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老虎而沒有“老獅”?古代的小便器為何叫做“虎子”?古人為何稱琥珀為“虎魄”?這些關於虎文化的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漢代民俗著作《風俗通義》中記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漢代人將虎推崇為百獸之王,是神奇力量的化身,古人對其有著無可比擬的敬畏。
長嘯于山林之間的虎,是自然界的頂級捕食者,被譽為“山中之君”。作為“百獸之長”的虎,是亞洲特有物種,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虎威武、勇猛、雄健,在人類社會早期是人們眼中的猛獸,隨著文化的演變又成為祥瑞之獸,人們談虎、崇虎、畫虎、剪虎,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中國虎文化。
2022年是農曆壬寅虎年,封面新聞推出“招虎一下”系列策劃,解讀文物裡的虎文化,趣談虎文化冷知識,邀您曬出身邊的萌虎,新的一年,如虎添翼,虎虎生威。
虎虎生威
猛虎下山誰更“萌”?
此前,三星堆8號坑出土了一件“虎頭虎腦”的青銅龍,瞬間登上熱搜,被網友戲稱為“三星堆推出虎年限定版青銅龍”。這件青銅器高約80公分,在中國青銅器時代的其他遺址尚未發現。
明明是一條龍,卻虎頭虎腦,前足端立在三角形底座上,軀體上揚,整體造型敦厚而又帶動感,宛如飛龍從天而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虎是形影不離的祥瑞之獸。虎象徵著權威,被賦予了神性內涵,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成為人們敬畏供奉的圖騰神獸。商周時期,虎常常被裝飾在青銅器、玉石器等器物上,以彰顯器物的神聖莊嚴。
虎噬鬼魅信仰在先秦時期出現,流行於漢代,同時形成了除夕之日在門上畫虎來驅邪的習俗。虎的形象或單獨出現,或與財神趙公明一起出現,承載了人們驅邪鎮宅、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
除了“虎頭虎腦”的青銅龍,各大博物館還有一些虎形文物,可以讓人從中解讀虎文化的變遷。無論是三星堆遺址博物館的鑲嵌綠松石青銅虎型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青銅虎鈕錞於,還是四川博物院的戰國虎紋銅戈,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商周石虎,誰是你心目中的“萌”虎?
佩虎納福
琥珀為何稱“虎魄”?
琥珀作為裝飾品,出現的年代很早,距今3000多年的廣漢三星堆遺址就曾出土一枚琥珀墜飾。從漢代開始,琥珀裝飾品逐漸成為皇宮貴族的愛物,無論是賞賜皇親國戚、後宮佳麗,還是皇帝御用的朝珠、文玩,都有琥珀的一席之地。
提起琥珀,不少人會想起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德國作家柏吉爾的《琥珀》一文。當蜘蛛準備捕食蒼蠅時,被一顆碩大的松脂包裹,最後,滾落在地的松脂球經過滄海桑田的沉澱,變成了一顆琥珀。
如果沒有琥珀,恐龍迷可能看不到侏羅紀系列電影。如在《侏羅紀公園》開頭,一位生物科學家從琥珀中提取了史前蚊子身體中的恐龍血液,利用DNA培育繁殖恐龍,還原了恐龍世界。
“琥珀”一詞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出現得較早,西漢思想家陸賈的《新語·道基篇》中,就有“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擇地而居”的記載。不過,在漢晉時的其他文獻中,琥珀多稱為虎魄。如《漢書》“封牛……珠璣、珊瑚、虎魄、壁流離”,還有《華陽國志》、《三國志》裴松之注《魏略·西戎傳》等關於“虎魄”的表述。
古人將琥珀稱作“虎魄”,除訛傳的打虎故事群眾基礎深厚外,還源於古人對老虎這種百獸之王的崇拜,民間還有“虎死,精魄入地化為石”的說法。
除了琥珀的誤讀,虎文化中還有一些冷知識,讀起來妙趣橫生,譬如漢代的馬桶被做成張開血盆大口的老虎,因李廣射死臥虎而將馬桶叫做“虎子”,表達對猛虎的蔑視。
如虎添翼
曬出你的小老虎
壬寅虎年即將到來,你的身邊有什麼萌虎讓人過目難忘?封面新聞向全球拍客發出“招虎徵集令”,邀您曬出身邊萌虎。
你可以走進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探訪鎮館之寶虎形卣;可以走進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拍攝老虎撕咬獵物的驚險場景;你可以美國國家博物館,曬出張善孖為陳納德創作的《飛虎圖》;也可以分享自己所在地區的虎年民俗,剪一個老虎的窗花,或者做一頂虎頭帽。
如果你的身邊有“萌虎”出沒,歡迎來封面新聞青蕉社群釋出動態,用圖片或者短影片的方式曬出你身邊的小老虎,就有機會贏取電影票等新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