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自然是廣泛受到國民關注的。
那些在賽場上揮灑汗水,贏回一塊塊金牌的運動員們,也被球迷們熟知。
作為女乒第一代大魔王的鄧亞萍,更是成為了球迷們心中永遠的女神,擁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鄧亞萍的魅力所在,除了她的球技,還有她那股不服輸的勁,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況,她都不會輕易放棄,一次次用實力證明自己。
退役之後,鄧亞萍沒有滿足於以往的成績,而是狂補文化知識,成為了奧運冠軍裡的“學霸”。
回看她的成長故事,就是現實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01 被省隊勸退的“小個子”
鄧亞萍與乒乓球的緣分,來自於她的父親鄧大松。
鄧大松曾經是河南省隊的乒乓球運動員,退役之後曾經在省隊當過一段時間的教練,之後轉業成為了一名工人。
1973年,鄧亞萍出生了,還在搖籃的她就經常被父親帶著去工人俱樂部,父親一邊打乒乓球一邊照看她。
到了她四五歲的時候,鄧大鬆開始有針對性地對她進行乒乓球訓練,等她有了一定基礎後就帶她去文化宮練習。
鄧亞萍雖然遺傳了父親的體育天賦,但她的身高條件並不好,個頭比同齡人矮出一截。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鄧亞萍對乒乓球的熱愛,她從小就對洋娃娃和玩具不感興趣,滿腦子都是乒乓球。
在鄧亞萍讀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鄧大松都會接她去球館練習乒乓球,風雨無阻。
在鄧大松的嚴格訓練下,鄧亞萍的球技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1982年,9歲的鄧亞萍取得了全國業餘體校分割槽比賽的單打冠軍。
這次獲獎讓鄧大松對女兒的乒乓球之路充滿了信心,他把鄧亞萍送到了河南省隊接受專業訓練。
當時鄧亞萍身高不足一米三,步伐和臂展都受到了限制。
才過了半個月,省隊就以鄧亞萍的身高太矮為由,把她勸退了。
02 用實力征服偏見
被省隊勸退並沒有讓鄧亞萍氣餒,反而激起了她那股不服輸的勁,她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那些否定她的人後悔。
之後鄧亞萍把訓練重心放在如何克服自己身高劣勢上,她在父親的指導下,每天綁著三十斤的沙袋進行負重練習,不斷訓練自己的步伐。
為了讓鄧亞萍打球有更快的速度,鄧大松還為她找了兩個男性陪練。
不久,鄧大松得知鄭州市要成立乒乓球隊,帶隊教練李鳳朝是鄧大松之前帶過的學生。
鄧大松馬上找到李鳳朝,希望他把鄧亞萍收進市隊。
李鳳朝第一眼看鄧亞萍也是嫌她身高太矮了,不過在他看了鄧亞萍打球的氣勢後,還是決定留下她。
當時市隊的條件是很艱苦的,訓練場地在一個澡堂裡面,女生住在女更衣室,男生住在男更衣室,就連李鳳朝的辦公室也在男更衣室裡。
不過李鳳朝對訓練抓得很緊,他要求隊員一個下午打14筐球,一筐200個球,而且要戴著沙袋打。
打完之後,還需要接著跑5圈。
這樣的訓練強度甚至比國家隊還要大,但是鄧亞萍和隊友們都扛了下來。
事實證明,一切付出都是有回報的。鄭州市隊出去打比賽,22場贏了18場。
1982年10月底,鄧亞萍參加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一口氣拿了兩個冠軍。
鄧亞萍出色的表現讓河南省隊大感震驚,他們後悔了當初的決定,希望鄧亞萍能回到省隊。
不過李鳳朝並不放心把鄧亞萍交給省隊,害怕鄧亞萍再一次遭到冷落,他沒有輕易答應。
直到1986年,關毅擔任河南省隊總教練,他是一位十分惜才的教練,多次出面請求把鄧亞萍借調給省隊。
最後,李鳳朝為了鄧亞萍的前途著想,同意讓鄧亞萍代表河南省隊參加全國乒協杯比賽。
在這次比賽中,鄧亞萍大放異彩,與隊友合作獲得了團體冠軍。
這也讓國家隊教練張燮林注意到了這個個子不高,氣勢卻很強的姑娘。
1986年10月,鄧亞萍再次代表河南省隊參加全國錦標賽,並且一路打進了決賽。
這次比賽讓很多球迷認識了鄧亞萍,在決賽當天,幾乎所有球迷都是衝著鄧亞萍去的。
年僅13歲的鄧亞萍最終不負眾望,奪得了團體和單打冠軍,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1988年,15歲的鄧亞萍再次獲得全國青年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
國家隊教練張燮林十分看好鄧亞萍,希望能把她招進國家隊。
