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到中年,回首過往,匆匆歲月總讓人感慨萬千。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過去了就不可能再回去了。總感覺自己讀的書太少,所以即刻讀起。
《黃帝內經》是我早就想讀的書,現在開始研讀應該不算晚,只要你打算開始,就沒有晚不晚之說。最終能不能讀懂,希望友友們和我一起討論。
書中說:“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世事異耶?人將失之耶?”
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感覺文中的“上古之人”是什麼時候的人哪?而且那時候的人春秋皆度百歲,是何等的誘惑現代的人呀!我理解文中的上古之人,應該是聖人吧,或者是懂得養生的人。現代的人年過半百而衰,半百可以理解為五十歲,可是現在我們常說人過四十漸漸衰。這是什麼原因呢?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裡我們就把古人暫且稱之懂養生之人。這樣的人能取法於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用保養精氣的方法來養生。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飯的時候不是暴飲暴食,而是餐餐七分飽,過午不食。對於工作不是廢寢忘食,而是勞逸結合。所以這樣的人才能身體健康,精神飽滿,自然形與神都非常協調統一。
“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現在的人常常喝酒到大醉才罷休,而且古話說酒色俱也,往往喝醉以後又去行房事,毫無節制,恣意忘形,耗盡精氣神。特別是常常想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總是對任何事情都看不慣,總是一肚子的怨氣,白白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最終造成抑鬱的、失眠的。這裡主要是說,現在的人只圖一時的感官的快樂,違逆了人生的樂趣,晚睡和醉酒成了常事,所以現在的人自然就半百而衰了。
上古時期,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能按聖人的教導而去生活,能夠適時地避開虛邪賊風和不正之氣,不能在一起的人,思想不一致的人就不要在一起,免得心神不安。儘量做到心靜安閒,沒有雜念妄想,不去羨慕攀比,不管高低貴賤,不計較言差語錯,不因外界的事物變化而焦慮保持心情舒暢,這樣以來就會少生病。
古人智慧,今人應遵之。養生之道在於心,靜而生。讀後深感古文的博大,我將繼續讀下去,哪怕只是一知半解。希望友友們多多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