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名海
蔣介石親自挑選的“兄弟高參”段伯宇、段仲宇竟是中共地下黨員,他倆傳送出很多絕密情報,策劃了多場起義,往解放區運送了大量戰略物資,做了很多解放軍在正面戰場未做的事。以至蔣介石痛心疾首,咬牙切齒,拍桌怒罵段氏兄弟:“斷送了東南半壁江山。”
段氏兄弟潛入“侍從室”
蔣介石嗜權如命,但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親自辦理。他參照古代皇帝的做法,設定了侍從室。這是蔣介石的“智囊團”,負責上情下達、出謀劃策、文電擬辦、活動安排等等,位高權重。
對於侍從室人員,蔣介石高度重視,親自考察和挑選。但他做夢也沒想到,他親自選出的段仲宇和段伯宇,都是中共地下黨員。
蔣介石把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掛在嘴上,行動上卻是“天下為私”。他重用人的標準可用五個字概括:“親(親戚)、黃(黃埔軍校畢業)、陸(陸軍大學畢業)、浙(浙江老鄉)、故(熟人同學)。”
具備“陸”和“故”兩大條件,再有蔣介石可靠的親信推薦,中共地下黨員段仲宇成功吸引了蔣介石的注意。
段仲宇是國民黨最高軍事學府——陸軍大學的高材生,畢業後他留校當了一年教官。錢大鈞曾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兼任侍衛長,深得蔣介石的信賴,號稱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1940年,錢大鈞官至軍政部常務次長。他聽人多次讚揚段仲宇,所以對段印象深刻。錢大鈞有兩個兒子在印度,希望段仲宇可以去輔佐點撥。段仲宇欣然從命,熱心輔導。在印度從軍期間,段仲宇表現良好,晉升很快,其調研報告和建議報送軍政部後,錢大鈞十分讚賞。
軍政部進行調整時,錢大鈞被調回侍從室,仍任第一處主任。他想培植親信,就將段仲宇緊急召回,推薦給蔣介石。
段仲宇的父親段雲峰當年和蔣介石是陸軍大學的同學,蔣介石聽說段仲宇是段雲峰的兒子,頓生好感。見到段仲宇後,蔣介石仔細觀察他。只見段仲宇身材魁梧健壯,相貌堂堂,舉止大方。蔣介石連說了三個“好”。
兩天後,段仲宇接到通知,他被分配在侍從室一處二組工作。
周公佈局下高棋
1939年5月的一天,周恩來讓秘書周怡通知段仲宇的兄長段伯宇前來見面。段伯宇是中共地下黨員。
段伯宇詳細地彙報了有關情況。周恩來認真聽完後說道:“你應該想辦法找一條捷徑,到蔣介石那裡工作。”周恩來這句指示,經常在段伯宇耳邊響起。段伯宇左思右想,感到難如上青天。但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突然一個新機遇來了: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公開招生。報名人數破萬,競爭激烈。在父親和二弟的幫助下,段伯宇刻苦學習,終於順利通過了初試;他在複試中一展風采,以第七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
1944年8月,段伯宇邁進陸軍大學校門。他每時每刻都在渴望畢業後為共產黨辦實事。
1946年3月10日上午,蔣介石出席並主持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畢業典禮。他從主席臺上走下來,檢閱了兩排畢業生。當他走到段伯宇面前時,上下打量並微微點頭。然後,他停止檢閱,回到主席臺。畢業典禮剛宣佈結束時,臺上有人呼喊:“段伯宇同學出列,到臺上來。”
原來段伯宇是被校長召見。蔣介石的桌子上,放了一張寫著“段伯宇”的小字條。他問了段伯宇的家世和學習情況,段伯宇對答如流,落落大方,蔣介石連誇:“好好好!”
