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關注是最大的動力,敬請支援關注
海洋霸權是帝國主義世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各參戰國在海上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而主要的海上爭鬥是在英、德兩國之間進行,其他國家的海軍基本是防禦性的。
英國以“海上霸王”自居。大戰開始時,英國擁有無畏艦30艘,戰列艦38艘,巡洋艦113艘,驅逐艦229艘,潛艇84艘,炮艇、魚雷艇68艘,總噸位約200多萬噸。艦隊主力集中在英國北部的斯卡珀灣,以保護本土安全。
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擁有無畏艦20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59艘,驅逐艦140艘,炮艇、魚雷艇55艘,潛艇31艘,總噸位約107萬多噸。主力集中在爾果蘭島、基爾和威廉港。英國海軍在北海佔據絕對優勢,在其他海域不如德國。
1914年8月4日,英國海軍接到了對德作戰的命令。於是,龐大的英國艦隊駛進了北海。英國的戰略意圖是切斷德奧海上交通線,護送赴法的英國遠征軍和戰略物資,保證通向海外各殖民地的航線和本島沿岸的安全。
德國估計到英國將對自己進行海上封鎖,因此計劃在英國通往德國的重要海道上佈雷,並運用潛水艇作戰,配合以水面艦只小規模的進攻,逐漸削弱英國海軍力量,儘快達到與英國海軍力量的平衡,然後在總體戰中消滅英國海軍。大戰初期,英德之間的海上較量主要是在北海海域進行的。1914年8月28日,兩國主力艦隊在北海赫爾果蘭島進行了首次海戰。這天早晨,天氣晴朗,英海軍艦隊分四隊,從西北、正東和東南三個方向駛向赫爾果蘭島。
赫爾果蘭島離德國本土僅3公里,是基爾運河的咽喉,德國把這裡作為海軍基地,佈置了360門大炮,守衛自己的海上門戶。英艦出發不久,德國人就發現了英艦的企圖。
德國艦隊依仗島上的強大炮火,出動了一小隊驅逐艦和數艘巡洋艦,迎向英國靚隊。英國驅逐艦為避開德軍炮火,向西北方向退去。德艦不知是計,加足馬力追了上去。
不久,德艦追上了英艦。雙方在該島西部展開激戰。這時,英艦隊主力畏懼島上大炮,主動退出戰鬥。
德艦隊見英艦隻有驅逐艦和潛艇在作戰,誤認為英主力艦已遠去,便大膽出擊,追擊且戰且退的英艦。
突然,英艦隊主力全速殺回,截住德艦退路。面對佔絕對優勢的英國艦隊,德艦不得已全力投入戰鬥。經過數小時的海上激戰,德巡洋艦美因茲號、科隆號和阿利阿德尼號被擊沉,特拉斯堡號受重創,還有一艘驅逐艦被擊沉。德艦隊遭到重大損失。
德國艦隊遭此失敗,一時間不敢出戰,在北海水域處於守勢,在基地四周佈置水雷,尋機襲擊英國艦隊。
這時,德國派駐海外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一德國太平洋艦隊,為避開英、日艦隊的打擊,在艦隊司令斯佩海軍上將的率領下,在一個黑夜悄悄駛離青島,向茫茫大洋前進。
艦隊駛入大海,斯師想:青島基地既失,撞上日本艦隊,必全軍覆沒。若取道印度洋回國,蘇伊士運河過不去。好望角也為英軍控制。為今之計,只有冒險橫渡太平洋,再轉南大西洋回德國。想到這裡,令艦隊駛向太平洋。
艦隊正行間,輕巡洋艦埃姆登號艦長米勒上校對斯佩道:“英國戰略物資都由印度洋轉蘇伊士運河運回本土,若切斷這條供應線,英國必不戰自降。請將軍允許我率埃姆登號開赴印度洋,破襲英國海上交通線。”
