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在《十宅論》裡,
把日本人的家居環境分門別類地調侃一番,
然後提出:
屬於日本家庭的“場所”到底是什麼?
把這個問題放到中國,
則變成了對於每個設計師的拷問:
屬於中國家庭的“場所”是什麼?
這是都市人們共有的活動空間
從可有可無到體
將一個時代、一個人群的生活與想象,變成四面牆壁和傢俱陳設,讓人一眼就看到獨特的氣息。作為設計師,當這個宏大的命題,落在具體的每個專案中,反而變得簡單——每個住宅都該去滿足住在裡面的人。既然人是不一樣的,家就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業主是一對常年旅居西班牙的夫妻,由於疫情帶來的不便,決定回到福州常住,將閒置多年的房子重新修繕打理,除了夫妻兩人,這個家庭的常住人口,還有一個小女孩和業主的父母。
原始居室是常規的四室一廳格局,在過去數年,它作為業主短期回榕的落腳點而存在,空間的功能只能滿足臨時居所的屬性,更遑論風格。既然要長長久久地住下去,那麼,就要有能“日久生情”的空間。
ONE
時間的動線
在本質上,空間設計與電影是存在共性的,即都是關於空間在時間軸上的編排和敘述。空間佈局下的場景模組,像極了電影中的鏡頭:人在空間中是運動的,不同時間軌跡、多樣的路徑,所串聯起來的故事會不一樣——也就形成更多元的體驗場景。
H²Lab的兩位設計師,在對幾位家庭成員各自的生活習慣和日常做了長時的調研訪談之後,首先的工作就是為這個居所規劃動線,在不大面積地拆建的前提下,他們選擇用律動的時間看待空間的節奏,不按平面,而是用時間劃分空間,所有的動線均按照主人的生活習慣設計。
雖說以電視為核心的客廳生活場景,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落後,但是放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之中,還是很有其必要性。於是,設計師在原平面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道“懸浮”的牆體。
當這道牆體豎起時,這個居所互動的核心也就出現了,滿足基礎功能的同時,也形成了回形動線,並完成了空間的動靜分割槽。
透過分隔,房子裡出現了很多盡端式的“去處”,讓小家更有“漫遊感”,靈活自由的同時,不再是“一覽無餘”,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私密性。
“在這個家中,我們盡力讓自己的職業特性隱去,把‘設計’做得很少——讓空間如何‘空’起來,讓‘間’,也就是分隔,有最大的實效,正是我們尋求的美與現實的平衡點。”設計師說。
TWO
觸手生溫的日常
要打造一個長情之所,空間的材料必須緊密地與生活發生聯絡,觸手生溫,不僅是物理上的溫度,更是日常的溫度。
客廳的普拉達綠大理石,有如傾瀉而下的山林瀑布,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控,細節上用金屬勾勒,加碼材料本身的精緻感,“懸浮”的設定讓厚重的牆體有了輕盈感。底下置放一塊未加修飾的山石,粗糙自然的材料,天然地有一種親和力;在另一邊,卻用質感更加現代的白色球體,材質間的互動,既輕盈又厚重,形成微妙的和諧。
除了硬裝材料,軟裝材質層次的疊加也是一種體現,構架起空間與日常的關係。大理石茶几錯落有致,與電視牆相呼應。滿足全家人休閒需求的大沙發,以密度、色階不同的淺色皮革組成,幾乎融於背景,只剩下材質的肌理隱隱浮現。
THREE
直線與曲線的遊走
△立面圖
業主的女兒非常喜歡在歐洲所見的古堡那些微微向外凸出的拱形窗戶,希望在自己的房間也能有一個拱形的公主夢。為了滿足小小業主的“訴求”,作為設計前提,兩位設計師幾乎同時產生了用“拱”串起空間功能分割槽的想法。
空間的盒子由直線構成,設計師再以內部建構的方式,構築起連續的“拱”。這些拱,有些形成了空間的隱性分隔,有些則暗示了空間行進的方向。
透過一系列隱性的“分隔”,空間多出了許多“褶子”,家庭的基本功能分佈在褶子的實體部分,餘下層層套疊的空間,在視覺上創造了很多遠近上下,將房間的物理尺寸延長。
書房和客廳透過拱廊連著,卻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包裹的木質牆體也以曲線的形式出現。
線的曲直,物的虛實,形成剛柔相濟的穩定感與力度感,同時漫向四周的擴張感,減弱了平面橫線造成的壓抑。
同時,書房也是個臨時的客臥,可活動的牆體和家居,可以根據家庭的需求而靈活改變。可以封閉起來保持私密性,也開啟與周邊融合成為家庭互動的空間。
居室空間以舒適為要義,除了延續空間的線條,在材質上向內收斂,柔和的質感微微散發溫度。
△主臥
△老人房
△小業主的拱形“公主夢”
△平面圖
專案資訊
專案名稱 | 旅歸之所·福州私宅
專案地址 | 中國·福州市
設計面積 | 180m²
室內設計 | H²Lab
軟裝設計 | H²Lab
完工時間 | 2021年11月
空間攝影 | 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