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朝鮮半島上爆發的戰爭震驚了美國、震驚了亞洲、也震驚了全世界。
在這場以中美為首的戰爭中,所有人都不看好“實力羸弱”的中國,美國的總司令麥克阿瑟甚至揚言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這場戰鬥,讓中國的志願軍看看他們的厲害。
聯合國軍不惜出動無數的坦克和他們最引以為傲的空軍,對拿著從各國“繳獲”來的劣質雜牌槍的志願軍狂轟濫炸。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竟然整整持續了兩年九個月,最關鍵的是,裝備、後勤補給各方面都比不上美國的志願軍竟然打贏了,成功的將美國逼到了談判桌上。
這場戰爭徹底打得美國啞口無言,而一直想要看中國笑話的日本也始終不敢相信這樣一個結果,那麼其他國家又是怎樣看待這場戰爭的?他們對於中國打贏這場戰爭又作何反應呢?
中美實力懸殊,志願軍頑強抵抗
1950年,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不斷侵擾我國東北邊境,威脅我國民眾的安全。在此危急時刻,毛主席當即派彭德懷帶領幾十萬大軍跨過鴨綠江,同朝鮮軍隊攜手對抗聯合國軍。
當毛主席宣佈中國將要赴朝作戰的決策時,世界各國都向我國投來不可置信的目光,在他們眼中,美國可是世界第一大國,中國不過剛剛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甚至連能夠支撐戰爭的工業設施都沒有,哪裡來的勇氣敢向美國宣戰?
同時,我國的手下敗將日本等國家以及遠在臺灣的國民黨紛紛做好了看笑話的準備。
在他們看來,美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軍艦、也有作戰能力更優秀的空軍。
石油產量達到了2億6千萬噸,工業用鋼產量每年是8800萬噸左右,想要滅掉一個國家輕而易舉。
而反觀中國,將士們上戰場時有的甚至沒有槍,有槍的也都是解放戰爭中淘汰下來的雜牌槍,因此他們的武器又被稱為“萬國造”。
與此同時,我國的戰士們面臨的還有沒有足夠的糧食、彈藥的困境,就連上戰場時,連一件足以抵禦嚴寒的棉衣都來不及做。
而在當時美國的飛機坦克遍地跑的時候,我國甚至連一輛完全自主生產的汽車都造不出來。
這樣一支部隊怎麼能夠戰勝美國呢?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得意的揚言,在聖誕節之前,就能結束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戰爭。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和志願軍開戰,美軍就慘敗而歸,被號稱美軍“王牌師”的美騎兵第1師,被拿著劣質裝備的志願軍打敗了。
這讓美國一時間成了世界各國的笑話,麥克阿瑟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在第二次戰役中,不惜出動了數十門火炮、近20輛坦克和大量的飛機,對這片土地投下了大量的燃燒彈和炮彈。
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志願軍都始終堅守在陣地,他們和美軍激戰了5個多小時,一直到彈盡糧絕,都沒有退後一步。
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金剛川戰役……每一次戰役都是中國志願軍用鮮血拼殺出來的,
在這場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戰鬥中,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6000多個英雄集體相繼湧現,沒有上戰場的民眾有錢捐錢、有物捐物。
所有的工廠沒日沒夜地運轉,將士們沒有吃的,全國人民就掀起炒麵的熱潮,為他們準備充足的糧食,就連周總理在清閒的時候也會親自揮汗如雨的為戰士們炒麵。
也正是全國人民上下一致的努力,才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勝利。
美國啞口無言,日本瘋狂“打臉”
1953年7月27日,美國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正式宣告結束,國內一片歡騰,所有人都在為這一歷史性時刻歡呼不已,毛主席甚至破例在中南海的院內清唱了一出京劇。
這場在實力極其懸殊的條件下進行的戰爭,徹底洗刷了刻在中國身上百年的恥辱,同時也成為美國諱莫如深的一場戰爭。
美國總司令克拉克極其沮喪地說道:“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的司令官,我感到一種極其悲觀的痛苦和失望。”
實際上,不僅僅是克拉克,這場戰爭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也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禁忌”,是他們心中的一道“傷疤”。
因為這場戰爭對於美國的軍事學家來說,是一場無論道義上還是結果上都完完全全失敗的一場戰爭,正如美國的一位將軍所言:“朝鮮戰爭是完完全全的軍事失敗,一個世界上公認的最強大的國家,出動了最先進的戰機,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卻沒有戰勝一個拿著最原始裝備的貧窮的國家,這就是我們軍隊和國家永遠的恥辱。”
約瑟夫·古爾登在《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中寫道:許多的美國史學研究專家也認同,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的戰爭。
一些曾在朝鮮戰場上戰鬥過的美國人,一直將這段往事深深地埋藏在心裡,從來不向別人提及這段殘酷的經歷,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名從戰場上歸來的倖存者。
甚至在剛剛回國的時候,他們都不願意再聽到任何有關於這場戰爭的事情。
美國前總統胡佛的一句話,很好的印證了朝鮮戰爭後中美兩國在國際上發生的微妙的變化:“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打敗了,現在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而與美國諱莫如深不同的是,日本對於中國取得朝鮮戰爭的勝利這件事始終都秉承著不敢置信的態度。
歷史上中日兩國曾幾次交手,第一次以中國慘敗、割地賠款而告終,第二次戰役中國則是在八年的艱苦抗戰中將日本趕了出去。
可是日本從來沒有承認過自己在中國的敗局,他們從來沒有為入侵中國而悔過,甚至認為之前的戰敗不過是意外,因此不少日本的戰犯在管理所中根本不服從管教。
在聽到志願軍要奔赴朝鮮戰場的時候,他們更是囂張至極,認為就連他們都懼怕的對手,中國怎麼可能會有勝算呢?因此他們一邊在管理所中極盡所能地挑事,一邊幻想著有朝一日中國戰敗,他們能夠藉機“逃離”這裡,回到日本。
可是最終的結果卻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中國不僅沒有輸給美國,還將美國打得啞口無言。
一時間,日本的戰犯們“獲釋”的美夢破裂,他們再也沒有了往日囂張的氣焰,而是帶著對中國的敬重,在管理所中華主動坦白自己的罪過,接受改造。
這件事傳到日本國內的時候,日本也為這場戰爭沸騰了,他們沒有想到中國竟然能夠戰勝美國這個“神話”,並且將美國打到談判桌上,乖乖簽下了停戰協議。
日本的大街小巷的報紙上鋪天蓋地地寫滿了“難以置信,美國竟然戰敗”的字樣,就連日本的首相吉田茂也想不通,中國究竟是怎麼戰勝美國的?
