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為了鑽《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漏洞建造出來了小型航母(日本叫航空補給艦)龍驤號,但是龍驤號航母在實際運用中卻彰顯了什麼是真正的雞肋。按理說,日本就應該放棄這種小型航母的研發工作,可以孜孜不倦的日本船艦設計師卻對這種小型航母分外熱衷(大概是島國啥都缺,日本更希望用更少的資源提供更強的戰鬥力如陸軍的豆丁坦克)。太平洋戰場上的死對頭,美日雙方對小型航母的運用各不相同。在財大氣粗的美軍看來,小型航母主要作用是在運輸艦編隊中承擔著護航和反潛作業;登陸灘頭護衛等瑣碎的工作。而日本這個窮鬼則希望這些花費較少資源建造出來的小型航母能夠搭配在機動艦隊中,發揮對敵作戰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降低機動艦隊全軍覆滅的風險;也可以編入戰列艦和重巡艦隊中作為炮擊艦隊的防空平臺。
在1933年日本海軍造艦計劃中,船政本部單列出了3艘輔助艦艇,這就是潛水母艦大鯨號和高速給油艦劍崎號、高崎號。當時日本依舊是海軍條約中的一員,為了不違反條約要求,所搗鼓出來的輔助艦艇,其實就是掛著羊頭的“準”航母。但這些輔助艦艇從一開始就是按照戰艦的標準來建造的,他們採用的是當時日本最高水準的重巡設計方案,採用可以輕鬆完成高速航行的艦艏與艦艉,同時保留著機庫、升降機、飛行甲板等航母必備裝置的建造預留空間。只要一有命令這些輔助艦就可以進入船塢,花費很少的時間和資源將自己變成擁有“十足”戰鬥力的小型航母。
1934年12月3日,高速給油艦劍崎在橫須賀海軍工廠正式開工建造;17天后高速給油艦高崎號也開始樸素龍骨進行建造。但是半年後的第四艦隊事件(第四艦隊在演習中被風暴摧殘,多艘戰艦損傷嚴重)徹底攪動了日本造船業的現有格局,大量船隻重回船塢進行加強艦體強度的改造。而這兩艘高速給油艦也被要求提升艦體強度,原本的焊接工藝被改成了鉚接工藝。1937年12月,隨著日本的在遠東和太平洋海域的不斷的進展,日本越發感覺自己的艦隊戰力嚴重不足。船政本部下令劍崎、高崎兩艦開展升級工作,從高速給油艦變為潛水母艦(就是擁有機庫和升降機,使用的是水上飛機),這種潛水母艦和航空母艦的區別為是否擁有飛行甲板。
1938年9月15日劍崎號高速給油船重新駛入了橫須賀海軍工廠的船塢,經過4個月緊張施工這艘潛水母艦成功駛出,隨後就加入了聯合艦隊第二艦隊第二潛水戰隊(劍崎號潛水母艦搭載著3架水偵)。但是掛著潛水母艦的皮也不過短短的3年,就再次進行改裝,這次改裝被加裝飛行甲板變身成為一艘徹頭徹尾的航母。在這場改裝中,其實最主要的工作並非是安裝飛行甲板,而是更換其中的動力核心。在改造成潛水母艦時,小日本選擇了柴油機,但是日本自己的材料科技樹攀得比較慢,自己仿製的本式柴油機因材料強度不足,效能非常的低,還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遠非日本所擁有的蒸汽輪機可靠。所以為了確保戰力,這次改造劍崎號被開膛破腹,更換了傳統的蒸汽輪機。就這樣磨磨蹭蹭的劍崎號直到1941年12月底才完成了全部的建造工作,完工後的航空母艦被更名為“祥鳳”,次年1月26日正式服役。
他的姊妹艦高速給油船高崎號卻因為造船廠繁重的業務量而被一拖再拖,直到1939年美日雙方已經成為水火不容的存在時,軍令部才下令要求船政本部把這艘戰艦安排“插隊”,這艘戰艦才能進入造船廠的船塢中。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退出了礙手礙腳的條約,高崎號已經不需要潛水母艦的外套,這艘高速給油船被直接改成了一艘正規的小型航母瑞鳳號(意味著祥瑞之鳳)。
