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俊俊一個月來總是喊“腿疼”,特別是膝蓋關節處,在晚上疼得比較厲害。由於兒子平時活潑好動,俊俊的爸媽以為是兒子在玩耍時不小心磕碰導致,加之生長髮育期間孩子也容易出現一些“生長痛”的情況,所以一開始並沒有過多關注,可隨著疼痛感越來越強烈,俊俊的左腿膝蓋也開始腫了起來,肉眼可見比右腿粗了有一倍。爸媽這才帶俊俊到醫院就診。
一系列的檢查之後,穿刺活檢結果顯示,俊俊得了惡性尤文氏肉瘤,是一種惡性骨腫瘤。而由於確診時間太晚,腫瘤已經差不多把俊俊的腿骨“啃”空了,可能需要進行左腿截肢手術才能保住性命。
俊俊父母懊悔不已:都怪我們錯把骨痛當成了“生長痛”,沒能及時帶他檢查,害了孩子!
一、“偏愛”孩子的骨肉瘤
原發惡性骨腫瘤是十分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占人類惡性腫瘤的發生率0.2%左右。惡性骨腫瘤最為常見的是骨肉瘤,其次是軟骨肉瘤,再其次是尤文肉瘤。惡性骨腫瘤嚴重威脅青少年生命,其中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骨腫瘤,多見於10~25歲的青少年,早期即可發生血行轉移。
目前,骨肉瘤的發病率已經佔據兒童腫瘤的15%~20%,惡性程度較高,有20%的患者在初診時就檢查出肺轉移病灶,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50%~80%。
骨肉瘤初始症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痛,常可由勞累、外傷而誘發和加重。由於骨肉瘤好發於青少年的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因此對於青少年患者不明原因或有區域性的輕微外傷的關節周圍的持續性疼痛,尤其是膝關節周圍的持續性疼痛,要考慮到有原發性惡性骨腫瘤的可能。
二、骨肉瘤易“偽裝”成生長痛
骨肉瘤五年生存率相對較低,致殘率相對較高,對患者和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影響均較大,因而我們應該重視骨肉瘤的早期表現。
1、常會被誤認為“生長痛”
北京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方誌偉教授表示,生長痛一般是偶然間斷髮作,起病急,發作時間短,短期內疼痛能自行緩解。但如果孩子的股骨下端、脛骨上端、肱骨上端,即下肢特別是膝關節周圍經常疼痛,且初為間歇性,後逐漸加重轉為持續性,夜間明顯,止痛藥物無效時,家長應考慮是骨肉瘤的症狀。
2、不明原因的關節腫痛
骨肉瘤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除了肢體疼痛還有關節腫脹。如果青少年出現不明原因的肢體關節腫脹及腫塊,晚期區域性還會發熱發紅,常規消腫治療無效,則要接受醫生的建議,及時進行X線片、核磁等檢查。
3、病理性骨折及跛行
跛行和病理性骨折也是骨肉瘤不容忽視的重要臨床體徵,尤其是兒童期的患者。對於這類年輕的、有輕微外傷的患者,如果出現病理性骨折就要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如輕微外傷後出現跛行時應對其進行2~3周的觀察,如果患者的症狀無明顯緩解或緩解後重新出現症狀,也應予以高度重視。
出現以上症狀的患者需要儘早前往醫院做詳細檢查。確診惡性骨腫瘤的檢查包括區域性的X線、CT掃描、磁共振掃描,必要時要進行增強掃描,由於惡性骨腫瘤易轉移到肺,進行胸部薄層CT掃描可以有效發現早期的肺部轉移灶。
三、骨肉瘤是否一定要截肢?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傳統治療骨肉瘤的方法是截肢,雖然能夠切除腫瘤,但也給患者造成了終身殘疾和嚴重的心理創傷。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截了肢,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不足20%。
而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關節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化療方法的改進,骨肉瘤的治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不是所有骨肉瘤患者都需要截肢。目前,術前化療、手術、術後化療是骨肉瘤治療的標準方案。
即在骨肉瘤早期,透過手術前化療縮小原發病灶,能最大限度地消滅亞臨床病灶,然後將腫瘤整塊切除而避免殃及肢體。切除腫瘤後,運用腫瘤骨滅活再植術可以儘可能保留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
常見的瘤段骨滅活方法有煮沸滅活、高溫水浴滅活、液氮冷凍滅活、輻射滅活和乙醇滅活等。例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隊經過反覆嘗試,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及應用10%~20%的高滲鹽水,在水溫60℃的情況下進行瘤殼骨的滅活再植。實驗證明,與傳統應用酒精等滅活方法相比,高滲鹽水能夠滲透到骨骼深部,因而對於腫瘤細胞的殺滅更加徹底。同時,高滲鹽水還能夠儲存骨的生成蛋白,便於重新植入患者體內的生長存活。
與其他保肢治療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費用低廉、易推廣、可保留關節、瘤段骨與宿主匹配良好無排異反應等優點。但該方法也存在併發症,如骨折、鋼板螺釘斷裂、骨不癒合及關節活動差等,需要綜合患者情況進行選擇。
當然,保肢也是有條件的。據統計,由於缺乏對骨肉瘤的正確認識,約六成的患兒就診時已為中晚期,約一半病人因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規範治療而延誤病情。對於骨肉瘤患者來說,首診首治直接關係到患者能否保留肢體功能。是否適合保肢治療要看時機,如果延誤治療時機,無法保肢不說,半年至一年內腫瘤就會發生肺轉移,導致患者死亡。有些患者或家屬盲目追求保肢治療,忽略實際病情,其實並不利於患者長久地生存。
四、兒童腫瘤高發,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異常
近30年來,我國兒童腫瘤發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遞增,每年有3萬~4萬名兒童確診腫瘤。
兒童腫瘤的發生、發展與遺傳因素、母親懷孕時接觸放射性物質、環境汙染均有一定關係。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以下症狀,需要高度警惕: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週以上;出現淋巴結腫大,無痛性腫塊;腹部、四肢有包塊;一過性症狀,如腹脹、嘔吐、眼球前凸、眼睛疼等;孩子突然生長變慢或是消瘦,精神不好、不哭不鬧等。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性強的醫院進行檢查。如果能做到早期發現,實體腫瘤患兒經過規範化手術治療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很多人都以為惡性腫瘤只與成人有關係,但事實上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導致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意外死亡,骨肉瘤就是其中一種。
如果青少年出現肢體的腫、痛,區域性面板溫度增高,並伴有關節活動受限,絕不能掉以輕心,應儘快就醫,得到及時的治療。如能在早期發現骨肉瘤,則有效的治療手段較多,且治療後的效果也比較滿意,使病人的生存期大大延長。特別是早期骨肉瘤的治療以保肢為主,這樣對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都有極大的益處。#謠零零計劃##健康科普大賽#
參考資料:
[1]《骨肉瘤:吞噬青春的惡魔》.健康報.2019-10-11
[2]《骨肉瘤緣何青睞年輕人》.科技日報.2012-03-02
[3]《骨頭長了瘤子怎麼辦?》.瀋陽日報.2010-09-0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