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龔盛輝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快速組網,也對衛星發射場系統提出嚴峻挑戰。
北斗導航混合星座的GEO、IGSO、MEO三種軌道衛星,都屬於中高軌道衛星。而在全國航天發射場中,只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能同時滿足這三種衛星的發射條件。北斗衛星註定要從這裡出征,西昌也由此贏得“北斗港”的美譽。
北斗對西昌情有獨鍾,因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僅具有發射緯度低、發射效率高的自然條件優勢,而且是具有世界一流核心技術、一流裝置設施、一流人才隊伍、一流組織管理、一流服務保障的中國航天發射品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1970年12月建立以來,伴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而壯大,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一系列第一:中國第一顆試驗通訊衛星在這裡升空,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運載火箭低溫發動機技術、第四個成功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國家;中國第一顆實用通訊衛星從這裡出發,結束了中國人只能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聽廣播的歷史,打破了西方國家在衛星通訊領域的壟斷地位;我國承攬的首顆國際商務衛星亞洲一號在這裡成功升空,開創了中國航天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新篇章;我國首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在這裡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世界航天市場競爭力的極大提升;奈及利亞一號通訊衛星運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這裡成功升空,開創了我國整星整箭出口的新紀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這裡成功升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奔月的千年夢想;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資料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在這裡成功升空,填補了我國航天測控領域的空白;天鏈一號04星從這裡奔赴太空,使中心成為我國第一個發射次數突破一百次的發射場……
航天奇蹟的背後,站立著一支素質過硬的航天發射隊伍。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忠誠履職,頑強拼搏,勇創一流,屢戰屢勝,出色地完成了肩負的使命。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了我國所有的北斗發射任務,全部進入預定軌道,成功率達到100%!尤其是2013年以來,中心共執行了六十多次航天發射任務,佔該中心成立以來發射總數的45%!
這一次次密集發射,就是一場場戰役、一次次戰鬥!這個戰場,和硝煙瀰漫、真刀真槍的戰場一樣有著明碉暗堡,同樣需要大智大勇、當機立斷,需要在關鍵時刻奮不顧身衝過去、撲上去!
運載火箭推進劑液氫是一種極高危燃料:當它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一粒大米從一米高的地方掉落下來的能量,就會引起爆炸。因此,大家都說液氫加註隊是“刀尖上的舞者”。
李明偉是這支“與魔鬼同舞的舞蹈隊”的“領舞”。中心進入密集發射時期後,他在短短五年裡,指揮大家完成數十次液氫接收轉註任務。
液氫轉註現場非常嘈雜,在這樣的環境中連續工作,讓人感到頭暈目眩。但李明偉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在繁重的任務中,頭腦卻越來越清醒,耳朵也越來越靈敏,能在雜亂的轟鳴聲中清晰地辨別出哪些聲音是制氫裝置的噪聲,哪些聲音是轉註管路的氣流聲,哪些聲音是從山谷裡吹來的風聲。隊友們也說:“隊長,你的耳朵豎得越來越直了,簡直像神話裡的‘順風耳’。”李明偉聽了也不否認,嘿嘿笑道:“這叫適者生存,環境造人。”
一天上午,李明偉帶領大夥兒執行液氫接收轉註任務。
“各操作手注意,開始檢查管道情況,確認狀態!”
“1號管道正常!”
“2號管道正常!”
“各操作手注意,開始……”李明偉的第二個指揮口令,下了一半時戛然而止。他突然感到今天的各種聲音與往日有丁點兒不一樣,豎直耳朵仔細一聽,發現是槽車操作櫃傳來的聲音有些異樣。
李明偉腦袋一緊:槽車氫氣洩漏!他做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關閉供氣閥門,立刻向上級報告。
上級命令:“立刻解決,確保安全,絕不能影響發射程序!”
“是!”面板黝黑、體形敦實的李明偉響亮回答。他一雙牛眼朝大夥兒一瞪:“同志們趕緊撤離!我一個人留下!”
