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我到底是誰?”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主角在電影《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發出終極之問。
來自國際痴呆協會2019年的資料,全球每3秒即誕生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國有1000萬同樣被困在時間裡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人將超過4000萬,等於全球其他國家病人數的總和。
在全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阿爾茨海默病正成為人類追求長壽路上的夢魘。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彼知已 早診早智”。藥物研發屢敗屢戰,人類壽命不斷延長,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何處是前方?
臨床:“脫落”的病人
每天醒來家裡好像都變了樣,以為女婿偷了自己的手錶,懷疑女兒密謀要對付他……《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從第一視角展示了阿爾茨海默病如何給患者製造混亂、分裂和遺忘。
家住廣州的餘小姐對此深有感觸。十多年前60多歲的母親因為下樓梯時怪異的“一路直衝”行為,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發展至今,母親吃飯時不時往外噴、半夜起來晃盪、在客廳上廁所等行為已經讓負責照護的餘小姐苦不堪言。
在醫學上,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意味著神經細胞在逐漸萎縮,患者思維能力、記憶力和行為獨立性被慢慢摧毀。可怕的是,患者本身往往感受不到疾病帶來的問題,而家屬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從1910年正式命名至今,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理仍是一個謎團。近些年來針對多個學術假說開展的新藥研發如火如荼,卻鮮有重大突破。
這也給大眾造成一種印象:阿爾茨海默病是個“死局”,無法治療,無藥可醫。
中日醫院神經科主任彭丹濤教授介紹,近些年隨著大眾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認識的提升,臨床就診率有了明顯提升。“10年前一項針對120多家醫院的調查資料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的就診率只有20%-30%,到目前這一資料大約上升到了40%-60%。”但另一個比較糟糕的現象是:臨床治療的脫落率非常嚴重。
“病人未能堅持治療,這裡面有經濟、治療便利性等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大眾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認知不足。好多人認為吃藥就應該有好轉,如果記憶力還是不好,就是藥物無效,就此停藥不用了。”
治療:追求“逆轉”的誤區
事實上,阿爾茨海默病並非無藥可醫,更為關鍵的是治療黃金時機、藥物組合策略和長期堅持用藥的耐心。
“目前患者、家屬包括非認知專業的醫生,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理解仍有很大的誤區。”彭丹濤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基本無法逆轉,需要終身用藥控制疾病進展,但大眾並不會就此放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也屬於慢性病,為何一定要追求逆轉呢?”
彭丹濤教授指出,臨床有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以長達10年、15年病情進展仍非常緩慢,前提是標準化、規範化的治療,針對症狀開展多靶點的綜合治療干預和長期慢病管理,雖然不能逆轉疾病,但可以改善症狀,大大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
據介紹,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等,一類是穀氨酸受體拮抗劑,如鹽酸美金剛片。第三類則是目前剛在國內上市不久的針對“腦腸軸”機制的新藥甘露特鈉。
以鹽酸美金剛片為例,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上,至今唯一獲得國內外批准的穀氨酸受體拮抗劑,國內用於中重度至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透過阻斷穀氨酸濃度病理性升高導致的神經元損傷而起作用,能顯著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語言、精神行為症狀。
“目前這類藥物在國內已經進入醫保,但尚未進入基本藥物目錄,所以患者雖然可負擔性上沒有問題,但在基層醫療機構可獲得性還不夠。同時,治療的關鍵還是不能太單一、機械用藥,需要根據病情,綜合治療。”彭丹濤教授強調,不同的藥物組合下,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治療差異性非常大,患者的獲益性差異也很大,考驗臨床醫生的經驗。
希望:突破早期診斷瓶頸
早期診斷,抓住治療干預的黃金時機,對阿爾茨海默病來說至關重要。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國內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一方面,大眾對疾病認知不足,病人往往有病而不自知,家屬則多少抱有僥倖的心理。另一方面,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診斷仍缺乏簡便有效的技術。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目前最大的瓶頸仍在於早期診斷。”彭丹濤教授指出,正常衰老的老人,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到底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還是正常衰老導致?能否抽個血、留個尿或者一個影像學檢查就能查到疾病?目前臨床篩查的手段還不夠成熟。
專家介紹,目前透過特殊示蹤劑做PET-CT檢查,可以查出大腦中是否出現老年斑和神經元纖維纏結,但目前這類示蹤劑還未在國內上市,而且PET-CT檢查動輒6000-8000元,也讓一般人難以承受。臨床上還有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的檢查、基因檢測等手段,也同樣面臨昂貴且缺乏特異性的問題。“醫學界也在研究透過血液檢查阿爾茨海默病的特異性標誌物來進行診斷,但產品還未到上市階段。”
最後,彭丹濤教授提醒,如果年齡60歲以上,有記憶或認知下降趨勢,有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抑鬱症、睡眠障礙、外傷等危險因素,以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應該及早到醫院專科門診進行診斷,透過早期干預遠離危險因素,可以大大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到來和進展。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