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從2020年865釋出之後,似乎就已經沒有太大的進步,很多都是換個殼,或者在拍照、充電上發力,甚至在系統軟體體驗上也在趨同,當下我將從865到8gen1進行解析。
晶片
865之後晶片的功耗和效能釋放開始逐漸不平衡,效能強勁卻功耗最高,同時硬體散熱系統也逐漸不能堵住高功耗。
這也就導致效能得不到釋放,最後落得888、8gen1效能比肩865,功耗反而上升。
與此同時,除了高通,蘋果A系列、麒麟系列的功耗和效能卻得到了非常好的平衡,效能得到釋放,功耗也控制的非常好,甚至聯發科也再次發力,天璣系列市場接受度也不錯,主要在於系統適配上去不那麼及時,在天璣9000出場後則有著一個很好的效能和功耗都很均衡的4nm晶片。
攝像
手機拍照攝像這兩年進步很大,似乎是因為效能確實無法繼續突破,所以不得不朝充電速度、拍照攝像上發力。
與美顏自拍發家的藍綠大廠對比,其他廠家各自發力方向不同,有堆畫素的、堆演算法的、堆技術的,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屏下攝像頭、微瑕疵自拍、高畫質自拍。
但是除了自拍,還有後置攝像頭的拍照和攝像,拍照除了蘋果獨一檔的演算法優勢,其它品牌的也就大同小異,演算法沒有顯著優勢,只能以堆畫素、堆鏡頭等方式提高畫質晰度和拍照範圍。
拍照之外還有攝像,攝像這個功能在手機上一般來說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演算法需要的積累遠不是像拍照這樣堆硬體就能解決。
即使幀率和畫素錄影上來了,但是其他錄影細節還是無法展現,完全可以帥鍋給廠家的技術能力不行。
續航
續航主要考慮的是電池大小和充電速度,電池大的充的慢、充的快的損耗快、電池大充的快用得也快。
這主要因為5g、高刷、高功耗晶片的大量耗電,但是這些與續航對比又不是非常必要。
手機作為主要工具,在很多人手裡可能會超過十六小時的使用時長,而所有手機續航卻只能保證五個小時,甚至部分手機只有三小時,完全不匹配自身的工具定位。
手感
手感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硬體機身的握持感,另一方面是系統的流暢度和跟手感。
握持感在很多年前喬布斯就已經探討過,單手握持操作就是最理想的,以現在全面屏的技術來參考,iphone5的螢幕大小就已經剛剛好。
除此之外,拿在手裡割手的鋼板,和拿在手裡溫軟貼手的和田玉,也是巨大的反差。
系統流暢度和跟手度,則會因人而異,神經反應快的肯定希望動畫和跟手度夠快;申請反應慢的肯定希望動畫和跟手度合適。
結語:近兩年手機因為晶片的功耗和效能不平衡,導致效能得不到釋放,結果就是一直處於原地踏步,反而朝續航、攝像頭、螢幕發力,但是在軟體演算法、動畫等最佳化又沒有重點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