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消費結構越穩定。廠商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特徵,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
如今,國產品牌已經非常擅長快速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但在消費結構更為穩固的35歲以上人群,很多品類尤其是中高階價位商品仍為國外品牌所主導,今後國產品牌也應當加大研發和投入,生產更多高階產品,以拓展社會中堅人群的市場。
女性洗浴可能要用到洗髮、護髮、洗顏、沐浴等十幾種產品,而男性只需一瓶“洗髮、洗臉、洗體”三合一的產品。
從這個有趣的消費案例來看,在女性消費品類上,廠商的研發越精細越好,即使只有一個功能,依然能獲得市場青睞;男性“三合一”產品並非廠商不重視男性市場,恰恰是因為廠商精確分析了男性使用需求而研發產品。這說明,針對不同需求,研發生產不同產品,企業還能開啟更廣闊的市場。
青年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願意為“嘗新”買單、更喜歡潮流產品、消費更加“衝動”……如今的年輕人雖然在經濟上剛剛起步,但其消費慾望很高、消費彈性較大,為許多新品牌和新產品帶來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調查顯示,在面對“從沒見過的新品類”時,30歲以下年輕人選擇“願意試一試”的比例是30歲以上人群的2倍,而所謂“95後造風、全民跟風”的說法也印證了這一邏輯。例如,近年來“居家消費場景”發生較大變化,在年輕人的帶動下,身材管理、影視遊戲、大小家電互聯互通等消費場景被整個市場廣泛認可。
與此同時,隨著年齡增長,年輕人的消費彈性會逐漸變小,但部分消費習慣將得到保留,這也為企業提質與市場擴容留下了空間。
因此,廠商在針對年輕消費市場時,在產品設計、功能創新上可以更前衛、更具實驗性,成為“邊緣創新”的重要試驗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將年輕使用者作為實驗物件,或者低價低質的傾銷物件。無數案例已證明,如果不“扎硬寨、打硬仗”,只是一味忽悠消費者,最終都會面臨失敗的下場。
此外,產品的“社交元素”也非常重要,年輕群體時刻關注著自身“圈層”都在用些什麼,從別人的口中獲取對新品的認知,同時也樂於分享,反哺“圈層”。對於國產品牌廠商來說,需要研究如何透過產品賦予年輕消費者“圈層歸屬感”、社交身份和社會地位,以及更具辨識度的品牌符號的加持,最終形成與年輕消費者“互動+共同成長”的良性模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高階研究員 陸 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