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的人物,諸葛亮、司馬懿、鄧艾等都會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有網友就在知乎上問道:單論用兵而言,諸葛亮和鄧艾誰更勝一籌?
在筆者看來,從總體上來說,鄧艾的才能是遠遠沒有辦法直接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但是如果單單就軍事才能方面而言,把諸葛亮降到將軍的地位上來進行比較,或許鄧艾的才能可以與諸葛亮相提並論一下。
如果有人把《三國演義》當史書來看,那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一定是高於鄧艾的。如果以《三國志》為標準,並把諸葛亮與鄧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來衡量他們的軍事才能,個人認為他們或許在伯仲間。
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由於他們二人之間,地位不同,沒有交集,也沒有處於相同的社會地位上的直接軍事對決,所以我們無法直接得出誰強誰弱的結論。
從《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的相關記載來看:
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從這段文字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就是:諸葛亮在國政治理方面,可以與管仲、蕭何相提並論,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在軍事方面相對要弱很多,是善於治軍卻缺乏奇謀,同時,軍中又缺乏像王子城父以及韓信這樣的大將軍可以供諸葛亮使用,這或許就是諸葛亮屢次北伐不能有所功績的原因吧。
這裡,我們也不能直接說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就弱於別人。因為諸葛亮並不是軍事將領,他只是一位軍事家,是可以從政治角度,從全域性角度來看待和採取軍事行動的。因為他知道,對於蜀漢來說,不進行北伐,肯定是要亡國的,進行北伐或許還有苟延殘喘的機會。這或許也是諸葛亮明知蜀漢的力量遠弱於曹魏,但是卻屢屢主動北伐的重要原因。
我們再看《三國志·魏書·鄧艾傳》中是如何記載鄧艾的吧:
詣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闢之為掾,遷尚書郎。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嘉平元年,與徵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艾至成都,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鄧艾很有軍事才能,這一點在他初次拜見司馬懿的時候,就引起了司馬懿的關注,司馬懿對鄧艾的才能是特別欣賞的。在軍事上,鄧艾與郭淮一同對戰姜維時,就能看透對手的用兵策略,做到提前預防。在後來攻取成都時,他能另尋進軍路線,以身試險,攻入有天險關隘的劍閣,進入成都後能夠採用妥當的辦法納降,並安撫百姓。
這些都體現出了鄧艾在軍事方面的優秀才能。這也是他為什麼能成為司馬氏的得力干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