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就越害怕體檢,不知道正在閱讀此文的你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情?
時常會有友人拿著體檢報告來詢問遠志,說自己這結節,那囊腫的。
其實吧,結節也好,囊腫也罷,大都是良性的,所以,大家都不必過於擔心。
有些人為了圖省事,直接選擇去醫院開刀切除,可沒過幾年,再去複查,又發現結節或者囊腫長出來了。原因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潮溼的木頭上易長蘑菇,我們把蘑菇採完了,沒過多久,蘑菇依舊會繼續長出來。
所以說,體質沒有得到改變,單純的用手術,只能治標。
那麼,結節和囊腫是從何而來的呢?
中醫認為啊,肝主疏洩,肝氣鬱結,氣滯血瘀,邪熱內生,久而久之,無形之火易化而成有形之痰,痰火互相交結,瘰癧、癭瘤由此而生。
是故,治療結節、囊腫,首當清肝瀉火,消癰散結。
今天,向大家分享一個治療結節、囊腫的方子——內消瘰癧丸。
內消瘰癧丸:夏枯草、白蘞、連翹、玄參、大青鹽、海藻、浙貝母、蛤殼、天花粉、枳殼、當歸、地黃、桔梗、薄荷、熟大黃、玄明粉、甘草。
瀉火消癰:夏枯草、白蘞、連翹
夏枯草生於冬季,長於三春,等到了夏天,能量散盡,就開始枯萎了,所以古人稱之為夏枯草。
《本草綱目》:“夏枯草為夏至後即枯,蓋稟純陽之氣,得陰氣則枯。”
大家試想一下,夏枯草可以生長於冬季,若不是體內有充足的能量,是經受不住凜冽的寒風的。
而李時珍所說的純陽之氣,正是夏枯草所具有的辛散之性,辛能行能散,可以把體內的結節開啟。
除了辛味,夏枯草還是一味苦寒的藥材,
寒能清熱,苦能瀉火,因此,夏枯草可以清熱散結消腫,為治療痰火凝結之瘰癧、癭瘤之要藥。
《本經》:"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溼痺。"
《滇南本草》:"治目珠痛,散瘰竊、周身結核。"
《本草從新》:"治瘰癧、鼠瘻、癭瘤、癥堅、乳癰、乳巖。"
白蘞、連翹均為苦寒的藥材,功善清熱解毒,消癰排膿而斂瘡。
軟堅散結:玄參、大青鹽、海藻、蛤殼
《黃帝內經》最早提出“鹹軟”之說,後金代張元素將之解釋為“鹹能軟堅”,並引申為“軟堅散結”之意。
顧名思義,說的是鹹可將堅硬之物軟化,並將鬱結散開。
玄參、大青鹽、海藻、蛤殼四味藥材均具鹹味,
方中,四藥同用,將體內的結節、囊腫軟化散開。
化痰消癰:浙貝母、天花粉
結節打開了,接下來得清一清裡面的痰了,
浙貝母味苦性寒,入心、肺經
既善清火散結,以消火鬱而治瘰癧、結核,多與玄參、牡蠣相配伍,
又長於化痰消癰,配合引經藥同用,可消諸癰。
《本草正》:"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可以用川貝母嗎?
其實吧,川貝母和浙貝母功效相似,均能清熱散結,化痰消癰。
然,川貝母質潤,多用於肺燥、虛勞久咳;浙貝母以清熱化痰,開鬱散結之功見長。
天花粉功善消腫排膿,可助浙貝母清除結節、囊腫中的痰濁。
行氣活血:枳殼、當歸、地黃
祛完痰,接下來當行氣活血。
枳殼長於理氣寬中,消脹除痞,然,其作用緩和,是故理氣不傷正。
《珍珠囊》:"破氣,洩肺中不利之氣。"
《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當歸甘補辛行,溫通質潤,入心、肝、脾經,
當歸氣輕而辛,故能行血;味甘而重,故能補血,是故,補中有動,行中有補,實為血中之氣藥。
因此,但凡是補血行血的方子,多有用到當歸,是故,素來就有“十方九歸”之說。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地黃功善滋陰補液,可協助當歸,補益破瘀之後的新血。
引藥上行:桔梗、薄荷
桔梗、薄荷味辛而發散,輕揚升散,善引諸藥上行。
此外,桔梗功兼祛痰排膿,可助浙貝母化痰。
薄荷味辛涼,功兼疏肝解鬱,可助夏枯草清肝瀉火。
瀉下攻積:熟大黃、玄明粉
體內的痰濁,瘀血即除,當予之尋一出路。
熟大黃、玄明粉功善瀉下,可將一身之陰濁排出體外。
《黃帝內經》:“陰濁出下竅。”
調和諸藥:甘草
最後再用一味甘草,既可緩解峻猛之力,又可調和諸藥。
方子分析完了,最後遠志還想和大家聊兩句,
其實吧,我們體內的大多數結節都是體內氣機不暢所致,有時候我們會說心塞、胸悶,還有個成語,叫做捶胸頓足,其實就是中醫所講的氣滯。普通的氣滯用一些理氣藥就能化解,然,氣滯久了,就會生痰,生瘀,也就有了我們常說的結節。
因此,少生氣,及時的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別憋著,也不失為一劑良方。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段楊絳先生的話:最高階的懲罰就是沉默,最矜持的報復就是無視。少在爛事上糾纏,少為不值得的人生氣,讓自己活的高貴一點。學會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這個世界看似繽紛複雜,其實本質,卻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生活是晨起暮落,日子是柴米油鹽。平淡的過著,簡單的活著,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也不給自己找麻煩,風來聽風,雨來聽雨,人生百味,隨意就好。
生活或許很苦,但也要開心的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