李明偉拿起氫濃度探測儀,獨自向操作櫃走了過去。從理論上講,氫氣洩漏五六分鐘,爆炸隨時可能發生,而此時發現洩漏已有三分鐘了。他沉著冷靜地開啟操作櫃,探測儀果然發出嘀嘀嘀的警報聲。但具體洩漏點在哪兒?它細如針眼,眼睛看不到,加之操作櫃管路複雜,找到它非常困難。怎麼辦?時間一秒一秒過去,危險在不斷增加。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明偉放下探測儀,把臉龐貼向操作櫃那一個個管路連線處,透過氣流變化判斷洩漏點。當他把耳朵靠近液麵計下的管路時,感到有股氣流衝進耳朵。用肥皂水對它進行噴灑檢驗,果然發現連線焊縫上產生大量泡沫。
李明偉當機立斷,火速關閉閥門,並按應急程式給槽車洩壓,異響聲立刻無蹤無影。這時,氫氣洩漏已經五分鐘了,要是故障沒排除……
想到這,李明偉一屁股坐在地上,額頭上冒出一層豆大的汗珠。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通訊線路、供電線路,各有數百公里長,而且一半線路藏在大山深處。對於巡線人員來說,它們是名副其實的“長征路”。他們巡線一次,要翻過五座大山,蹚過十一條河流,穿過三十個村莊,橫跨四十條道路,涉過無數激流險灘,跨過無數田壩溝坎,徒步行走近三十天。數十年來,他們每年“長征”數次甚至十幾次,但他們一趟接一趟、一代接一代,無怨無悔、步履堅定地行走著,練就了一身下可鑽井“入地”、上能爬杆“登天”的絕招,贏得“通訊神經網路編織者”的美譽。
技師鄭邦國在這條“長征路”上跋涉了二十三年。
2008年5月12日,鄭邦國和隊友正在執行衛星發射前夕巡線任務。這天中午,天氣格外晴好,燦爛的陽光把層巒疊嶂的大涼山照耀得別樣嫵媚蔥翠。突然,鄭邦國感到腳下一陣抖顫,山巒輕微一晃。在地震多發地區生長的他,立刻意識到什麼地方發生地震了。但巡線任務在身,他沒有多想,繼續帶領隊友在崇山峻嶺間跋涉。
傍晚,他們巡查到宿營的點號,聽隊友說,下午2點多果然發生地震了,而且是8級,震中就在四川汶川。
鄭邦國不禁心頭一緊。他的家鄉就在汶川附近啊!他的妻子、兒子和岳母都在那裡!他們都怎麼樣了?都還安好嗎?
鄭邦國趕緊掏出手機給妻子打電話,打不通。撥岳母的手機,還是打不通。鄭邦國拔腿跑到附近的山頂上,舉目眺望家鄉的方向。夕陽如血,山巒層疊,逶迤蒼茫,看不到家鄉,見不著親人。鄭邦國心急如焚、肺腑欲碎,兩行淚水似斷線的珠子,啪啪地掉在腳下的岩石上……
領導得知他家鄉的受災情況,於次日早上帶人趕到點號,接替他的巡線任務。
領導說:“邦國,等會兒跟我回隊裡,隊裡已給你訂了回成都的票。”
鄭邦國顫抖著聲音說:“我恨不得現在就趕回去,可昨晚電視上說,進入災區的道路全被破壞了,搶險救災部隊都進不去,我到了成都也無計可施啊。”淚水又湧出了鄭邦國的眼眶……
幾天後,他們巡到另一個點號時,領導帶來了他家的受災情況:他家那棟樓房大部分陷入地下,他的妻子、兒子和岳母,出現在當地失聯名單裡。
鄭邦國聽到這個訊息,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緊咬著嘴唇,緊閉著雙眼,任淚水嘩嘩流淌。很久很久,他才從地上坐起來,又伸手握住了那把開山的砍刀,彷彿那把砍刀可以劈碎他心中沉重的悲傷……
領導上前握著他的手說:“邦國,你家人只是下落不明,你趕緊回去找找他們吧。”
鄭邦國輕輕拍拍領導的手,重重嘆了口氣:“整棟樓房都陷入地下了,還有什麼下落不明。”
領導說:“也許……你還是……”
鄭邦國突然昂頭一聲大吼:“讓我家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老天爺不公啊!”領導拍拍他的肩膀,派一名隊友陪同他回家。
鄭邦國的家鄉在北川,是汶川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他踏著殘垣瓦礫找到自己家住的那棟樓房時,發現它大部分都已陷入地下,只有一小片露出地面的樓頂,在昭示著它曾經的偉岸。
鄭邦國久久地跪在那片樓頂旁。模糊的淚光裡,他彷彿又看見岳母、妻子、兒子像往常他每次回家探親那樣,微笑著手拉著手,站在車站旁迎接他歸來。夜深人靜時,他彷彿聽到耳邊傳來一個聲音:“邦國,聽說你們以後衛星發射任務很重,你安心工作吧,不要掛念我們,把工作幹好,到了不是太忙的時候,就回來看看我和孩子……”
這是他每次探親即將歸隊,妻子送他去車站時叮囑他的聲音。
四十多年來,這支技術素質過硬、甘於奉獻的航天發射隊伍,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歡笑也有過淚水,獲得過掌聲也捱過批評,但他們追逐中國航天夢的步伐從未停歇,實現了從發射單一型號運載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運載火箭,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航天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近控測試發射到遠控組織指揮等一系列跨越,讓中國航天從這裡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
北斗二號鍾情西昌,這個為共和國航天事業屢建奇功的功勳發射中心,又迎來了新挑戰——高密度發射。
高密度發射,在我國史無前例。如何才能做到快而不疏、高效高質?為此,“兩總”對北斗工程實行嚴格的“零視窗”管理。
所謂“零視窗”,就是要求運載火箭發射時間和預定點火時間偏差不能超過一秒,不允許有任何拖延與變更。圍繞這一目標,北斗工程“兩總”組織有關係統和部門,對發射場區裝置保障風險、意外事故風險、氣象條件風險、發射過程指揮風險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對發射系統進行了一百多項管理改革和技術改造,開創了相同衛星採用相同發射前準備模式,同時組織數次發射任務,既可保障安全,又可縮短衛星發射前準備時間的航天發射新局面。發射系統發射能力連上幾個臺階,從過去每年發射兩三發躍升到每年發射十五發!
快速組網,萬事俱備,只待神箭破蒼穹!
(這是《中國北斗》的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