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漢紀一 太祖高皇帝元年(前206)~二年(前205)
本篇終於突入漢朝!不過嚴格來說,漢太祖高皇帝元年(前206)初時,秦朝尚未滅亡,而不論是帝國意義上的“漢朝”,還是諸侯上將軍、魯公項羽之後給沛公劉邦封的那個“漢王”都還不存在,所以此時還應該叫“秦王子嬰元年”——當然,也叫不了幾天就是了。
本年冬十月,劉邦進軍至霸上,兵臨咸陽城下。在《史記》《漢書》中,都曾記載“是月五星聚東井”,也就是金水火木土五大行星齊現東井(二十八宿之一)所在區域。不過據北魏時的高允考證,七月倒是有可能出現這種天象,十月是不可能的;漢朝人之所以這麼記載,估計是因為在天文上,“東井”是對應於秦地的,五星齊聚於此,就有了一種神秘色彩。司馬光是不語怪力亂神的,自然刪掉了這一記錄。
不過,人事能夠上應天文星象,這是多麼浪漫的事啊!所以漢朝人後來才會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說法,還有出土文物為證。而後人不管寫詩還是寫文章,都喜歡拎出這個典故來說事。
另外插一句,“五星出東方”這一天文現象其實也沒那容易出現,兩次之間大概會隔個上百年,而上一次出現,是1921年;咱們共和國的國旗,又是五星紅旗。
——我似乎發現了什麼……
秦王子嬰雖然處理掉了朝中扯後腿的勢力,但這時機對於秦朝來說已經太晚了,不管換誰上,這局都已經沒法翻盤了,秦王子嬰盡力了,但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按說咸陽的守軍尚可一戰——但已經沒有誰會來勤王了,就算暫時擋住了劉邦,也不過是為老秦多續幾天命罷了;而且萬一殺傷太多,惱羞成怒的諸侯聯軍搞不好會來個屠城。到此地步,實在都是秦朝皇室自作自受,何苦再拉上百姓陪葬呢?
於是,“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總共在位四十六天。秦國自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宜臼封秦襄公為諸侯起,秦惠文王駟稱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秦王政滅齊稱帝,秦二世皇帝三年(前207)秋九月秦王子嬰去帝號,至漢太祖高皇帝元年(前206)冬十月秦王子嬰降沛公劉邦止,歷兩帝六王二十五君,凡六百一十年,其中稱帝十五年。
素車、白馬是出殯用的,“組”就是皇帝服飾上的綬帶,系在脖子上,自然是向對方請死。“璽、符、節”都是皇帝的信物。“符”就是兵符,“節”則是交付使者象徵朝廷的——“使節”一詞就是從這裡來的。
至於這個“璽”,大家都知道是皇帝用的大印——但並不是皇帝用的印都可以稱為“璽”。《史記正義》上說,皇帝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只有在正式的場合、文書中才會用上,像“文物破壞者”清乾隆帝蓋在字畫上的那些,都不能稱為“璽”。
而此時秦公子子嬰奉上的璽,更是大有來頭。傳說此璽由和氏璧製成——這一點恐怕只是附會,靠譜的說法是出自藍田玉——秦始皇帝時打造,上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相傳是李斯手書。劉邦得到後,以此為“漢傳國璽”。如果歷史記載沒瞎編,這“傳國璽”的經歷也是相當傳奇。新帝王莽篡漢時,孝元皇后王政君怒摔傳國璽,從此璽缺了一角,後人用黃金補上。孫堅討郿侯董卓入雒陽時,在一口井中發現傳國璽;後來孫策為了借兵,將璽送給了陽翟侯袁術,袁術據此稱仲氏皇帝。後世各朝各代,無不視傳國璽為皇朝正統的象徵,傳國璽也流轉到不同人的手中。直到千年後,後唐末帝李從珂面對後晉高祖石敬瑭不願投降,帶著傳國璽自焚而死,從此傳國璽下落不明。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抓住後晉出帝石重貴時,還專門問起傳國璽——但晉出帝壓根就沒有找到過,他自己的玉璽就是山寨了一個聊以自慰。雖然後世仍然冒出不少“傳國璽”,但經過清乾隆帝的考證,統統都是贗品。傳國璽的下落仍然是一個謎。
如果有朝一日傳國璽再次現世,這絕對是不亞於大禹九鼎的國之重寶。
大秦亡了。雖然作為統一帝國,只有區區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但秦國本身的歷史長達五百多年,如果算上再往前的附庸時代,那就更長了。秦朝到統一天下的經歷,完全是一出精彩的勵志劇。秦的先祖本來是替周王室養馬的,只是周王室的附庸——所謂“附庸”,就是周王根本就沒給他一個獨立諸侯的身份。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把自己作死時,為了擊退入侵的犬戎,保護周平王東遷,秦人很是出了一把力;為了回報,周平王承認了秦國諸侯的地位,還把周朝的鎬京故地封給他們——其實就是慷他人之慨,當時這片還被犬戎佔著,秦國還得自己賣力氣打下來。
春秋時,秦穆公和晉國打得有來有回,很是風光了一把;但還是無法突破晉國的封堵,只好“霸西戎”過過癮。但到了秦獻公時,已經連續五世出現王位紛爭,國力大減,連三晉中的一國魏國都打不過。秦獻公雖勵精圖治,但始終不得其法,國力恢復有限,諸侯都看不起秦國,視其為戎狄,會盟都不屑於叫上他。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變法,國力才突飛猛進,使得諸侯不得不正視秦國。那時的秦國上下,真正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到了秦始皇帝,經過了六世的小心經營,終於有了統一天下的基礎。秦始皇帝的血統雖然可疑,但也並不含糊,最終“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建立華夏第一個帝國,秦始皇帝本人也成為了天下第一人!
到此為止的劇情都很神奇,接下來卻是急轉直下。不到二十年,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土崩瓦解,何其亡之速哉!
秦朝為何滅亡如此之快,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然原因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自然是賈誼的“仁誼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從孝公開始,一直靠著法家的嚴刑峻法開路。在戰爭年代,自然無往而不利;但和平年代,就不合時宜了。秦始皇帝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並沒有轉換政策;秦二世皇帝就是個熊孩子,思考這些實在太過難為他了。
漢朝就充分吸收了秦朝的教訓,宣帝劉詢就曾經精闢地指出:“漢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所以之後的歷代王朝,無不是外儒內法,雜以黃老之道。
秦朝既滅,下面就該決定天下這頭鹿,到底該歸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