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抽涼
《王牌部隊》大結局:顧一野的“引線救贖”,讓劇情得到現實昇華
《王牌部隊》迎來了會員階段的大結局,一部歷經40年跨度的現代化轉型壯闊史詩還在現實中繼續推進。40年時間,說長不長,半生而已。但說短也不短,再看海灘邊一蹦三尺高的顧一野,彷彿已經恍如隔世。
從劇作角度來看,《王牌部隊》令人體驗到一種真實的割裂式觀劇體驗。
按常理來說,肖戰和黃景瑜兩條人物線的設定,應該是想代表我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方位的努力和協同,我們的成功,正是因為無數次艱難戰爭中,從不講出身,不做預設,不歧視草根也不傾斜高幹子弟,我們竭盡所能發掘可用資源的最大優勢。
我們的民族,就是這樣贏下來的。
但實際上,好像兩條線都有一些用力過猛,變成處處為草根開綠燈,質樸的成長線變成了金手指,反而給高幹子弟憋屈夠嗆。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關於強軍理念和思想的部分給到了顧一野,這是符合人物背景邏輯的,這部分內容展示得也足夠深刻,例如顧一野與陳大山的對弈,顧一野數次對戰術的精準分析,都形成了這個角色的高光部分,也點題了王牌部隊的主旨。
而另一部分,高粱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高光,他的優勢在於蓬勃的原始生命力,無所顧忌的勇敢,和與生俱來的行動力,應該逐步成為鋼鐵一樣堅固、疾風一般敏捷的特種作戰力量,類似於我們在《士兵突擊》、《紅海行動》裡看到的那樣。
顧一野和高粱,兩條線應該是並行而不衝突的,但看的過程中,總感覺兩股勁是擰著來的,高粱非要在人設邏輯不討好的領域,去跟顧一野較量。可能是因為與江南征的情感,把顧一野和高粱捲入了“競爭狀態”,但這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設定。
兩位男士光明正大地爭女主,這種情節在偶像劇中也不少見,而且默默陪伴、在悲傷時哄女主開心的那一個,經常會拉到更多好感,但實際這部劇的處理也有些適得其反。
主角人設上的彆扭,也使得劇情出現了割裂。前腳是“我為死神驗算函式,再用大炮把他書寫出來”,一轉頭又變成了20條花裙子從天而降。
再加上,劇情的時間線設定得非常隨機,開始時候兩三年可以演很多集,後來一集可以演很多年,尤其是湛藍行動最後階段的強行對抗,嚇得我,以為原本立意很高個劇,不會就結束在這裡了吧。
還好,最後階段,顧一野身上體現出的完成感和救贖感,讓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治癒。
什麼是真正的治癒,不是長得溫柔、笑得好看。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應,是真心沒有被辜負,是好人終有好報,是邪不勝正,是大道至簡,是那些我們從祖上傳下來,從小時候就相信的質樸的傻道理,都被證明是真的。
劇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顧一野敏銳地發現偽裝人質的敵人,和他身上已經開始冒火星子的引線,他義無反顧撲上去的瞬間,是與19歲的自己一次完整的重疊,是與老班長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贖,想必顧一野會明白,班長不只是為了救他犧牲的,哪怕不是他顧一野,班長也會決然地撲過去,因為這是他們的職責和使命,在那一刻表現出的毫不猶豫,是對自己軍旅生涯和部隊潛心培養的最大尊重,他們時刻準備著。
而如今,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守護者和引領者,這是他的自我救贖,也是他的自我完成,而更多的人,都是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因為初始沒有預設,最後又何來完成。
這條相隔20年的引線救贖,看起來像命運的安排,但在顧一野身上,處處都顯示出現實的力量。
如果是一個善良但脆弱的人,揹負著生死重擔,很容易陷入情緒的困境,以自傷自毀作為懲罰,去消弭無法擺脫的痛苦和悔恨。
而顧一野不是這樣的,一開始我覺得他娶阿秀多少有點這種心理,就是自己的幸福是對犧牲者的背叛,為了內心得到疏解,反而讓自己儘量過得不舒服一些。
但後來我覺得,顧一野是真正的行動派,對抗情緒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面對生離死別這種大難題無法入手,就拆解成後再行動,顧一野沒有逃避也沒有抱怨,他切身地去解決班長離開後的所有問題,班長的母親、班長的遺孀和遺腹子,以及班長最喜歡的自己。
他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得很好,而行動往往才是找到出口的必要條件,與其困在“怎麼辦”的黑洞裡,不如一點點走出去,並在走的過程中,得到一些意外收穫。
包括他在部隊中遇到的種種不如意,因為他從不抱怨,所以讓那些不如意顯得更有深度,更能牽動角色與觀眾的深層互動。重要的是,他在不如意下,仍然一步步實現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不依靠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親;沒有任何偏愛可以仰仗,不靠運氣,不怕走彎路走錯路,不怕孤單不怕誤解,就靠著自己一步步走下來,走到了最想去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治癒,真正的正能量,是我們一直在歌頌的,真正的道理。
顧一野身上不完滿的成長線和情感線,讓他的故事更加現實,讓劇情的主題更紮實地昇華,哪有一帆風順十全十美的人生,上個幾千塊錢的班一天還要受幾個窩囊氣呢,更何況是隨時準備獻出生命的職業。
《王牌部隊》這個王牌,主題落在獨行的猛獸,而非成群的牛羊。但牛羊也有其存在的價值。
凡走過必有痕跡、必有反哺自身成長的能量,他是正向的,不是因為他只經歷好事,而是能把所經歷的事,都變成正向的事。
這是顧一野的本領,也是我這種想多做少,經常囿於自身情緒,產生巨大內耗的人,很想獲得的技能,我相信這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最好方式。
(本文源自網路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