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在地球上演化了幾百上千萬年,化石證據顯示,地球上曾經陸續出現過十幾種人類,不過除了智人以外都滅絕了。現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擁有共同的祖先,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
從體質上可以將現代人劃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雖然它們在膚色、毛髮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他們都擁有高度相似的基因,而且也並不存在生殖隔離。從生物學角度而言,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屬於同一個物種——智人。
既然是同一個物種,身體的形態結構一般也是相同的,比如大家都擁有10個手指和10個腳趾,身體內部的臟器數量和位置也並無太大差異。
人類作為脊椎動物,骨骼對身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具有支撐身體的作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人體內的骨骼屬於內骨骼,像烏龜殼那種則是外骨骼。骨與骨之間通常由關節和韌帶連線。
記得生物課本中說,成人身體內一共有206塊骨頭。不過有研究人員發現,世界上不同區域的人,身體內骨骼的數量並不完全相同。
據統計,大約有73%的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這是怎麼回事?國人究竟比歐美人少哪兩塊骨頭呢?
說到這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下自己的小腳趾有幾節?這個相信很多人不用數都知道,有兩節。
事實上,我國科學家在上世紀末也進行過抽樣調查,被抽查的人群中,大約73%的人有兩節小腳趾骨,餘下的則擁有三節小腳趾骨。一隻腳少一塊骨頭,兩隻腳自然就是少兩塊骨頭。於是就有了“中國人比歐美人少兩塊骨頭”的結論。
都是智人,那為什麼歐美人(白人)的腳大機率比中國人(黃人)多一對小腳趾骨呢?
雖然都是智人,祖先都源於非洲東部的南方古猿,但在幾萬年的時間裡,同一物種內部仍然會存在演化差異,而導致這種差異出現的因素主要是生存環境和地理隔離。地球上之所以會分化出四大人種,就與此有關。
化石證據顯示,遠古成人祖先身體中的骨骼數量,甚至達到了305塊。在100多萬年前,人類祖先已學會了直立行走,可那時主要還是靠捕獵為生,腳上的骨頭數量多一點更利於支撐身體及奔跑,這無疑提高了生存機率。
遠古人類最開始一直生活在非洲,在百萬年的時間裡,前後共進行了三次遷徙。最後一次遷徙大約發生在幾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晚期直立人開始遷徙到歐洲、亞洲等地,最終演化出智人,成為現代人類的祖先。
歐洲的氣候環境相比非洲來說要寒冷一些,為了生存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來保證體溫,自然也需要獲得更多的食物。而到達亞洲東部的人類祖先的生存環境,則要好一些,因為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是大面積的平原,氣候也很溫暖。該地區的古人類對腳部的力量和靈活性沒有歐洲地區的古人類的需求大,小腳趾在後期的演化過程中少了一節骨頭,也很正常。
此外,這一點差異,也並不能說明誰比誰更優異。因為“少一對小腳趾骨”只是一種大機率事件,並不是絕對會發生。而且這只是眾多差異中的一種,正如有的人是單眼皮,有的人是雙眼皮,這種微小的基因差異對正常生活並沒有影響。
其實,人的一生中,身體中的骨骼數量並非一成不變。研究顯示,人類在嬰兒時期的身體骨骼數量就高達300多塊,成年期身體內的骨骼數量反而下降了。少掉的這幾十塊骨頭,是在身體發育的過程中逐漸融合到了一起。
不同人的身體內的骨骼數量不相同,並不奇怪,比如極少數人的心臟還長在了身體的右邊。除了上面所說的小腳趾骨數量存在不同,有個別人第四趾,甚至第三趾也只有兩節,這都是很正常的機率性事件。正常人一隻腳只有5個腳趾,如果多了一個腳趾,那就不正常了,這屬於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