斯佩思索一番,覺得此計可行,便道:“英國印度洋艦隊強大,敵眾我寡,單艦活動,須相機行事,多多小心,能戰則戰,不能戰則走,以儲存自己為第一要務。”米勒應諾,率埃姆登號離開艦隊,投西往印度洋而去。
埃姆登號離隊後,斯佩率領剩下的三艘軍艦駛入太平洋。他沒把返回德國侷限為消極的航行。在馬克薩斯群島,斯佩下令切斷了英國橫渡大洋的電纜。接著,斯佩率艦隊到塔希提島,以重炮轟擊島上英國的海軍設施,給英軍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10月1日,斯佩的艦隊到達復活節島,與巡洋艦德累斯頓號和萊比錫號會合,然後在智利以西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與運煤船會合,向大西洋航行。
斯佩艦隊對英軍的襲擊驚動了英國海軍部。海軍大臣丘吉爾召開會議分析,斷定德國艦隊是要穿太平洋,繞南美洲,經合恩角,轉南大西洋返回德國本土。
丘吉爾思索一陣,決定派海軍中將克拉多克率遠東分艦隊沿智利西海岸北進,攔截斯佩艦隊,不讓德國軍艦返回德國。克拉多克接到急電,當即率主力艦好望角號、重巡洋艦蒙默斯號、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和輔助巡洋艦奧特朗托號等四艘戰艦,前往截擊。
克拉多克艦隊兼程急進,航行多日,不見德艦蹤影。11月1日黃昏,英國艦隊來到智利沿海城市科羅內爾外的海面,迎頭碰上遠方數艘戰艦成戰鬥隊形全速開來。
來者正是斯佩艦隊。克拉多克急令艦隊擺開一字長蛇陣,好望角號居前,蒙默斯號第二,其餘各艦依次緊隨,迎向德艦。
斯佩立在艦橋上觀察,見英艦衝來,便傳令各艦道:“眼下風急浪高,格拉斯哥號和奧特朗托號不能發炮,英軍只有好望角號對我威脅最大,各艦集中火力,先消滅好望角號。”
不一會兒,雙方進人射程之內,德艦數十門炮一齊射擊,英艦也開炮還擊。戰鬥一開始便對德艦有利。斯佩艦隊背靠昏暗的陸地航行,而英艦則面對落日餘暉,射擊盲目,對德艦產生不了多大的威脅。不一刻,好望角號就連中數彈,艦上起火,濃煙滾滾,軍艦已不能直線航行。
接著,在德艦的連續打擊下,好望角號艦體開裂,海水湧人。隨著一陣巨大的爆炸聲,好望角號搖搖晃晃帶著克拉多克和幹餘官兵沉人大海。
好望角號沉沒後,德艦集中火力攻擊蒙默斯號。蒙默斯號奮力還擊,但不久就中彈起火,蒸汽從受了重傷的艦身噴出,艦體向一側嚴重傾斜,失去作戰能力。
但英艦上的全體官兵寧死不屈,沒有下旗投降。它的旗幟飄揚到最後一刻,直到沉人水下。
蒙默斯號沉沒後,格拉斯哥號和奧特朗托號勢孤力單,乘夜色全速向南逃去。斯佩率艦隊追趕一陣,茫茫夜幕中不見目標,只得停止追擊。這一場海戰,英國被擊沉兩艘軍艦,損失慘重。
英艦戰敗和克拉多克陣亡的訊息傳回英國,舉國震驚。英國海軍在太平洋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海軍部一連幾天氣氛緊張壓抑。丘吉爾召開了幾次會議研究對策。
海軍參謀長斯泰迪海軍中將引咎辭職,並自願請纓,願率一支艦隊,去南大西洋截擊斯佩艦隊,為克拉多克報仇。丘吉爾同意了他的請求,從地中海調無敵號和不屈號二艘新式戰列巡洋艦,組成特遣艦隊,赴南大西洋。
不屈號和無敵號船堅炮利航速快,是英國海軍的王牌艦。斯泰迪率兩艘艦兼程向南大西洋進發,一路上又會合卡拉米號,康沃利號等七艘艦隻,九艘軍艦組成一支艦隊,
