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作為美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業的“聖地”,數十年間誕生了無數的創業明星。他們有的締造了市值萬億的商業帝國,有的在專案成功後急流勇退不再過問商場俗事,還有一些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經歷了登上雲端隨即跌落塵埃的全過程,成為了後來者的反面教材。
普利策獎得主John Carreyrou在其所著的《壞血》一書中,向我們還原了“女版喬布斯”Elizabeth Holmes是如何獲得其“驚人成就”的過程,以及她最終墜落背後隱藏的事實真相。
有人說,創業沒有“成功公式”,但失敗的法則很容易形成共識。本篇筆記,筆者將向您介紹Elizabeth Holmes這位“前矽谷創業明星”的故事,以期為創業者帶來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幾乎完美的創業明星
2003年,剛剛年滿19歲的Elizabeth Holmes決定從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輟學,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她創辦的醫療科技公司Theranos的經營之中。隨後的幾個月內,在Holmes的努力下,Theranos從投資人那裡籌集了近700萬美元的資金。
在公司計劃中的第一款產品因技術難度過大而研發進度緩慢時,Holmes果斷調整方向,提出了“檢測盒-閱讀器”的概念。
這個設想中,血液檢測裝置將縮小至手提裝置的級別,併兼具極低的成本與較高的效率。產品的轉向讓Holmes同時擁有了一個有望迅速產生收入的商業模式:將血液檢測技術授權給製藥公司使用,幫助它們在臨床測試中發現不良藥物反應。
產品路線和商業模式的確定,讓Holmes和她的公司駛入了發展的高速路。2007年,瑞輝公司與Theranos達成合作;2010年北美連鎖藥店巨頭沃爾格林豪擲7500萬美元,為Holmes的血液檢測裝置埋單;2014年在Theranos完成新一輪總額高達4億美元的融資後,公司的估值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0億美元。
女性創業者+名校背景+輟學創業+醫療行業+革命性的新技術+火箭式增長的公司業績+彷彿能扭曲現實般的強大氣場……Holmes幾乎具備了一個“理想型創業明星”的所有要素。
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果決的行事風格,以及忘我地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Holmes用十年的時間,創造出了許多人心中的“下一個蘋果”。同時,因為經常以黑色高領毛衣形象示人,不少人都稱其為“女版喬布斯”。
2014年6月,Holmes登上了《財富》雜誌封面。隨後《福布斯》、《今日美國》、《公司》等雜誌和國家公共廣播、福克斯商業頻道等眾多新聞頻道爭相報道她的創業故事,《時代》雜誌則提名她為100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Holmes一舉成為了創投圈“絕對頂流”。
就像童話故事中總是會寫一個“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結局那樣,人們很希望這個創業故事能夠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現實總是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和所有人開起了玩笑……
向著懸崖邊的幻影狂奔
成為財富雜誌封面人物半年後,《紐約客》雜誌刊登了一篇關於Holmes與Theranos的長篇報道。一位熟悉血液檢測技術的學術界人士,偶然讀到這篇“女版喬布斯創業神話”後,當即對Holmes的革命性技術公開表示質疑。
儘管這位學者質疑的聲音,面對風頭一時無兩的Holmes並沒掀起什麼風浪,但卻引起了《壞血》一書作者,同時也是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華爾街日版》記者John Carreyrou的注意。
2015年10月15日,《華爾街日報》在頭版刊登了Carreyrou花費八個月時間調查取材而寫就的報道。除了揭露Theranos將大部分檢測放在傳統機器上執行、曝光其驗證能力的欺詐行為,以及稀釋指尖針刺取血樣本以外,文章對Theranos裝置的準確性也提出了嚴肅的質疑。隨後,他又陸續發表了四篇文章,揭露了檢測能力欺詐、違規股權交易、核心資料造假等更多關於Theranos的真相。
John Carreyrou的連載式報道,徹底撕開了長期以來覆蓋在這位創業明星身上的華麗偽裝。Holmes的創業神話就此開始崩塌。
2015年10月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釋出報告,將Theranos的檢查儀器稱為“不明醫療裝置” ,並要求Theranos立即停止血液檢測業務。
2016年4月,美檢方對Theranos就其技術與運營狀況是否誤導投資者展開了刑事調查。同年7月初,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正式禁止Holmes和其公司繼續運營醫療實驗室。舊金山檢方將Theranos列為刑事調查目標,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對Theranos展開了民事調查。
一年後,為了應對來自各方的質疑、調查乃至法律訴訟,Theranos燒光了所有的投資。Holmes和他的公司已然走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2018年,Theranos宣佈解散並終止所有業務,Holmes和公司高管Sunny(Holmes的前男友)因詐騙罪和串謀詐騙罪受到起訴,二人或將面臨最高20年牢獄之災。
最終,在今年1月3日,美國加州一聯邦陪審團裁定,Elizabeth Holmes面臨的11項罪名指控中有4項成立。這位曾聲稱要變革血液檢測的“前矽谷寵兒”,至此徹底身敗名裂。
但是,這位“女版喬布斯”從一開始就是騙子嗎?很多投資人、創業者,包括《壞血》的作者並不這麼認為。
John Carreyrou在書中寫到:“我相當肯定,當她在十五年前從斯坦福大學輟學的時候,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欺騙投資者,陷病人於危害之地。所有人都相信,她真誠地信仰一個願景,並投身於其中去實現它。但在‘獨角獸’熱潮的淘金狂熱中,在她全力以赴地追求成為史蒂夫·喬布斯第二的過程中,有那麼一個轉折時刻,她不再傾聽明智的建議,開始尋求捷徑。她的抱負過於貪婪,無法忍受任何干預。如果在追求財富和聲名的道路上,附帶有任何的傷害,管它呢!”
