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讀者給我發的私信,很有價值的提問。
不少聽力損失的朋友,會等到聽聲音很吃力了,才去尋找解決方法,這時他們的言語識別率通常是偏低的,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可能沒有預期的那麼理想,這樣還要配助聽器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言語識別率?
人耳聽覺系統分為三個層次:聽到——聽清——聽懂。
舉個例子,一個外國人對你說外語,他聲音響亮,那你就能聽到他說的話;他口齒清楚,那你就能聽清他說的每個詞、每句話;然後你會這門外語,那你就能聽懂他在說什麼,而言語識別率就是你能聽懂別人說話的程度。
言語識別率測試時,會給受試者播放雙音節詞表,讓受試者複述所聽到的詞語,從而來計算正確率,這個正確率就是言語識別率了。
導致言語識別率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聽力下降後沒有及時地進行聽力干預,拖的越久,言語識別率越差。
這是因為對於長期聽不到的言語訊號的聲音,大腦會產生遺忘,即使之後再聽到,也無法解析和分辨出聲音所代表的含義。言語識別率下降後,是很難恢復的。
2.聽力高頻部分損失越重,言語識別率越差。
3.聽力損失時間越長,耳蝸死區檢出率越高,言語識別率就越差。
耳蝸死區是指耳蝸中的內毛細胞或聽覺神經出現嚴重損傷,不能正常工作,無法將聲音資訊傳輸到中樞神經系統的區域。
4.引起聽力損失的部分越靠近聽覺中樞,言語識別率就越差。
言語識別率差,還有必要戴助聽器嗎?
答案是有必要。
效果有限,換句話說就是有效果,雖然可能沒有言語識別率好的患者效果好,但一定會對自身的聽力有所改善。具體改善多少,可以透過助聽後的言語識別率測試,與裸耳的言語識別率進行對比。
裸耳言語識別率是受測者在沒有戴助聽器的情況下進行的,助聽後的言語識別率則是戴上助聽器後進行同樣的測試得出的識別率。
我們可以看兩個真實案例:
案例一:77歲老人,聽力下降近20年了,雙耳聽力損失都達極重度,裸耳識別率為0%,但是雙耳戴上助聽器後,測出的言語識別率為60%。
從0-60的提升還是非常大的。在沒有配助聽器前,家人需要非常大聲對患者說話,即使這樣也難以交流,只能聽到但聽不懂。戴上助聽器後,日常簡單的交流已經比較順暢了,也不需要別人扯著嗓子說話了,幫助他和家人解決了最急迫的問題。
案例二:84歲老人,聽力下降5年左右,右耳重度聽損,左耳極重度聽損,平時安靜環境,需要別人大聲說話,才能聽清聽懂,但多人交談或噪聲大時,與人對話就比較吃力了。
他的裸耳識別率是60%,雙耳助聽後達到90%,雖然只提升了30%,但助聽後90%的言語識別率大大改善了老人家的交流能力。老人說:“我現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輕鬆聽清、聽懂別人說的話,真開心。”
那如果言語識別率差,不戴助聽器的話會怎樣?
首先,前面也提到了,聽力下降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拖得越久,言語識別率就越差,聽得就越不清楚,這樣就會形成惡性迴圈。而且,言語識別率越差,助聽器的效果也越差,之後再想配助聽器的話,只會更不如早配的效果。
其次,不要輕視言語識別率差帶來的危害:
①影響家庭和人際關係和睦。
聽力下降後,需要別人大聲說話,自己也會不自覺的提高嗓門,一方面交流時會比較吃力,另一方面大聲說話時需要面部用力,會顯得很兇,讓人覺得態度不好,時間久了就會不願意交流。而且經常聽不清或聽錯別人說的話,也易導致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②嚴重危害心理健康。
因為時常需要別人重複,才能明白別人說話的內容,聽力損失的朋友為了避免與人溝通時的尷尬,可能會慢慢地減少與別人的交往,將自己孤立起來。時間久了,會逐漸變得脾氣暴躁、性格孤僻,甚至誘發抑鬱症。對於老年人,還會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對於兒童,還會影響學習成績,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
言語識別率差的情況,要如何選配助聽器?
第一,我們需要及早選配助聽器,讓耳朵能夠得到正常的聲音和言語訊號的刺激,從而保障言語識別率的不繼續下降。
第二,言語識別率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對於助聽器的效果,要抱有合理的期望。
第三,建議選配對言語包絡還原好的助聽器,聲音聽起來會更自然清晰,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助聽後的言語識別率。
最後,選配好助聽器後,需要堅持每天佩戴,循序漸進的進行言語訓練,比如每天讀書讀報給自己聽,堅持下來,可以提高言語識別率。
我是聽力師張豔豔,在聽力康復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聽器知識,哪裡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都歡迎在留言區或者私信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