可是這場戰爭的結局已經是顯而易見、舉世皆知的了,美國的沉默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們中國勝利的事實,最終他們也只好承認了這樣的結果。
後來,他們還將所有檔案中對中國的侮辱性詞彙全部刪除,打消了反攻中國的想法。
一名日本的軍官曾這樣評價道:“抗美援朝前你們說你們站起來了,但是你們真的站起來了嗎?當時你們一個大國被區區幾萬的外國人用大炮轟開國門,殺人放火,最終落得個割地求和的下場。可是這場戰爭之後,你們才是真的站起來了,你們的精神、毅力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世界各國對這場戰爭的反應
美國和韓國戰敗之後,美國保持了緘默的態度,韓國也就此消停下來,甚至因為後期的戰役中,若不是志願軍及時收手,韓國的首都也可能會再次淪陷。
因此時至今日,韓國對這場戰爭一直存在著巨大的陰影,甚至不願意提及這段對他們來說“屈辱”的歷史。
而中國在這場戰役中出色的表現,卻引起了另一個國家的注意,那就是在當時足以和美國匹敵的蘇聯。
戰爭初期,朝鮮曾向蘇聯求助,但是蘇聯不願意和美國正面交鋒,便拒絕了援助請求。也正是因為這樣,金日成才將目光轉移向了中國。
後來,志願軍在戰場上出色的表現更是讓蘇聯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物件,因此在抗美援朝戰爭後期,蘇聯就向中國志願軍提供了大量的戰爭貸款用於購買物資,還向中國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
正是因為蘇聯的幫助,中國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取得最終勝利。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和蘇聯的關係就進入了十年蜜月期,在蘇聯的幫助下,中國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迅速的完成了工業體系的建設,也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五六專案”。
中國實力的水漲船高也讓世界各國再也不敢輕視中國。
除了蘇聯之外,歐洲各國對於中國戰勝的態度也是極其不尋常的。英國原本在二戰中損失嚴重,是在美國的“逼迫”下加入的朝鮮戰爭,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不情願的。
因此在美國總統叫囂著要讓朝鮮和中國嚐嚐原子彈的厲害時,英國首相就第一時間飛到美國,力勸美國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被迫打完了這場戰役之後,英國對於志願軍們頑強的毅力始終印象深刻,一位上將甚至這樣評價道:“我當了一輩子的步兵,和德國計程車兵、中國計程車兵打過仗,當然也見過美國和蘇聯的步兵,德國步兵很厲害,可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中國的步兵,他們身上有著這些國家都沒有的一種可貴的品質。”
相比於英國,法國在這方面並沒有過多的發言,但是在中國發展外交事業時,法國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率先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這讓當時在政治和經濟上孤立中國的美國感到氣憤不已。
同時這也為中國在西方國家發展外交事業打開了大門,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突破了美國的政治封鎖。
而除了這些國家之外,當時還有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對於中國的勝利感到十分的不可置信,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鄰國印度。
當時尼赫魯實行的“不結盟政策”使得印度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從當時的國情來看,印度還是更傾向於美國的。因此在損害中國利益的情況下,印度竟然跳出來,“力勸”中國要和平解決這次朝鮮戰爭的問題。
可是我國不僅沒有采取他們的建議,還將美國徹徹底底打趴下了。這讓印度感到十分震驚。
同時,這也讓一向自詡為“世界大國”的印度有了危機感,原本在周邊國家中沒有一個是他們的對手,可是現在中國就像是一顆冉冉生起的新星,實力逐漸趕超了他們。
這讓他們感到恐慌,甚至開始敵視中國,於是開始頻繁地侵犯我國邊境,擾亂我國邊境的安定。
最終在1962年的時候,毛主席派解放軍將印度一舉打回國內,讓印度在國際上顏面盡失,印度才終於消停下來。
也正是這次戰爭,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日俱增,不僅和蘇聯打好了關係,就連其他國家也都不敢再小看中國,這也充分證實了一點,只有徹底強大了,中國才能真正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