圍內持續下降。
它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在大西洋森林生物群落中,它們的原始分佈範圍只有1.78%,覆蓋了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部分地區。對低地貘種群的主要長期威脅是種群孤立而零散,造成這種境況的主要驅動力是非法盜獵,另外一個原因是橫穿森林的公路網使得種群彼此遠離。
一項關於南美大西洋森林低地貘分佈和保護狀況的新研究,發表在《新熱帶生物學與保護》(Neotropical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期刊上,該研究論文的作者警告說,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將孤立的種群聯絡起來,確保貘的長期保護。
這項研究由巴伊亞米其林生態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凱文·弗萊舍博士(Kevin Flesher)和巴西生態研究所開發的低地貘保護計劃的協調員帕特里夏·梅迪奇博士(Patrícia Medici)完成。
“在研究期間確定的48個低地貘種群中,31.3%至68.8%在種群統計學上不可行(個體數量較少),70.8%至93.8%的種群在遺傳上不可行(基因交流較低).考慮到這兩個標準,從長遠來看,只有3-14個種群是可持續的。證據表明,如果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低地貘可以廣泛分佈在整個大西洋森林中,”凱文·弗萊舍說。
“貘的繁殖能力很低,繁殖週期很漫長,在13-14個月的妊娠期後只誕生一隻幼崽,繁衍間隔期長達三年(這比起一胎多子的野豬來說,要遜色很多)。我們的種群模擬清楚地表明,在小種群的情況下,即使每年失去一個個體,也會導致一整個種群的滅絕,”梅迪奇補充道。
凱文·弗萊舍(Kevin Flesher)花了15年時間考察了大西洋森林中的93個保護區,與人們交談並分析了217個數據集,然後他彙編了必要的資料,以設計保護行動,確保該地區貘的生存。巴西的聖保羅州和巴拉那州剩餘的低地貘最多:分別為14只和10只。兩個最大的種群分佈在阿根廷的米西奧內斯,以及鄰近的巴拉那和南里奧格蘭德的伊瓜蘇和圖爾沃保護區。
梅迪奇指出:“就我們所知,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種群之間有遷徙,有基因交流的跡象。”然而,種群之間的距離並不是阻止它們的原因。“核心問題是它們在穿越棲息地時所面臨的多重威脅,”弗萊舍解釋道。
公路網是限制低地貘進入有足夠棲息地的森林的一個主要障礙。“例如,BR-101公路(從北到南切斷巴西大西洋森林)上的繁忙交通對野生動物來說是一個死亡陷阱。低地貘經常在試圖穿越時被來往的車輛撞死,”梅迪奇解釋道。在自然區域內和周圍修建公路和擴大交通是對大量有機會繁衍生息的貘種群的嚴重威脅,如阿根廷米西奧內斯和巴西塞拉多馬爾。
弗萊舍指出:“公路橫穿低地貘種群的八個保留地中,有六個保留地的低地貘遭受公路的威脅,而該國道路網的擴張有可能導致至少四個種群的分裂。這就是為什麼尋找方法讓貘安全地穿越公路是一項緊迫的保護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