陸軍大學畢業生由軍令部統一分配。軍令部長徐永昌和段伯宇的父親段雲峰是同學,關係甚佳。在等待分配時期,段伯宇專程拜訪徐永昌,希望能把自己安排到侍從室工作。徐永昌說了八個字:“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很快,段伯宇接到了要他到政務局(後侍從室改為政務局)報到的通知。
策反精銳“太子軍”
段伯宇利用在政務局擔任要職的有利條件,聯絡國民黨內部一批渴望和平、反對內戰的有識之士:南京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萬建藩、國防部預備幹部局代局長賈亦斌(蔣經國親信)、傘兵司令部參謀處主任劉農畯以及宋光烈、宋健人等陸軍大學同學。段伯宇經常和他們聚會,敞開胸懷,暢談形勢。段伯宇看到大家普遍對蔣介石執意內戰深感憂憤,就以同學或朋友的身份對他們進行引導和點撥,奠定了日後組織武裝反蔣的思想基礎。
在這些同學中,段伯宇與賈亦斌、劉農畯聯絡最多,關係最近。段伯宇指點他們要在關鍵時刻振臂一呼,救國救民。他們擬訂了一個“自己掌握武裝”的絕密計劃。絕密計劃制定後不久,機會來了。劉農畯調到傘兵三團任團長。這支部隊是蔣介石視若瑰寶的現代化部隊。
蔣介石授權國防部參謀次長林蔚,計劃在江南建立30個新軍,急需中層幹部組織動員和訓練工作。賈亦斌感到建立自己武裝力量的機會來了,連忙毛遂自薦,表示願意前往南京、嘉興、杭州,負責動員、招募大批青年並組織訓練,成立預備幹部訓練第一總隊(簡稱“預幹總隊”)。他迅速以預備幹部局的名義草擬了一份計劃,經國防部報到政務局。此時,已升為少將高參的段伯宇配合賈亦斌,將這份計劃急速送給政務局長俞濟時,轉報蔣介石,結果該計劃順利獲批。就這樣,賈亦斌順理成章地兼任了預幹總隊隊長,將這支“蔣家王朝”的“太子軍”培養成反蔣的“生力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籌備、組織、動員,預幹總隊學員超過4000人。段伯宇協助賈亦斌,周密細緻地安排幹部配備、人員編制、日常訓練及武器裝備等事宜。
段伯宇加強了對國民黨陣營的分化工作。經過多方努力,到1948年冬,被段伯宇“帶紅”的人數多達七萬。這些“準解放軍”西起蕪湖,東至嘉興、杭州,沿江千餘里,形成了一條秘密戰線。由此可以看出,段伯宇等地下黨付出了多大的艱辛努力!
1948年底,蔣介石將劉農畯的傘兵三團從南京調駐安亭,將賈亦斌的預幹總隊調駐嘉興。蔣介石忽得密報,說賈亦斌有反叛跡象。蔣經國連發數封加急電報,召賈亦斌到溪口面談。
段伯宇、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員會委員(以下簡稱“策反委員會”)李正文會同賈亦斌反覆研究,認為蔣氏父子只是懷疑,並未掌握真憑實據。如果賈亦斌不去溪口與蔣經國見面,可能會被懷疑“做賊心虛”,影響全線起義。
賈亦斌冒著巨大風險去了奉化溪口。蔣氏父子一方面安排人去預幹總隊明察暗訪,一方面對其盤問、觀察,如發現疑點,馬上扣留。賈亦斌不動聲色,落落大方,不露破綻。
蔣經國把賈亦斌留在溪口閒住,不放他走。後閻錫山前來,蔣經國陪玩高興,賈亦斌乘機提出回去,獲得批准。
賈亦斌從溪口回來後,迅速和段伯宇、李正文、劉農畯、段仲宇等人召開碰頭會,商討對策。4月2日,李正文和段伯宇傳達策反委員會的指示,決定讓預幹總隊於4月15日起義。但賈亦斌在佈置起義任務時發現訊息被洩露,他決定提前發動起義。
4月7日凌晨,賈亦斌率領數千名預幹總隊將士,高舉反內戰大旗,在嘉興起義。國民黨如遭晴天霹靂,震驚惶恐!《東南日報》哀嘆:“其(起義)在政治意識上,給政府給人民以極大的刺激,因為這批將士正是萬人矚目的知識青年。”
“國軍之花”向陽開
據不完全統計,段伯宇團結、教育和爭取了四位國民黨愛國將領和一位上校團長,使他們成為中共地下黨員;他透過巧妙誠摯的思想工作,策動三位國民黨將軍和多名校官加入中國共產黨;策動了多場以蔣介石嫡系為主的國民黨部隊起義。其弟段仲宇同樣功勳卓著!除了授意工兵第四團堵塞浙贛鐵路以阻礙國民黨軍南撤、延緩戰略物資送往中國臺灣地區等,他還幫傘兵三團解決了四大難題,為起義立下汗馬功勞。