關於鄧亞萍能否進入國家隊,國乒的教練們開了三次會議。
會議的中心議題,仍然圍繞鄧亞萍的身高劣勢。
張燮林詳細記錄了鄧亞萍的比賽資料,在第三次會議中,他以資料為支撐分析了鄧亞萍的優勢,終於說服了反對的聲音。
就這樣,鄧亞萍終於來到了國家隊,為自己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03 當之無愧的乒乓女王
不過進了國家隊之後,鄧亞萍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不僅沒有教練想要帶她,隊友們也不把她放在眼裡。
最後,鄧亞萍歸入了張燮林門下。
1989年,16歲的鄧亞萍跟喬紅搭檔參加世錦賽,這對不被看好的“最差組合”一舉奪得了冠軍。
這是鄧亞萍拿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之後鄧亞萍一路開掛,身高僅1米55的她,打出了讓對手摺服的氣勢。她的球又快又狠,穩穩掌控著比賽的節奏。
1992年,鄧亞萍作為中國隊的絕對主力參加了巴塞羅那奧運會,拿下了女單、女雙的冠軍。當時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為她頒獎,成為奧運史上的經典畫面。
薩馬蘭奇對鄧亞萍有著很高的評價,他認為一個自身條件並不好的女孩,能夠長久稱霸女子乒壇,這就是奧運精神的最佳詮釋。
鄧亞萍14年的乒壇生涯一共拿下了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榜上連續8年穩坐世界第一,成為了第一代女乒“大魔王”。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鄧亞萍幾乎統領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這段時間也被稱為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04 “學霸”鄧亞萍
1997年,鄧亞萍在曼徹斯特世乒賽上獲得乒乓球女單、女雙、團體三項冠軍後,逐漸淡出國家隊,進入清華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英語。
1998年,鄧亞萍回國備戰曼谷亞運會,不過由於國乒已經有了新鮮血液,鄧亞萍把比賽機會讓給了接班人。
同年,鄧亞萍正式宣佈退役。這一年,她25歲。
退役之後,鄧亞萍惡補文化知識,拿下了清華大學英語學士學位,之後又獲得了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拋開冠軍光環,鄧亞萍化身為“學霸”,彌補了當初因為訓練而落下了文化知識的遺憾。
除了事業和學業,鄧亞萍的愛情也收穫了結晶。
她的愛人是曾經的國家隊男乒乓球員林志剛,兩人相識相戀於國家隊。
不過因為害怕談戀愛會影響鄧亞萍的成績,國家隊當時還把林志剛調到了廣東隊。之後,鄧亞萍和林志剛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地下戀情。
1997年,鄧亞萍和林志剛分手,分手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女球迷插足。
到了2001年,鄧亞萍出國到諾丁漢大學留學,兩人在國外重逢,再續前緣。
2004年,兩人結婚。2006年,鄧亞萍生下了兒子林瀚銘。
如今的鄧亞萍依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身上也多了很多職務。她依舊熱愛著乒乓球,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體育運動。
雖然關於她的負面新聞時有出現,但這並不影響她在球迷心中的地位,
人們永遠記得這個刻苦、努力、倔強的“小個子乒乓女王”。
回看鄧亞萍的成功之路,她身上永遠有一股勁,永遠不給自己設限,不斷突破自己,最終成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鄧亞萍在自己的個人作品《心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世界上每一個人,沒有天生的失敗者,也沒有天生的贏家。能力可以鍛鍊,心理同樣可以鍛鍊。”
從運動員的逆襲,到去劍橋讀書,再到去企業工作,從職場到家庭,她每走一步都十分用心,所以才會收穫不一樣的成績。
也許,這就是奧利匹克精神在一個人身上的完美呈現。
命運永遠把握在自己手裡。
去奮鬥,去發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