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張女士最近有點兒焦慮:原本規律的生理週期越來越不準時,容易感到潮熱,多汗,連帶著脾氣也火爆起來,有時候簡直像變了一個人。到醫院就診之後,她才知道自己得了大家常說的更年期綜合徵。張女士迫切地想改變這種令她極度不適的狀態,但當看到處方單上的激素藥物後,她又猶豫了。
很多人在面對激素藥物時,都有猶豫、退縮或排斥的反應。今天我們請北京友誼醫院藥學部婦產科臨床藥師劉怡來說說,更年期綜合徵是怎樣發生的,有哪些主要表現和影響,以及激素治療成為常用補充治療方式的原因。
更年期不是女性專屬
所謂的更年期也稱圍絕經期,是指女性絕經前後由於性激素波動或減少導致的一系列神經、代謝、心理症候群。
需要說明的是,更年期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女性的自然生理過程。通常進入圍絕經期後,隨著卵巢內卵泡數量、優勢卵泡越來越少,排卵逐漸減少,卵巢皮質變薄、體積也逐漸減小;到了絕經後期,卵泡發育完全停止,女性體內雌激素、孕激素分泌量顯著降低。因此,更年期的本質是“卵巢功能的衰退”。
在我國,女性圍絕經期開始的平均年齡大約為49.5歲,其中80%發生在45歲至54歲。在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如果10次月經週期中有2次或以上發生鄰近月經週期改變大於或等於7天,就很可能是進入了圍絕經期的早期。
除了機體自然變化引發更年期外,還有一些因素可導致卵巢早衰,提前進入更年期。比如,卵巢切除手術;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針對腫瘤的放化療治療破壞性腺;手術操作影響卵巢血供等。
雖然更年期的醫學定義主要根據女性的生理特徵來闡述,但男性也是有更年期的。
男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激素水平和心理狀態同樣會發生相應變化。在國外文獻報道中,男性更年期一般出現在40歲至55歲,早發者可提前至35歲,較晚者可推遲至70歲。其中,大約有40%的老年男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狀,其原因是體內神經內分泌、生殖內分泌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睪酮水平下降和體內激素水平紊亂。
除生理原因之外,生活方式、營養狀態、社會心理因素都是女性、男性出現更年期的重要影響因素。
都有哪些症狀
我國女性更年期症狀的發生率高達60%-80%,雖然具體症狀因人而異,但大多都有比較明顯的煩躁、失眠、焦慮、潮熱、多汗等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的程度也可能不斷加劇。此外,她們還有較為明顯的身心問題。
心腦血管方面:代謝異常導致冠心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
神經系統方面:可能誘發焦慮、失眠、抑鬱、記憶減退、易怒等;
泌尿生殖系統方面:月經異常是更年期婦女的常見症狀,泌尿系感染和盆底功能障礙的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同樣,男性在更年期也可能表現出一系列症狀。
生理體能方面:易疲勞、乏力、食慾不振、腹部肥胖等;
精神狀態方面:記憶力減退、暴躁易怒、情感淡漠、悲觀抑鬱等;
神經系統方面:植物神經紊亂、多汗、血壓波動、睡眠障礙、反應力下降等。
不過,與女性相比,男性的更年期症狀稍顯“柔和”,只是時間跨度相對更久。這可能是因為女性絕經後生育能力基本喪失,而更年期男性生育能力雖然下降,但並沒有喪失。
因此,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如果出現上述明顯的更年期症狀,且影響到正常生活和情緒,應及時就診,進行對症的醫學干預。
補充激素是否安全
對於更年期症狀,主要的控制方法分為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
其中,非藥物干預主要指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調節。部分症狀較輕的人群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冥想、休息和積極參加文娛活動,來改善更年期的身心不適。但是,當更年期症狀已明顯影響到工作、學習和生活時,應及時就診,由專科醫師評估是否啟用性激素治療。因為就藥物干預而言,性激素治療是改善更年期症狀的重要選擇。
業界普遍認為,恰當的性激素補充,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因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月經紊亂、潮熱、情緒波動、尿道炎、骨質疏鬆等症狀,對心血管系統和認知功能還可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臨床上,針對女性的口服性激素藥物主要有以下4類。
1.孕激素口服制劑
單純的孕激素補充適用於絕經過渡期早期,可以調整卵巢功能衰退過程中的月經問題。一般於月經第14天起,連用10-14天。常用的有地屈孕酮(每天1-2次,每次10毫克)、黃體酮(每天200-300毫克,分1-3次空腹服用)。
2.雌激素口服制劑
單純的雌激素補充適用於已切除子宮的女性,一般應連續應用。常用的有戊酸雌二醇(每天0.5-2毫克)、結合雌激素(每天0.3-0.625毫克)。
3.複方雌孕激素製劑
複方雌孕激素製劑根據給藥方案的不同,又分為雌孕激素序貫和雌孕激素聯合兩種。其中,序貫方案適合有完整子宮,圍絕經期或絕經後仍希望有月經的女性;聯合療法適合有子宮,絕經後不希望有月經的女性。
