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提到月亮,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古籍記載中,嫦娥無奈服用西王母贈予后羿的仙藥昇天成仙,從此居住在廣寒宮中,導致自己與后羿就此分離。無論做出怎樣的努力,兩人也無法相見。為了紀念這段感情,後世人們就會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在院子裡擺上嫦娥平時喜歡吃的食品,為離開人間的嫦娥送去祝福,而這也同時成了人們盼望團圓的中秋佳節。
事實上,除去這類神話故事之外,人們歷來對月亮的感情都是十分珍貴的。尤其是在文人墨客心中,月亮往往會給他們帶來無限的靈感,抒發心中的美好期盼。然而當人類科技文明發展到現如今的高度時,月亮或許再也不是唯一。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經甚至還有相關的科技公司原定在2020年發射比月球亮八倍的人造月亮。只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專案顯然已經胎死腹中。
人造月亮的由來
在工業革命尚未開始之前,月光一直都是人類世界到達夜晚以後的主要光源。而有關於人造月亮的設想,最早來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這位藝術家的設想中,如果能夠在地球上空掛上一圈鏡子,並讓這些鏡子將一年四季的陽光都反射到巴黎,那麼巴黎將從此不受黑夜的限制。
藝術家的想法,在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如此樸實無華且純粹,可作為鄰國的德國人卻從不這樣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實德國也有過人造月亮的構想。只不過在德國科學家的想象中,人造月亮並不是什麼觀賞物,而是能夠集中光能對地球上任意城市進行精準打擊的太空武器。
只可惜在那個年代,人類連涉足太空的能力都沒有,自然更不可能實現這一想法。一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才終於成功完成人造月亮的發射,並讓這片月亮的光照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橫掃歐洲南部。
不過和眾人想象的不同,其實人造月亮自身並沒有多餘的高科技設計,僅僅只是利用貨運飛船將其送上太空以後,在太空軌道中反射太陽光芒照亮地球上的某一區域。對於俄羅斯而言,第一次實驗人造月亮就取得成功,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情。可在這之後,由於國內經濟危機的影響以及第二次實驗的失敗,人造月亮的相關計劃也就此落擱置。
人造月亮的計劃
隨著時間來到2017年,成都某科技公司聯合中國航天三江集團以及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所等機構聯合推出了人造月亮的計劃。在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以後,在社交媒體上表露出他們將在2020年完成向太空發射人造月亮的構想。
不僅如此,從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中也可以看到,該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表示:將會在2022年完成三顆“月亮”同時懸於黑夜之上的偉大成就。為了讓群眾信服,相關負責人員甚至還專門展示了這三顆月亮的系統工作內容。
一旦此次實驗取得成功,或許我們真的會有機會在某一個區域之中,在天空中看到四個月亮的存在。只不過到了那個時候,四個月亮的光照強度究竟如何,我們確實無法預料。但可以想象的是,假設四顆月亮真的順利完成升空的夢想,並且在人類的控制下為某一程度提供光源,那麼路燈等夜間照明設施就能夠有選擇性的淘汰。這樣一來,城市也必然能夠節約更多的電量。
如果只是聽說或者簡單地瞭解相關構想,人造月球定然會讓人滿意。可如果認真思考就會引人思考,人造月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除此以外,想要發射能夠照亮地球某一片城區的光亮,以人類目前的科技程度真的能夠完成嗎?
