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才是真相:電動車創業者300多家,現在剩下的不到10家。
新能源汽車最值得關注的,不是車型,而是創業者們。
理想汽車CEO李想,昨天發文比較細地聊了汽車創業,很有角度也很尖銳。
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
中國過去的六七年,智慧電動車的創業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個網際網路的外行成為了新勢力裡銷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車行業的高管創業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鵬、李想作為連續創業者,對於節奏的把控和心力。
在資本市場,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新能源汽車是絕對的當紅明星,無論是股民還是資本家,對它都抱有極大的熱情。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以前有一句話說,遇到了風口,豬也能飛起來,但從現實來看,其實風口歸風口,豬絕對是飛不起來的。
300多家品牌的興起,都是奔著新能源汽車的美好夢想而來,最終只剩下了不到10家,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存活率,甚至可以說很低。
李想與李斌、何小鵬一道,成為“造車新勢力”的三劍客。李想說“三個網際網路的外行”,這個說法不準確。李想的創立汽車之家的經歷,李斌的創立易車的過程,都表明了他們對汽車市場深透的理解,以及對購車者需求準確描繪的能力。
其實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對汽車保有興趣。興趣是成功之母,我相信這句話。
從網路上可以看到,李想怒懟某個準備開啟造車的平臺:毫無廉恥,大機率是騙子,重新整理了創業者底線。這樣的語氣就是毫不留情,毫不給面子了。
這個火力全開,確實是偏猛。
確實,按蔚來李斌的說法:沒有200億,別來玩電動車了。新能源汽車現在是門檻很不低的投資領域。
後來者容易被輕視“不夠實力”,也是符合邏輯的。但是哪一個品牌能存活下來,不是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創業不分先後,關鍵看有沒有資本伴著你。
300多家拼得剩下不了10家,這表明了多少資本成了打水漂?資本的風險有時候比創業的風險大得多。
其實也有先例。智慧手機時代,曾經也是一窩亂戰,各種品牌此起彼伏,最終的市場也是由幾個品牌所掌控。
新能源車時代的到來,讓新能源車成為汽車市場最亮麗的風景,但亮麗的風景之下,是各個品牌間實力的角逐。
後來者更加不易,而新勢力與傳統車企間,各種不服,也各自得意。
這就是過程,這就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