完工後的兩艘祥鳳級小型航母,並沒有趕上珍珠港行動,只能在聯合艦隊中幹一些零零散散的輔助工作。瑞鳳號被配置給了南雲機動艦隊,承擔一些輔助性任務;祥風號在服役後被編入了第四航空戰隊。1942年4月日軍大本營制定了MO作戰計劃,這項計劃將針對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為日軍下一步佔領澳大利亞做好準備。但是海軍對傾向陸軍的MO作戰計劃根本不感興趣(入侵澳大利亞主要是陸軍的主戰場),在海軍看來在太平洋上錘爆美國海軍才是聯合艦隊的頭等大事。所以海軍對陸軍提出派遣航母提供空中支援的請求根本不放在心上,最終雙方互相扯皮下,聯合艦隊最終派出了翔鶴號、瑞鶴號和祥鳳號三艘航母支援MO作戰行動。
第四艦隊的司令打算將自己手中的航母分成兩個部分,主力部隊(翔鶴號和瑞鶴號)做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盟軍艦隊,而輔助部隊則派遣出來掩護陸軍馬鹿的登陸行動,很不幸載機量低的祥鳳號被選中和特設水機母艦神川丸被編入掩護陸軍的輔助艦隊。在戰前祥鳳號航母上一共擁有9架零式艦戰、4架九六式艦戰、6架九六式艦攻。5月3日戰鬥正式爆發,日軍第十九戰隊在祥鳳號艦載機的掩護下成功佔據了圖拉吉島的灘頭陣地,隨後神川丸號水上飛機母艦立即在佔領區域內設定了一個簡單的水上飛機基地,為日軍提供空中支援。為了阻止日本猴子的登陸行動,美軍太平洋艦隊派出了自己的航母特混編隊,老將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組成了TF17的特混艦隊氣勢洶洶的趕往戰場。
相對於美軍的航母集中使用,日本方面將祥鳳號和古鷹號、衣笠號、加古號、青葉號重巡洋艦編隊組成自己的炮擊艦隊,而翔鶴號和瑞鶴號則組成了自己的航母編隊。雙方戰鬥一觸即發,5月7日早晨,美日雙方的艦隊開始主動接觸,日軍坑爹的偵察機飛行員飛到了美軍艦隊的後勤編隊中,在他的情報下,翔鶴號、瑞鶴號的艦攻隊像打了雞血似的對美軍的後勤編隊中的給油船發動攻擊。
相對於日軍坑爹的偵查,美軍的偵查也不是很靠譜,美軍的偵察機飛行員沒有找到對後勤艦隊攻擊的日軍主力航母編隊,而是找到了日軍的炮擊艦隊。美軍偵察員看到祥鳳號航母,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日軍的航母編隊,把其他執行炮擊任務的重型巡洋艦都當成了執行防空和護衛任務的護衛船隻。獲得錯誤情報的美軍TF17特混艦隊司令弗萊,立即下令全甲板出擊,力求擊沉日軍全部航母。早已等待好的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艦上的艦載飛行員迅速出擊,前往日軍艦隊方向。在美軍TF17特混在第一輪攻擊中一共派出了93架各式戰機,但是當這些飛行員到達日軍炮擊艦隊上空才方向不對勁。偵察員傳回了的“右舷有小型艦橋的大型翔鶴型航母”的情報並不正確。來都來了,只能幹完這一票了。隨後美軍艦載機發起攻擊。弱小無助的祥鳳號小型航母被93架各式戰機所針對,而當時祥鳳號上空只有3架的九六艦戰進行防禦。幾分鐘後,這些艦戰冒著煙墜入大海,祥鳳號幾乎成為了不設防的戰艦。
一般來說面對敵方的艦載機攻擊,艦隊的其他艦體應該拼死保護艦隊中的航母,但是這支日軍炮擊艦中的其他的重巡洋艦拒絕幫助航母進行防空,直接選擇了跑路。失去保護的祥鳳號航母拼宕機動,卻被密密麻麻的美軍戰機痛擊,先後被命中了13枚250公斤的炸彈和7枚魚雷,於11時35分飲恨海底,祥鳳號於5月20日被除籍。
相對於倒黴蛋祥鳳號,他的姊妹瑞鳳號的命運則要好得多。這艘停在日本本土的輕型航母,在美國報復行動杜立特行動中受命搜尋美軍的來自“香格里拉”的美軍航母編隊,但是無功而返。祥鳳號航母的戰沉,讓本不支援MO作戰計劃(莫三比克港)的海軍有了充足的藉口中止戰鬥。在外部戰鬥不順,內有海、陸兩軍互相扯後腿的作梗下,MO作戰計劃徹底破產,日軍的戰鬥方向也被轉到了中途島附近。為了提升第一機動艦隊(南雲機動艦隊)的戰鬥力,瑞鳳號也被編入作戰,但是島國的工業實力,根本無法提供充足的軍械,瑞鳳號這個小娘養的輕型航母根本不能獲得最新型的裝備。在中途島海戰開始時,瑞鳳號才擁有6架零戰,其他戰機都是老舊的淘汰款(6架老舊的九六式艦戰、9架九七式艦攻機)。
