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生物而言,都是用嘴來傳遞資訊的,因為口腔結構的原因,嘴裡能夠發出很多種聲音,甚至鸚鵡可以模仿人的語言。
狗、貓、狼等動物,它們的聲音都是各有特色,並且以此來傳遞資訊。
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定律這個詞雖然存在,但不唯一。
有一種生物,它就不會用嘴交流,卻可以用屁聲溝通。
鯡魚,將放屁玩到極致的魚
鯡魚又叫青魚,它們長著流線型的銀色身體和鱗片,像一支支銀色飛鏢。
在位於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有一組科學家對鯡魚的屁做了研究。
這位科學家表示,那聲音就像是高頻率的呸呸聲,起初他還以為聲音是從魚鰓裡發出的,直到發覺聲音會伴隨著肛門冒出的一串串氣泡而出現,他才確定了這件事。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組將這種聲響命名為“快速迴圈啪”。
科學家指出“噼啪”的次數並不因為鯡魚飽食而減少,它們捱餓時也照樣噼啪。也有人認為,這聲音是由於恐懼而發出的,但這種說法同樣遭到了駁斥:鯡魚的屁不像是嚇出來的,因為就算在周圍散佈鯊魚的氣息,它們製造的氣泡和聲響也不見得增加了多少。
最終,研究人員確定,“噼啪”的作用就是通訊。首先他們發現鯡魚在扎堆時會發出更多的聲音 ; 再者鯡魚只有在夜間才噼啪作響,所以說,它們可能以此來判斷方位。
海豚有多種語言
義大利海洋科學家研究發現,海豚有兩種交流方式,一種是表達喜怒哀樂的語言,就是說海豚可以透過哭和笑等方式表達它們的意願。
第二種就是海豚之間交流時的特殊語言,它們能發出三種類型的聲音,一種很像哨聲,一種是猝發脈衝聲,後一種是咔嗒聲。前兩種語言主要用於海豚之間的交流,最後一種聲音則用於定位周圍的目標。
而且,不同種群之間的海豚的語言也不一樣。
據說海豚四歲之前都是跟媽媽學習聲音的,後面才逐漸自己外出,和其他種群的海豚交流。
蝙蝠透過傳送社交訊號來交流
蝙蝠之間一些社交性的訊號可以用來吸引配偶、保衛食物、召喚同類以及驅逐一些掠食蝙蝠的動物。這些訊號通常採用很低的頻率發出(有的時候人類也可以聽到),因此,這些聲音可以傳播很遠。
同時,這些聲音也會因為發聲蝙蝠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幼小的蝙蝠在和母蝙蝠分開以後會發出“孤獨訊號”。
鯽魚幾乎沒有交流方式
相對於上面的幾種生物,鯽魚的智商就顯得稍微薄弱了一些。
可能有人說鯽魚智商很高的,起碼見了敵人就會躲開 ; 實際上,這只是鯽魚比較膽小,比較謹慎,條件反射罷了。
好比釣魚這件事,魚類被垂釣了多年,似乎沒有意識到垂釣這件事。
被釣到的魚逃生的也不在少數,但逃生的魚並沒有把這種危險傳播出去,這足以說明魚兒沒有語言系統,或許它們壓根都沒有明白這場災難從何而來。
不光鯽魚,還有很多魚都是如此。
蜜蜂透過資訊素溝通
蜂腺體釋放出的一種微量化學資訊物質,被稱為資訊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氣或個體間的接觸進行傳播,對同種個體間來說傳播的是一種“語言”,接受的個體能理解這種“語言”的含義,作用於行為或生理反映 。
不光如此,蜜蜂還會舞蹈,最典型的是圓舞和擺尾舞。舞者是採集蜂中的偵察蜂,舞臺是巢內與地面垂直的巢脾。偵察蜂跳什麼舞根據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與距離不同而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