12月7日,艦隊抵達福克蘭群島。斯泰迪料到斯佩艦隊大概也來到附近,便令各艦駛進斯坦利港,填加淡水和燃料,只令輔助巡洋艦馬其頓號在港外巡邏,監視海面。
福克蘭群島是南大西洋交通要道,距阿根廷500多公里,首府斯坦利港。港內建有海軍基地,淡水燃料供應倉庫等設施。斯佩擊敗克拉多克艦隊後,以為南大西洋再無英國艦隊活動,便率艦隊繞過合恩角,向福克蘭群島駛來。
來到南大西洋,斯佩屬下的幾名艦長擔心福克蘭群島有英國軍艦,建議繞道回德國。斯佩不以為然,仍決定停靠福克蘭群島,在那裡補充淡水和燃料,然後破壞那裡的軍用設施。
12月8日上午,斯師率艦隊來到斯坦利港外,忽見港外有英艦巡邏。再看港內,只見桅杆林立,已有大批英艦在此停泊。
斯佩見敵眾己寡,不敢主動進攻,急令艦隊回頭,全速逃向大洋深處。但此時英艦隊處於不利地位,斯佩如敢於進攻,結局將大大不同。
這時,英巡邏艦馬其頓號也發現了斯師艦隊,急告斯泰迪。斯泰迪令馬其頓號緊緊追蹤,其餘各艦一齊出港,全速跟進。
斯佩見英艦追來,心中暗想:敵艦共有九艘,航速、噸位、火力、裝甲都勝過我艦,看來今日凶多吉少,眼見英艦越追越近,心知逃脫不掉,乃下決心冒險決戰,拼個魚死網破,令各艦掉船頭迎戰。
斯泰迪見斯佩艦隊不再逃走,心中大喜,令幾艘重巡洋艦攻擊德艦紐倫堡號、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其餘各艦攻擊德旗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頓時,英德18艘戰艦在福克蘭海面戰成一團。海上炮聲隆隆,硝煙瀰漫。
雙方軍艦混戰多時,斯泰迪艦隊艦多勢眾,又佔盡天時地利,漸漸佔得上風,但斯鬧指揮德艦拼死戰鬥,不肯逃退。
斯泰迪見戰況膠著不下,便傳令各艦道:“沙恩霍斯特號是斯佩旗艦,各艦先集中火力將它擊沉,其它敵艦便群龍無首,不戰自潰。”英艦接到命令,立時掉轉炮口,一齊向斯佩旗艦沙恩霍斯特號開火。
不一會兒,沙恩霍斯特號連中數彈,艦上火光沖天,接著便在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沉向海底。艦上幹餘名官兵和斯佩全部葬身大海。
格奈森瑙號見旗艦沉沒,知大勢已去,急忙掉轉船頭逃走,但無敵號截住它,迎頭一陣猛轟,將格奈森瑙號擊傷,使其失去作戰能力。其餘英艘圍住格奈森瑙號,眾炮齊發,將格奈森瑙號擊沉。
隨後,紐倫堡號和萊比錫號也被擊沉,只有德累斯頓號趁各艦混戰之時,溜出戰場,借暴雨的掩護,逃往大洋深處。這一戰,英艦擊沉德艦四艘,大獲全勝。從此,德國艦隊再無能力返回太平洋。
再說德軍埃姆登號輕巡洋艦,自與斯佩艦隊主力分手後,便掉頭南下,駛往印度洋。埃姆登號是德國為襲擊敵國海洋交通線而專門設計建造的。艦長米勒上校深知孤艦作戰,前途艱險,一路上晝伏夜行,梢悄前進。
印度洋位當亞洲、非洲、澳洲、南極洲之間。而英國殖民地大都環繞印度洋,其作戰所需糧食、原料、軍事裝備大部從印度洋運回本土。所以印度洋航線是英國海洋運輸生命線,每日有許多巨輪,裝運各種戰爭物資,航行其上。
米勒上校率埃姆登號進人印度洋後,便一路遊弋,襲擊協約國運輸船隻。這天遇見一艘英國貨輪,貨輪船長看到德艦,急令全速逃跑。可埃姆登號航速快,不一會兒,便繞到貨船前方,只一炮便擊中駕駛臺。
貨船船長不敢再逃,連忙掛起白旗。米勒令軍艦靠攏,德軍士兵登上貨船見船上滿載糧食、軍火等物資。
米勒令將貨船上淡水、燃料、食品等航行生活物資搬上戰艦,押過船員,然後將戰艦駛離貨船,引燃貨船上爆炸物。只聽一聲巨響,那貨船便沉入大海。