正是因為他本身的作戰效能不足,被山本五十六編入了中途島戰役的第二艦隊,負責掩護陸軍馬鹿的運輸艦隊,這也是他在中途島海戰的慘敗中得以保留一條狗命的主要原因。中途島海戰在南雲馬鹿的“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的命令下,聯合艦隊第一機動隊被徹底葬送,瑞鳳號沒發一彈就隨著艦隊回家了。第一機動艦隊的全軍覆沒,讓本不富裕的日本海軍更加貧窮,瑞鳳這種小娘養的小型航母,也被加入了主力艦隊,被編入了第三艦隊。
1942年9月美日雙方再次在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海域彙集,第一次瓜島海戰一觸即發。此時編入主力戰艦的瑞鳳號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用淘汰艦載機的倒黴仔,這艘日軍小型航空母艦上一共搭載21架零式艦戰和6架九七式艦攻。10月26日美日雙方共同發起攻擊,瑞鳳號派出了9架零戰掩護第三艦隊的攻擊群,但日軍攻擊群前往轟炸美軍艦隊時與美軍大黃蜂航母的戰機群不相而遇,瑞鳳艦戰隊為了掩護第三艦隊攻擊群主動留下纏住美軍戰機。瑞鳳艦戰隊在付出了4架零戰的代價下,擊落了美軍的3架F4F戰鬥機和3架TBF魚雷機。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也徹底打亂了美日雙方的佈局,美日航母編隊都清楚對方作戰目標,偷襲變成了強襲。
美軍航母編隊發現自己的突襲已經被發現,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命令躲在日軍航母編隊上空雲層中執行偵察監控任務的SBD轟炸機發起突襲。在沒有戰鬥機的護航下,美軍轟炸機直接從雲中俯衝下來對瑞鳳號發起突襲,兩枚250公斤的炸彈直接命中瑞鳳號的甲板,讓瑞鳳喪失了全部的起降能力,只能黯然返航。而日軍的參加攻擊的第三艦隊攻擊群在美軍的嚴密防守下,仍然痛擊了美軍的大黃蜂號航母,造成美軍大黃蜂號航母重創,只能返航維修。
被重創的瑞鳳號拖著殘破的艦體,回到了本土進行維修,修好後已經錯過整個瓜島海戰。當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處於全面的劣勢,日軍聯合艦隊只能處於防守方式。1944年的日本武運已經成為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的。為了保護本土,日本海軍決定打造“絕對國防圈”,將盟軍擋在其外,瑞鳳號和小型航母和千歲號、千代田號組成了全新的第三艦隊第三航空戰隊。這些小型航母搭載了日軍最新研發的零式52型艦戰、天山艦攻,但是中途島海戰和瓜島海戰已經讓日本喪失幾乎全部的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現在剩下來的飛行員不是“歪瓜裂棗”就是“生瓜蛋子”。
為了扭轉自己的在太平洋上的劣勢,日軍海軍發動了馬里亞納海戰,日軍派遣了自己的主力第一航空艦隊前往馬里亞納群島,第二艦隊則作為誘餌吸引美軍的攻擊。而有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小型航母組成的第三航空戰隊,則負責為這個前哨誘餌提供空中掩護。但是第三航空戰隊則攜帶了大量的艦爆,無法提供有力的防空。為了先發制人,第三航空戰隊主動發起了第一輪的空襲,64架各式戰機全部出動,直撲美軍艦隊。但是美軍航母特混戰隊的防禦極為嚴密,而日軍“歪瓜裂棗”的飛行員成為了美軍“老鳥”飛行員的戰果,這一天也被美軍稱為“馬里亞納射火雞比賽”。而作為殺手鐧存在的第一機動艦隊,更是被美國艦載機群痛擊,大量的戰艦被擊毀,日軍的馬里亞納海戰再次一敗塗地。但本文的主角瑞鳳號則再次幸運地躲過美軍的攻擊,逃回了日本本土。
