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做事太磨蹭了,3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兩三個小時也寫不完,小學就經常寫作業到11、12點,家長看著又心疼又心急。
書包總是要到第二天上學前才開始整理,一會兒紅領巾找不到了,一會兒要交的試卷作業又不知放哪裡去了!搞得全家總動員,一起幫他找!
你說抓狂不抓狂!
孩子為什麼會拖拉磨蹭?
是因為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還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的積極性?
或是因為家長的逼迫,導致了孩子的逆反?
其實,這些都不是本質的原因。
孩子拖拉的根源,就在他們的大腦裡。
TED有一位演講者,叫TIM,他特別喜歡拖延,原本需要用1年完成的論文,他會拖到只剩3天時間,才開始動筆,這樣的事,在他的大學時代經常發生。
他經常自問,為什麼人會拖延?
他想有拖延症的人,和沒有拖延症的人,大腦一定有什麼不同?
為了證實這一點,他找了家核磁共振實驗室,給自己和一個確定不拖延的人,進行腦部掃描,他發現,拖延的人,和不拖延的人,大腦的工作模式真的有很大不同。
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張圖。
這是一個沒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腦。
中間這個掌控著方向盤的,就是我們大腦的理性決策者。由理性決策者導航,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按著預定的路線有條不紊地進行。
這是一個有拖延症的人的大腦。
這裡也有一位理性決策者掌控著方向盤,不同的是,他身邊有一隻猴子,這隻猴子喜歡即時滿足,他會去擾亂理性決策者的工作,搶奪方向盤,帶著我們去追求當下的快樂。
可能是刷刷手機影片,或是開啟冰箱看看有啥好吃的。
時間流逝,而我們該乾的事還沒有開始幹呢。
其實每個人的大腦裡,都有一隻喜歡即時滿足的猴子。
只是成年人大腦中的理性決策者力量更強,在內在驅動力、責任感、目標感等的指引下,我們能權衡利弊,排除猴子的干擾,去完成我們的任務。
據腦科學家的研究,孩子大腦前部區域,也就是前額葉皮層,它負責著組織規劃,控制衝動,平衡風險和回報,是大腦的領航員,也是理性決策者。
影像學研究顯示,大腦的這個區域其實到25歲左右都未發育完全。
所以你會發現,孩子很多時候,都很難做出理性的決策,他們很容易就被那隻猴子給帶偏了。
這就是絕大多數孩子拖延、磨蹭的根本原因。
愛拖延的孩子,經常要趕作業,會出現睡眠不足,作業質量差,上課效率低,老師評價低等問題,孩子會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焦慮,自責。
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會破罐破摔,索性躺平。若等到那時再去補救,難度會非常大。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拖延?
1、 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簡單來說就是,覺得“我很好,我能行”的感覺。
孩子腦中的決策者力量很弱,它經常幹不贏那隻猴子。家長要給孩子注入能量,幫他對抗猴子的誘惑。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小學低年級,你可以陪著孩子學習,在旁邊監督孩子。
注意,監督,不等於監視。
孩子慢了一點,字寫歪了一點,或是又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千萬不要總是糾正,更不要催,說什麼,你怎麼那麼慢啊,這都幾點了啊,別人家的孩子早就做完啦,之類的話。
孩子學習有困難,要及時提供幫助。
孩子有進步了,比如,原本他要2小時才寫完,今天只寫了1小時就做完了,雖說還是慢,但也要及時點贊,鼓勵,不斷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當孩子對自己有了積極的正面評價,他做事會更主動,慢慢減少拖延。
2、父母要學會等待。
拖延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做事也很拖延。
比如,大畫家達芬奇,就斷斷續續工作了16年,才畫出了《蒙娜麗莎》。
拖延跟成績差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絡。
很多學霸孩子,也有拖延的問題。
比如,山東高考狀元孟令昊也時常拖延,他會在學習間隙,打遊戲,初中打,高中還打,只是跟一般網癮少年不同的是,他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時間到了,就會放下游戲。
這種程度的拖延,其實是一種讓大腦放鬆的方式。
孩子不是機器,適當地拖延,是能提升學習效率的。父母要學會等待,不要一看到孩子稍微拖延就開始催,那樣只會讓孩子逆反。
3、 讓孩子承擔拖延的後果。
家庭教育中有一條定律,就是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會做得越少。
在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家長的努力若佔了80%,那麼,孩子只會付出20%。
而如果你繼續加碼,那麼孩子最後可能什麼也不會做了。
你越替孩子操心,著急,孩子就越不急。
所以,從現在開始,家長只做一些必要的提醒和監督。
如果孩子第二天早上到處翻找紅領巾和作業,而且馬上要遲到了,你也不要去管,讓他自己去著急找。或是讓他等著去學校挨批。
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的後果,他以後才會長記性,知道提前把事情做好,減少拖延。
關於孩子拖延,家長只要做好這三件事,你會發現,孩子會慢慢改掉拖延的毛病,做事效率也會更高。是不是很簡單呢?
大家好,我是蟲兒媽媽,多平臺原創育兒博主,一個每天與8歲頑童鬥智鬥勇的中年girl,專注分享育兒乾貨,以及一位普通媽媽的社會人生觀察。關注【蟲兒媽媽育兒】,育兒路上有我不孤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