埃姆登號就這樣沿印度洋忽進忽退,忽左忽右,不停地襲擊協約國商船。兩週後,已擊沉協約國商船15艘,給英國海上運輸造成重大損失。
倫敦英國海軍部收到商船在印度洋航線失蹤的報告,海軍大臣丘吉爾想:印度洋航線乃是我帝國生命線,若不能暢通無阻,便無從進行戰爭,乃令迅速查明商船失蹤原因。
海軍情報部門經反覆偵察、搜尋,訊問歸來的船員,查實所有失蹤事件,都是埃姆登號所為,丘吉爾令速將埃姆登號的有關情況發往印度洋水域各分遣艦隊,令他們按圖索驥,消滅埃姆登號。
英國駐印度洋水域海軍,有戰列艦2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15艘,分駐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接到命令後,每日出海搜尋,然而大洋無邊無際,雖終日尋行,仍一無所獲。
新任海軍參謀長奧利弗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對丘吉爾道:“印度洋廣闊無邊,須另派艦艇支援,再向日本、法國、俄國求助,並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國海軍支援,四面撒網,或許能肅清敵艦。”
丘吉爾聽了,下令從海峽艦隊和地中海艦隊抽出一些巡洋艦,開赴印度洋,又與各盟國聯絡,請求派艦支援。
日、法、俄等國接到函電,立即行動,派出戰艦前往印度洋參與護航搜尋。這樣,印度洋水域的協約國軍艦已達百餘艘,分為護航艦隊和搜尋艦隊,展開大規模的搜尋。
幾天內,協約國艦隊擊沉了數艘德國襲擊艦。米勒上校見局勢嚴重,不敢輕舉妄動,這天到甲板散步,見水兵正為戰艦傷痕除鏽刷漆,頓時心生一計,令全體官兵一齊動手,變換艦體顏色。
經一天一夜努力,埃姆登號從原來的海藍色變成鉛灰色,面目大變。米勒上校又令人將“埃姆登”三字改成“紐倫堡”三字。這樣,埃姆登號已煥然一新,變成另一艘軍艦了。
米勒上校令戰艦出航。不多時,碰上一艘協約國商船,那商船見駛來的是鉛灰色戰艦,也不提防,待到近處,對方艦上連連開炮,船長只報出“遭遇鉛灰色戰艦襲擊”等船便中彈沉入海底。
一連幾天,米勒上校用同樣手法,連連擊沉幾艘協約國商船。英國海軍部聞報德國襲擊艦重新活躍,不知德國戰艦多少,又從何處開來,只得令將印度洋大部分戰艦,開往商船出事地點,拉網搜捕。
埃姆登號電臺探得附近有大批電臺活動,米勒料是協約國艦隊前來,便令關閉電臺,向東急駛,衝出包圍圈,抵達印度洋東部基倫島,等候補給船運送燃料。
米勒見島上有英軍一座電臺,忙派登陸隊上岸攻擊,並將島上一應設施盡行破壞。沒想到,英軍電臺人員見埃姆登號行動詭密,便趕在德軍到達前,發出電訊,說在基倫島有一艘可疑怪船。
米勒不知行藏已經暴露,仍安心等待運煤船前來會合。兩小時後,果見遠處黑煙滾滾,片刻間,一船駛到近處,米勒一看來船不是己方船隻,卻是澳大利亞巡洋艦悉尼號,不由大驚失色。
米勒急忙下令逃走,但悉尼號已攔住去路,開炮攻擊埃姆登號。米勒只好下令開炮還擊。基倫島外,頓時炮聲隆隆,硝煙瀰漫。
不多時,埃姆登號已中數彈。米勒見不能再戰,令部下掛出白旗,向悉尼號投降。埃姆登號被俘後,印度洋再無德國襲擊艦出沒,航線自此日漸平安。經過大戰初期的海戰,雖然德國海軍給協約國造成了一定威脅,但始終未能扭轉海上的被動局面。到1916年,德國在外海的巡洋艦隊便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