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在如今也是對付一些躲藏在掩體內目標的利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很多國家為了加強連排一級的火炮支援特別設計了一些小口徑的輕型迫擊炮,在二戰爆發前的1934年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上臺開始擴軍備戰,其小口徑的輕型迫擊炮作為連排一級的重要支援火力自然也是重點生產的物件,其產物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
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在德國二戰武器中並不出名,聯絡到它的關鍵詞多半也和“超重”和“複雜”有關,事實上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屬於德國秘密研發的武器之一,雖然希特勒1934年上臺但是凡爾賽條約依然存在,所以該武器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研發於1934年開始秘密研發,到了1936年研發成功定型為Geranatwerfer 36並裝備部隊,該武器一開始設計要求是比人投擲手榴彈的距離要遠,屬於連一級別的近距離支援火力;以一個後來者來看,該武器的很多缺點都是設計師過於理想化造成的。
第一個缺點是該武器的射程調節問題,輕型迫擊炮一般會採用調節發射藥燃氣洩壓孔來改變射程,但是德國人覺得這個設計會導致精準度下降所以採用了炮管角度調節的設計,這個設計不可厚非但是德國人捨棄了簡單的兩腳架而是很複雜的旋轉把手調整角度,對於一個需要頻繁使用和調整角度的輕型武器而言這種設計非常容易讓士兵問候設計師全家。
第二個缺點是該炮的找平問題,印象中迫擊炮是兩腳架+座板的設計(找平只需要調整兩腳架就可以,簡單實用),然而該炮的設計是在一個的座板上將炮管及其主體結構裝在上面,這個設計有那麼一點緊湊型的味道但是問題出在這個座板上,因為主體都在座板上所以需要平整的地面保證水平(找平有水平氣泡儀),雖然稍稍不平的地面也能透過調整平衡機構微調,但是一旦過於不平整該武器怎麼調都沒用。
第三個缺點該炮威力小、距離近,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的炮彈全重910克,TNT裝藥127克(德國M24木柄手榴彈裝藥都要170克),有效殺傷半徑10-15米,雖然可以對付一下火力點一類的目標但是有效距離僅有50米,最大距離也只有510米,結合上面的兩個缺點來看,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士兵需要在敵軍火力網之內找一塊平整的地面,這畫面想想都覺得這些士兵太可憐了。
GrW 36型迫擊炮射擊距離讓士兵不得不做好偽裝,如果沒有被發現該武器對付火力點還是很不錯的
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為了提高精度採用了拉桿擊發的方式,也就是先把炮彈塞進炮管裡然後拉一下手杆再發射(每分鐘15-20發)。
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一個小組有3個人,其中兩個人一個揹著炮管,一個揹著底板,另一個主要負責彈藥;該炮的炮彈很小,每個彈藥箱裡有10顆炮彈;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該武器畢竟外形上不大(全長465毫米),包括德國傘兵部隊和山地部隊都有裝備該武器。
可以看到GrW 36型炮機炮的炮彈很小,一個彈藥箱10發炮彈
GrW 36型迫擊炮的3人小組,可以看到中間的揹著炮管,右邊的揹著底板,手裡提著的是彈藥箱
德國山地部隊使用GrW 36型迫擊炮,崎嶇的山上找平就是個大問題
德國GrW 36型50毫米輕型迫擊炮一開始的設計目標就決定了在戰場上不可能存在太久(過重和射程太近),1941年在德國確定該武器不能適應一線作戰環境後開始退居二線並減少生產(集中資源生產81毫米迫擊炮),在1943年該武器的生產才徹底停止,這裡沒有立刻停止的原因是該武器雖然不適合一線需要但是二線部隊缺少火力支援並且該武器的發射距離又比投擲手榴彈遠因此保留下來,在二線部隊一直被使用到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