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寧日報
副主任醫師,碩士
咸寧麻塘中醫醫院病區主任
民以食為天。《黃帝內經》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蔬為充,五畜為益。”這告訴我們,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有的價值大,有的價值小,飲食不能偏頗,而要全面,才能健康。很多事物都有防病治病滋養的作用,稱之為藥食兩用。一般認為食養、食療和藥膳的使用意義相近,食養是應用食物於健康人群以達養生之目的;食療是應用食物於患者以達治療疾病的目的;藥膳是食物與藥物結合使用,應用於健康人群或患者,以達養生或治療目的。無論是食養還是食療,藥食兩用物質和藥膳的應用都應遵從醫師指導。
藥食兩用物質兼具“食”和“藥”兩種屬性,既有酸、鹹、甘、苦、辛之五味,又有寒、熱、溫、涼之四氣,因而有不同的偏性。中醫學理論正是利用其偏性來糾正機體的功能失衡。基本治療原則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溫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因此,藥食兩用物質使用的前提是瞭解使用者的寒熱虛實狀況。不辨清體質而盲目使用,不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反應。本文摘取幾種常用食物,談談其中醫屬性和藥用價值。
大米——五穀之首
中醫認為大米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稱譽為"五穀之首",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本草綱目》、《普濟方》、《肘後方》等中醫典籍都記載大米具有滋陰補氣的功能。清代趙學敏所撰的《本草綱目拾遺》說:“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越醫,全丹若雲,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熟地,乃補血滋陰名藥,大米的滋陰功能竟然可與熟地相提並論,你還小看它嗎?清代名醫王士雄在其著作《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蹟。”就是說,貧民百姓身體虛弱時吃不起人參,用濃米湯當參湯,也可以收到效果。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上海的國醫大師張鏡人醫師,以擅長治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腎炎、尿毒症、紅斑狼瘡而馳名全國,他就喜歡用大米治病。曾有一女士求診,自訴眼乾、鼻幹、口乾、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而且口氣腥羶,安靜時,自己都能聞到,用桑葉貼大陵穴,又含服白豆蔻、丁香都無效。張鏡人為之把脈,又看了舌苔,良久,為處一方:新大米100克熬粥,日食2次,連吃15天。忌食一切葷腥。半月後那女子來複診,面色白亮,精神煥發,一見面就訴苦,半個月不吃肉,日子非常難過,所幸心煩失眠的症狀明顯改善,口臭也沒了,唯小便味道很難聞。張老先生說,身體裡的病理產物總要尋地方排除,從口腔釋放,肯定不是正常渠道,現在小便難聞,恰恰是廢物改道了,下洩是正道。再吃三天粥就全好了,你就開葷吧,不用來了。
在著名的《傷寒論》113 方中有 7 個方劑用到了粳米(北方大米,即東北大米),如附子粳米湯、白虎加人參湯等。粳米粥有保胃氣、止腹瀉、生津養陰的作用,服用感冒藥後,再喝一碗米粥,既可以幫助發汗,又不會汗出過多,損傷正氣。由此可見,我們平時說的大米湯,不僅是食物,也是藥湯!
大米還有利尿排溼的作用,喝了米粥小便會增多,所以夜尿多的人晚上不宜喝米粥。糖尿病人也不宜多喝米粥。
小麥——心病宜食麥
小麥營養豐富,不但是主要食品,還具有藥用價值。小麥的表皮是涼性的,入心、脾、腎經,有養心、益腎、除熱、止煩渴、養肝氣、補腸胃、強氣力、潤肺燥等功效。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心病宜食麥”,就是說心慌氣短失眠的人可以經常吃小麥粥和全麥麵粉,減輕病情。在醫聖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的甘麥大棗湯中,小麥就是主藥,是治療婦人髒燥、癔症和各種精神疾患、悲傷欲哭的良方,與舒肝、解鬱、養心、安神之品如香附、鬱金、柴胡、遠志、茯神、合歡皮、珍珠母、龍齒等配伍組方,多能取得良好功效。小麥的內部白色的部分是溫性的,所以有的人吃麵食容易上火、容易過敏,而吃大米卻不上火。
小麥中不飽滿的、可以漂浮在水上的叫浮小麥,甘涼,入心經,有益氣補虛、除熱止汗之良效,是治療虛汗症的要藥。臨床治療陽虛自汗,浮小麥多配黃芪、防風、白朮等同用;治療陰虛盜汗,輕者可單用浮小麥 30 克炒為末,米湯送服,或水煎服。較嚴重的潮熱盜汗,可配清熱養陰的藥物治療。浮小麥也常用於大病久病之後,因津液精血消耗太多,出現盜汗、潮熱、身體消瘦、舌嫩紅而幹,脈細數等症者,多與西洋參等同用。
蓮藕——健脾開胃補五臟
蓮藕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天門冬素、氨基酸、葫蘆巴鹼,生藕味澀性涼,熟藕味甘微溫,是人們生活中的常用食品,還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本草經疏》中說:“藕,生食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故主熱渴、煩悶。熟食健脾開胃益血補心,補五臟。”藕粉容易消化,最適合兒童和老年人食用,具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作用。藕還有止瀉止痢的作用,傳說宋孝宗因吃螃蟹患了痢疾,太醫用盡辦法都無法奏效,後來聽取民間草醫的建議,用藕搗汁加酒調和服之才愈。《日用本草》說藕:“凡嘔吐、吐血、瘀血,一切血癥均宜食之。”所以,蓮藕是一種營養豐富且味美爽口、又有食療作用的好食材。
豆製品——水土不服先食豆腐
豆腐性涼,可治療水土不服之症。《食物本草》對此藥用價值有記載:“凡人客居,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則漸漸調妥。”此外,豆腐有治療哮喘之功,可與治療哮喘的藥物同用。豆花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熟品。中醫認為,豆花具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豆花除含蛋白質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等,因此豆花對防治軟骨病及牙齒髮育不良等疾病有一定功效。豆腐腦性涼,上火之人適當多吃可降火。豆腐渣從前往往是被棄用的一個豆類製品,中醫認為,豆腐渣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血的功效,內服可以用於治療便血,外用可治療惡瘡、無名腫毒等症。現代研究發現豆腐渣中含有大豆食物纖維比較多,而且產熱量少,比較適合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以及骨質疏鬆的患者食用。
薏苡仁——上品之藥
又名薏米、薏仁,是一種古老的藥食兩用之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之藥,且薏苡仁自古就是我國農作物的“元老”之一,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等,營養價值在禾本科植物中佔第1位,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稱。自古至今,均有將薏苡仁當作糧食煮飯做粥的習慣。《廣濟方》載:“薏苡仁飯,治冷氣。用薏苡仁舂熟,炊為飯食,氣味欲如麥飯乃佳。”薏苡仁煮粥,古書記載更多,唐朝昝殷在《食醫心鏡》中說:“薏苡仁粥,治久風溼痺,補正氣,利腸胃,消水腫,除胸中邪氣,治筋脈拘攣,薏苡仁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良。”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消渴飲水,薏苡仁煮粥食之。”“薏苡仁粥除溼熱、利腸胃。”清·龔應園在《三福丹書》稱“薏苡仁粥補脾益胃”。對於久病體虛、產後恢復期、老人、幼兒等用薏苡仁煮粥服食,頗有裨益。用生薏苡仁和冬瓜皮煮湯,可以有助於利尿消腫。
責編:張敏
本文來自【咸寧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