蔣介石三個團的傘兵號稱“國軍之花”,是他最為倚重的精銳特種部隊。1949年1月,蔣介石將傘兵三個團一起調至上海駐防,並親自召見三位團長,對這些團寄予厚望,希望這支嫡系部隊能充分發揮抗敵作用。蔣介石還單獨召見了傘兵三團團長劉農畯,暗示將來到了中國臺灣地區後,會把他的三團一營作為“總統”侍衛軍,待遇從優。然而蔣介石做夢也沒想到,劉農畯在這個緊要關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劉農畯思想進步,同意讓策反委員會派外縣工委的周其昌打入傘兵團,發展組建黨支部。1949年3月中上旬,劉農畯向黨組織彙報了傘兵三團即將由海路撤往閩、臺的訊息。策反委員會經反覆研究,由段伯宇向劉農畯傳達了指示:利用南撤之機,舉行海上起義;然後調轉船頭北上,直奔蘇北解放區。
段仲宇任國民黨上海港口司令部少將副司令兼上海鐵道西路守備司令,他利用此職權,極大地幫助傘兵三團發動起義。
在第一梯隊出發的3月20日,國民黨給傘兵司令部下達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因戰局緊張,日後恐無法解決運輸船隻,三團需提前起程,與傘兵司令部軍械處一道,和傘兵二團合併為一個梯隊,於3月28日撤離上海。”並指定由傘兵司令部參謀長戴傑夫率隊前往。
本來南撤計劃對起義十分有利,但這一突變,打亂了原定計劃。
目前起義最要緊的是找理由拖延出發的時間,同時確保傘兵三團單獨調防。劉農畯想出充足的理由:一、二營擔負滬寧、滬杭線鐵路及虹橋機場警備任務,因而“不能動”。但這需要段仲宇運作,才更有說服力。
劉農畯陪同傘兵司令部參謀長戴傑夫來到港口司令部。段仲宇先亮出陸軍大學教官和侍從室出身這兩塊金字招牌,鎮住了戴傑夫,然後說道:“在警備司令部未派精兵來接替前,傘兵三團無論如何不能被抽走。否則,鐵路堵塞,交通癱瘓,這責任你我可擔當不起!”
戴傑夫無話可說。而分管轄區安危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正為兵力捉襟見肘而惱火,段仲宇的報告無疑火上澆油!湯恩伯大發雷霆,“大敵當前,當共赴國難,豈能一走了之”?他當即指示:“給傘兵司令部打招呼,傘兵不能撤出勤務。”不僅一營不能動,湯恩伯還通知守衛在虹橋機場的二營也不得撤離。
段仲宇得到“尚方寶劍”,頓時理直氣壯!他馬上給傘兵司令張緒滋打電話:“京滬杭警備司令部要集中兵力佈防上海外圍戰線,旬日之內抽不出兵力接替在上海北站執行特別警戒的一營,故三團暫時不能南撤。”
既然負有“特別警戒”重任,張緒滋豈敢在沒有接替的情況下撤軍?他電告國防部:“擬同意三團與軍械處在4月13日一起撤往福州。二團則在3月28日按時起程。”國防部作了肯定答覆。差點毀掉起義的“提前南撤”命令,就這樣被機智的中共地下黨員段仲宇化解了。
傘兵三團有少部分對蔣介石忠心耿耿的頑固分子,他們屆時一定會反對起義而火拼,風險極大。段仲宇讓劉農畯提供名單後,安排海運組先派船將他們運走。海運組先是建議派出兩艘船,但那樣一來,愚忠的副團長姜健勢必會帶走一艘船,他一定會把該船將士們帶到福建。段仲宇毫不猶豫地否決了派兩艘船的方案;海運組又找出一艘運載量數千噸的大船,但船這麼大,一個團裝不滿,必然會載入別的部隊,這可能會毀掉起義。段仲宇果斷否決派大船的方案,要求找艘不大不小的船隻。他千挑萬選,終於透過海運組呼叫了一艘最新的美式坦克登陸艇“中字102號”,李正文、劉農畯等人化裝登船考察,均十分滿意。
更有挑戰性的是,該船運載傘兵三團、傘兵司令部軍械處、第22兵團等,共計4個單位3000餘人和2000餘噸物資,還多出四分之一噸位。海運處請示段仲宇,是否再安排另外一個營的兵力上船?段仲宇考慮到,如果安排不熟悉的部隊上船,起義將面臨被掣肘的風險!他深思熟慮後說道:“如果載入別的部隊,肯定不利於統一管理。”
歷經艱險,1949年4月15日黎明時分,被中共地下黨員控制的“中字102號”坦克登陸艇,在共產黨員劉農畯團長指揮下,徐徐駛進已屬解放區的連雲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