沉迷於熱潮的狂熱之中,曾經支撐Holmes打造創業神話的所有要素都“變質”了。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決的行動力,被她用來找出並掩蓋謊言中可能被人發現的一切破綻;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去無數次地反覆調整產品外殼尺寸以逃避現實……
Holmes親手打造的Theranos就像是一輛沒有剎車並且油門踩到底的汽車,載著她向位於無限遠處名為“喬布斯二代”的海市蜃樓一路狂奔。那時的她不想停下、也無法停下,即便她知道,終點的真相是一座“懸崖”。
失敗的手藝人
回顧矽谷誕生至今的五十餘年,像Elizabeth Holmes這樣快速走完了“起朱樓、宴賓客、樓塌了”整套流程的創業者並不在少數。
2011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eredith Perry和Nora Dwec創辦了uBeam公司,並宣稱她們設計了一種利用超聲波傳遞能量的無線充電裝置。
2011年D9數字大會上,uBeam的兩位創始人正在展示她們的產品
靠著這款“魔法一般神奇”的革命性產品,uBeam在4年內狂攬23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中不乏Marissa Mayer這樣曾任雅虎CEO、谷歌副總裁的北美創投界意見領袖。
2014年底,Meredith Perry的騙局被當時已決心離開公司的工程師副總裁Paul Reynolds徹底揭穿。事實上,作為公司創始人的Meredith Perry是生物學出身,並且對能源與硬體領域幾乎毫無瞭解,公司的產品原型機則是她用幾天時間,在維基百科和谷歌搜尋引擎的幫助下“發明”出來的。曾經萬眾矚目的uBeam迅速地滑向了默默無聞的深淵,只為矽谷留下了一個民科式的搞笑故事。
在Meredith Perry與Nora Dwec決定創業的時候,矽谷的另一座寫字樓中,上一個創業專案剛被蘋果收購的Bill Nguyen,收到了來自紅杉資本等著名風投機構的4100萬美元投資。
彼時Nguyen正在準備釋出一款名為Color的照片分享應用,經年累月霸屏式的營銷宣傳,讓Color成了當時人們最期待的APP之一。紅杉資本曾經這樣評價Color:“矽谷每10年就會出現1~2個改變世界的公司。它就是其中之一。”
與前兩個故事略有不同的是,Color在正式釋出的當天就敗走麥城。App Store中超過六成使用者給這款互動體驗極差、頻繁閃退、無法正常執行問題層出不窮的APP,打出了最低的一分評價。
2012年11月20日,Color在官網張貼公告,宣佈停止服務。創造了矽谷千萬美元級創業泡沫破滅得最快記錄——21個月。而在幾個月前,Color CEO兼聯合創始人Nguyen便已不知所蹤。
除了“前創業明星之外,或許我們還可以稱這些人為“失敗的矽谷手藝人”。Carreyrou在書中寫到:吹噓你的產品,獲取資金,同時掩蓋自己的真實進度,寄望於現實最終能趕上你的吹噓,在科技行業中這種現象仍然得到寬容。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演久成真),這門矽谷的傳統手藝,自托馬斯愛迪生起,幫助了無數科技創業者最終取得專案的成功。
可Holmes、Perry、Nguyen這些“失敗的手藝人”,卻是一邊假裝成功,另一邊完全沒有為了真正成功做出任何努力,反而竭盡所能的用更多的謊言去掩蓋謊言,最終收穫的只能是失敗。
不論是因為欺詐還是別的原因,這些曾經輝煌又快速隕落的“前創業明星”,失敗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講,是他們忘了創業的初心,忘記了創業兩個字本身的含義——做一番事業出來。這個解釋看起來似乎是“情懷向”的假大空,但道理本就如此:當一個創業者背離了創業這件事,創業同時也就拋棄了他,無論做什麼都會和成功漸行漸遠。
後記:
在筆者看來,《壞血》作為一本筆觸冷靜、細節充實的優秀紀實類書籍,透過披露大量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使我們知曉了這樣一個關於“矽谷巨頭的秘密與謊言”的非典型創業故事,不僅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錯誤示範”,還讓我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有了基於真實事件的參照。比如,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與評判,以及對於成功人物的推崇,是否在本質上只是一種盲從和“集體意識的刻板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