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日前,非K版的i7-12700/12700F處理器已陸續上市,消費者在中高階領域又有了更多新選擇。
非K版的i7-12700/12700F和i7-12700K/12700KF區別不大,無非執行頻率略微低一點點,然後不支援CPU超頻功能,其他則都一樣。這一代所有桌面級i7均採用8(大)+4(小)設計,也就是8個性能核心(大核/8核16執行緒)+4個效能核心(小核/4核4執行緒),超越上一代僅為8核16執行緒的i9-11900K可謂不費吹灰之力,不僅多了4個效能核(小核),效能核(大核)本身能力都比上一代強不少。
和更高階的i9-12900/F/K/KF相比,無非是在8(大)+8(小)的基礎上遮蔽掉4個效能核心(小核),所以i7和i9之間的效能差別不會很大,但也不至於像11代的i7與i9之間那樣微小,上一代i7和i9之間僅剩頻率差異,買i9簡直冤大頭(i7K超一超就是i9)。這一代i9好歹多4個小核,是i7隨隨便便超頻也不容易趕上的“硬性差距”。
擁有12核20執行緒的i7-12700/12700F單執行緒效能已經超越隔壁R7-5800X,多執行緒效能則接近R9-5900X,後續降價後還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資料顯示,UHD770核芯顯示卡效能領先上一代UHD750(全系列1300MHz)在10%~15%,這一差異主要由執行頻率的提升而產生,兩者均為32EU單元,架構也均為Xe。i7-12700/K整合的UHD770頻率為1500MHz,而i9-12900/K則稍微高一點,可以達到1550MHz,i5系列(不含i5-12400/UHD730)的UHD770則降低至1450MHz。但不管怎麼說,UHD770還是和AMD APU顯示卡存在一定差距(圖三為R5-3400整合的Vega 11-768)。
★i7-12700比i7-12700F貴100元,這100塊錢換個UHD770還是划算的。
【2】配置推薦
12核20執行緒的i7-12700F雖然預設TDP僅為65W,但實際功耗要達到150W左右,所以務必選擇常規標準四熱管散熱器。玄冰400目前已有適配LGA1700扣具可選,千萬不要漏選!玄冰400版本有很多,有光、無光、純白等根據喜好挑選即可,你也可以換成其他散熱器。
華碩Prime系列的B660M-K主機板,和H610相比,它在部分供電MOS上加裝了散熱片,所以理論上供電能力會有所增強,實際供電相數仍然為常規6+1+(1)相。主機板自帶4個SATAIII、6個USB 3.0(4後置+2前置)以及2條全速M.2介面,其中一條直連CPU(4.0*4),另一條由B660晶片組提供,因為這一代B660晶片組已經加入了PCI-E 4.0通道,所以第二條M.2同樣也是4.0*4滿速度。B660M-K的背部顯示輸出介面為VGA+HDMI,如果搭配核芯顯示卡用,HDMI實用性也很強。主機板整合ALC897主流音效卡以及瑞昱RTL8111H入門級千兆網絡卡。
B660M-K自帶一個12V/4PIN的RGB插針,可以接駁RGB燈光裝置,但還是沒有5V/ARGB,所以控制5V/ARGB裝置依然要買第三方控制器。
RX6600XT效能強,價效比相較於RTX3060會更高,所以預算較為充裕的遊戲黨不妨考慮一下,1080P高畫質大型單機通吃,2K問題也不大。預算相對拮据的朋友可以往下削減至GTX1650/GTX1050Ti或者等等月底的RX6500XT(對標GTX1060)或RTX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