當年7月美國大兵們開始準備重回自己的保護領菲律賓,為了保護自己的戰果菲律賓(主要是為了保護橡膠產地),日本海軍設定了“捷號作戰”計劃。但是馬里亞納海戰徹底浪完了日軍艦載機的全部底蘊,剩下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大多是僅有幾個月的飛行經驗的“菜鳥”。經過中途島海戰、瓜島海戰、馬里亞納海戰等一系列戰鬥的慘敗,日本海軍在太平戰場上喪失了幾乎全部的優勢,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也只剩下了一些海軍高層所鍾愛的大炮鉅艦。為了發揮這些大炮鉅艦的優勢,日軍海軍高層昏了腦子的把航母充當吸引美軍的誘餌,瑞鳳號就算其中倒黴的一員。
捷號作戰正式執行,瑞鳳號被編入第一機動艦隊前往吸引美軍攻擊,此時整個日軍機動艦隊僅有不足100架的各式戰機,而其中艦戰更是隻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中本文的主角瑞鳳號則只有著8架零式52艦戰、4架零式21戰爆和6架天山艦攻。但是反觀對手美軍的TF38特混艦隊卻擁有著7艘主力艦隊航母和8艘輕型航母(約克城號(CV-10)、大黃蜂號(CV-12)、貝勞森林號(CVL-24)、巴丹號(CVL-29)組成的第一特遣分艦隊;邦克山號(CV-17)、胡峰號(CV-18)、蒙特雷號(CVL-26)、卡伯特號(CVL-28)組成的第二特遣分艦隊;企業號(CV-6)、列剋星敦號(CV-16)、普靈斯頓號(CVL-23)、聖哈辛托(CVL-30)第三特遣分艦隊;埃塞克斯號(CV-9)、蘭利號(CVL-27)、考彭斯(CVL-25)組成的第四特遣分艦隊),近千架各式飛機,雙方的實力也預示著日軍第一機動艦隊的命運。
10月25日,恩加諾角海戰正式拉開了序幕。面對遠不如美軍的實力,日軍第一機動艦隊採取了防空隊形,所有的艦戰升空防禦,同時所有的戰艦也做好應對空襲的準備,各式防空火力點也做好準備。上午8點一刻,密密麻麻的飛機戰機襲來,第一機動艦隊開始了與命運的搏鬥。但戰機數量的不足,註定了他們的命運,20分鐘後拼命機動的瑞鳳號航母被一枚250公斤的炸彈命中尾部,爆炸成功摧毀了艦尾的升降機(其實這個時候升降機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半個小時後,第一機動艦隊喪失了近乎一半的航母,剩下的日軍航母壓力更大。13時17分,一架TBF魚雷機成功將魚雷命中了瑞鳳號的右舷,不斷湧進的海水讓瑞鳳號的速度不斷降低,美軍投彈難度大大降低,很快2枚炸彈接連命中,薄弱的艦體無法承受接二連三的重創,瑞鳳號開始傾斜,艦體上到處都是爆炸產生的大火。15時26分沒有搶救價值的瑞鳳號開始緩緩下沉,在海水的壓力下,脆弱的艦體從中部斷成兩截,12月20日被除籍。
值得一說的是,第一機動艦隊成功地誘出了敵人,成功掩護了執行炮擊任務的慄田艦隊突入美軍萊特灣登陸場,但是“馬鹿”慄田卻成功浪費了這樣的機會,艦隊沒能獲得什麼像樣的戰果(用穿甲彈只擊沉了甘比爾號護航航母),被隨後趕來的美軍艦隊給重創了。
祥鳳級航空母艦主要效能引數:
標準排水量: 11200噸。公試排水量:13100噸。滿載排水量: 14200噸。
艦體全長:205.5米。最大艦寬: 18.14米。平均吃水深度: 6.64米。飛行甲板全長: 180米(瑞鳳在1943年改造後甲板延長至195米)。飛行甲板最大寬度:23米。
動力裝置:艦本式高中低壓.蒸汽輪機2臺,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4座。輸出功率: 520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 28節。燃料搭載量:重油2320噸。續航距離: 7800海里/18節。
武器裝備:雙聯裝40倍徑89式127毫米高射炮2座,瑞鳳有雙聯裝96式25毫米機關炮2座,祥鳳則有3座。1940年計劃搭載艦載機:32架,其中九六式艦攻23架(常用18架,備用5架),九七式艦攻9架(全部常用)。乘員:7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