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一症,無論渾身麻木不仁,還是頭面、手足、肘背,腿腳麻木不仁,都要分虛實。
虛證麻木患肢軟弱無力,實證麻木患肢疼痛腫脹。治療上要遵循“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治療法則。虛證以補氣血、建中焦脾胃為主。實證用祛風、散寒、化痰、活血、行氣、息風等治法。虛實夾雜則綜合而治。
金元名醫李東垣所著《蘭室秘藏》捲上,神效黃芪湯,是一個側重於治虛證麻木,但實證麻木亦可加減運用的良方。
但這個良方有兩個治療方向,
一方面治渾身麻木不仁,或頭面、手足、肘背,或腿腳麻木不仁。
另一方面又治兩眼緊急縮小,及畏光,隱澀難開,或視物無力,睛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熱如火。
之所以又能治眼病,其一和本方能補氣養血有關,目得血則能視,氣足則眼睛明亮。
其二和本方站首位的蔓荊子關係重大。
蔓荊子,苦辛微寒,活躍於肝胃,膀胱經,祛風散熱燥溼,清肝降火之功上下可達,多種病症皆可治。
首先,蔓荊子氣薄能升,祛風、涼血、利竅,可上行涼血熱阻風襲,治頭痛,及偏頭風、腦鳴、目淚、目昏等。
又草木之子,多堅實沉重,性皆下行,蔓荊子雖不甚重,降的本性卻在,由此上行下達,除筋骨間寒熱,風溼痺筋骨拘急攣縮,肢節屈伸不利。而筋骨拘攣常常和麻木是同胞兄弟。
神效黃芪湯組成:
蔓荊子3、陳皮(去白)15、人參24、炙甘草、白芍藥各30、黃耆60
本方所行戰法,四面包圍:
補氣養血,疏肝氣舒筋,建中焦,祛風明目
氣行血行,血行則筋脈得以濡養,肌肉自然健壯,諸症悉愈。又土(脾胃)為萬物之母,健脾胃即是安五臟,故以建中焦脾胃治本。氣血充足上行於目,加上蔓荊子祛風涼血明目,又使本方具有了祛風明目之功。
1 補氣,補內外之氣的二王搭配,那是天下無敵。
黃芪固表氣,人參固五臟氣,讓人體處於一種王者無敵的氣氛中,從氣勢上給麻木來了個下馬威。且用量少之人參固五臟氣主守戶內,用量大之黃芪固表氣主守戶外,抵擋住外邪的侵襲。
2 養血舒筋,炙甘草配等量白芍,那是被大醫張仲景點名的絕代雙嬌。
肝藏血主筋,白芍苦酸微寒。活躍於肝脾經。既能養血斂陰,滋潤筋脈,又可柔肝養血止痛。
灸過的甘草,性味甘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緩正氣,養陰血。以至筋骨,長肌肉,除疼痛麻木。
二味相配,補陰血虧虛,治肝脾失調,除筋脈拘攣引起的疼痛麻木。而蔓荊子的除筋骨間寒熱與溼氣之功,可助上二味養血舒筋更得力。
3 建中焦,陳皮炙甘草理氣健脾,白芍助運脾氣。
陳皮苦辛溫。活躍於肺脾經。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溼健運會影響到肺的肅降,導致下游交通堵塞,血食痰涎凝結成腫塊。肺病日久,又可影響到脾,導致脾運化水溼功能失調。陳皮這個辛能行氣,溫能益氣,苦能燥溼與洩下的大將,能破腫降氣,燥溼化痰,理氣健脾,凡脾肺氣滯,痰溼內阻諸證皆可用。
同時,脾胃所主的運化,是需要血行來推動的。炙甘草健脾益氣潤肺,益心行血。白芍不僅養肝血,還柔肝止痛,二味共助陳皮建中焦,通利氣機更得力。
氣機通利,人參黃芪便可以安安心心補身體,不怕補得身體受不了引起滯阻。
4 祛風明目,除了蔓荊子,白芍也可助力。
蓋起房屋的每一片瓦都是重要的。白芍這片瓦,和蔓荊子一樣,既可在治眼病方面出謀劃策,又可在麻木疼痛方面表現。
方下有載,如眼縮急,去芍藥。如麻木嚴重,加芍藥30。
白芍能補血養陰,治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但眼縮急為眼球偏斜、眼球運動障礙和併發症等,視物不甚昏花,只覺怕光隱澀。故如此症狀明顯,可去掉。但由於其在舒筋養血方面表現甚佳,故若麻木嚴重,反而要增加用量。
本方整體性溫。
製法服法:
打成細末,每次用15煎水,去渣,臨睡時趁熱服。
眼縮急者,忌酒、醋、面、大料、蔥、韭、蒜辛物。
一個瞭解:麻木之症,相類於西醫的多種結締組織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硬皮病等)、營養障礙疾病(如腳氣病等)、代謝及內分泌障礙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肢端肥大症等)以及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腫瘤),在疾病過程中所發生的多發性神經炎之周圍神經損害。麻木也是周圍血管病變之一,如多發性大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高血壓病引起的腦血管病變,也常以麻木作為主症或兼症。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