●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常用藥物有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前14天每天服用1-2毫克雌二醇,後14天服用雌二醇(1-2毫克)/地屈孕酮(10毫克)複合製劑,待服藥28天,即一個療程結束後再開始下一個療程;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環丙孕酮:前11天每天服用2毫克戊酸雌二醇,後10天服用戊酸雌二醇(2毫克)/醋酸環丙孕酮(1毫克)複合製劑,至21天為一個療程,停藥7天后重新開始新療程。
這種療法可以調整月經週期,保護子宮內膜,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雌孕激素聯合療法常用藥物有雌二醇/屈螺酮:每天服用1毫克雌二醇和2毫克屈螺酮,連續28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不應間斷。
4.其它口服制劑
除以上3類激素藥物外,替勃龍也常用於緩解更年期綜合徵。自然絕經的女性在末次月經至少12個月後開始治療,每天一次,每次2.5毫克,應連續應用。
性激素補充治療雖然已得到認可,但也是一把“雙刃劍”。性激素的長期使用可能與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和血栓的發生相關。因此,聯合用藥更為常用。有研究顯示,在對有子宮的女性補充雌激素的同時,補充足量足療程的孕激素,可以有效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選用黃體酮或地屈孕酮則可以減少性激素補充相關乳腺癌風險。近些年,醫藥領域還出現了激素補充治療的透皮貼劑,用來進一步減少可能產生的血栓風險。
對於男性更年期綜合徵而言,補充睪酮是目前較為常用的雄激素藥物治療方式。不過,對於睪酮治療的療效,以及是否導致心血管疾病和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等問題,仍存在較大的爭議。
錯過最佳時機別再補
激素不是想補就補的,補充治療的時機非常重要。
以心血管為例,有研究顯示,在卵巢衰退並出現絕經症狀的初期開始使用性激素治療,可透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糖脂代謝等對心血管起到保護作用。一般情況下,小於60歲、無心血管病史、絕經少於10年的女性,性激素補充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但是超過這個最佳時機再使用激素治療,可能反而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因此原則上,我們不推薦60歲以上或絕經10年以上的婦女啟用性激素治療。
與此同時,有以下情況的患者禁止使用激素補充治療,否則可能導致疾病的進展或相關風險的增加。
1.妊娠或不明原因下體出血;
2.乳腺癌或其他性激素依賴性惡性腫瘤;
3.在6個月內患過血栓栓塞疾病;
4.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5.血卟啉病、耳硬化症等。
總之,出現更年期症狀後,不建議自行服藥,應經專業醫師診療評估用藥的必要性,並排除諸多禁止或不宜使用激素的情況後,再根據醫囑服藥。在規範用藥期間,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初始治療應在1-3個月內複診,情況穩定後可3-6個月複診一次,用藥1年後可6-12個月複診一次,以便評估療效並監測不良反應;
2.建議每天固定同一時間服藥;
3.建議3-5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測定;
4.服藥期間如出現不明原因出血、偏頭痛、乳腺異常等,應及時就診。
注意鑑別更年期與甲減
由於更年期的一些症狀並非特異性的,在臨床上,某些症狀容易與甲狀腺功能減退混淆。
甲狀腺功能減退因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所致,可體現為睏倦、乏力、體重增加、記憶力減退、抑鬱等症狀,與更年期綜合徵相似。但細分之下,兩者是有差別的。
更年期綜合徵一般以月經異常和潮熱、多汗、易怒等症狀最為常見,甲狀腺功能減退則可表現為少汗、畏寒、血壓下降、脈搏遲緩、精神萎靡等,嚴重時可能導致黏液性水腫,可見面頰和眼瞼的浮腫、面色蒼白、表情呆滯等典型症狀。而且,甲狀腺功能減退在各個生命階段均可發生,更年期綜合徵則大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
但兩者也有共同之處,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就更年期綜合徵而言,在培養良好生活方式上建議做到:合理飲食,控油(25-30g/天)、控糖(<50克/天)、控鹽(<6克/天)、戒菸限酒;足量飲水、全穀物飲食、充足的蔬菜水果,每週2次魚類食物,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每天規律有氧運動,鼓勵2-3次抗阻運動,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保持正常的體重;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悅,適當增加社交活動。
綜上,更年期前後無明顯症狀者是無需就醫的,只有出現月經不規律、潮熱、情緒不佳、睡眠障礙等影響生活質量的表現時,才需要就醫排查病因,首診可選擇婦科、婦科內分泌科、更年期門診、更年期保健科。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