人造月亮的必要性
縱觀每一個國家對人造月亮的認知,都會受國家的影響有所區別。法國人喜歡浪漫,所以在他們的眼中,月亮會像項鍊一樣連線在地球外太空,讓巴黎充滿光明;而戰爭時期的人造月亮,則是從軍事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的。相比之下,我們國家顯然更加務實,主要目的就是造福生活在某一城市中的居民。
可事實真的如此簡單美好?又或者說,真的有必要研製人造月亮?其實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從人類的現代生活來看,我們需要公共光源來幫助我們在出門的時候提供一定的幫助。可除此以外,我們同樣需要電力來為人類的夜間生活做準備。尤其是在個人家中辦公或者作業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光源和公共光源並不衝突。
然而公共光源為公共設施提供的電力僅僅只有一小部分,我們人類真的有必要為這一小部分花費鉅額的研究資金?我們同意科學的發展需要投資,可投資的方向至少應該正確才行。換句話來說,或許在研究人造月亮上的花費,其實就很有可能超過了在電源上的花費。
更重要的是,在現如今的快節奏下,我們根本沒有精力去感受月光以及路燈之間的區別。在擁有路燈的情況下,何必將思維限制在人造月亮上面。除此以外,夜間本就是正常人正常休息的階段,絕大多數人也都適應在自然黑暗環境狀態下睡覺。四個月亮的存在,豈不是完全打破了人們的生物鐘。
當所有人都不再有精神工作時,這對整個城市的經濟建設必然會造成嚴重的損壞。當然,也有人可能會將,那麼只要在夜間控制人造月亮的開關就行了,讓它在人類不需要的時候停止工作。可既然如此,人造月亮也就沒有多大的存在意義了。
人造月亮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拋開人造月亮的必要性不談,人類現階段的科研能力是否能夠控制人造月亮的運轉呢?很遺憾,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儘管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蘇聯方面就已經取得了第一次人造月亮的成功,但當時的人造月亮根本無法改變“月光”的移動軌跡,只能被動的執行。
在這樣的前提下,即使俄羅斯人造月亮的研究已經取得成功,也依舊沒有多大的現實意義。事實上,想要做到能夠維持穩定在太空中長期運轉的人造月亮,其難度絕對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困難。首先是從軌道距離來看,在瞭解天文學距離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概念,也就是人類抵達觀測天體的視界距離,而這個距離也被稱之為視星距離。根據資料資料記錄。人類到太陽的視星在-25以上,而抵達月亮的視星則是-13左右。
從這一點來看,視星差距似乎並不大,人類完成研究的可能性也很高。可事實上,天體與天體之間的距離,永遠是人類無法想象的。就像我們每個人在夏天所見到的太陽光,其實都是八分鐘之前的太陽光。在光速的標準下,太陽與地球之間都有如此之長的距離,可想而知,人類可操作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倘若人造月亮是位於距離等量的空間中,且擁有一定程度的表面積,那麼照亮地球自然不是問題。可如果兩者的距離不對等,其實人造月亮給人類帶來的幫助根本微不足道。
科學家們透過計算發現,在適合的空間軌道上,人造月亮至少要擁有300米以上直徑的鏡面才能做到對某一城市的反光,試問300多米直徑體積的東西,現如今那個國家能夠將其送上太空?
更重要的是,“人造月亮”自身並沒有任何多餘的動力系統,一旦發生任何意外,都將會對太空軌道造成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對於同軌道高度的其他衛星,在經年累月的運轉過後,或許就會對這類衛星造成傷害。
由此可見,人造月亮根本沒有任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以,這也是那個比月球還要亮八倍的人造月亮專案,胎死腹中、再也沒有下文的原因。
人造月亮的危險性
除去對同一軌道中太空衛星構成威脅以外,其實人造月亮還會很有可能對地球造成極其嚴重的光汙染。以法國人藝術家提出的構想來看,假設在地外太空中真的有一圈鏡面持續不斷地為巴黎輸送光芒,那麼巴黎必將會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座空城。沒有任何人能夠忍受在光汙染的環境下,不斷地生存。
或許有人會想,在光照汙染的情況下,進入地下室中生活不就可以?然而事實永遠會比我們想象地更加殘酷。首先是在這樣地環境中生存,一旦人類透過地下遮擋停止感受身邊地光線變化,那麼人類地面板必然會變得更加脆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人們小心翼翼地嘗試進入地表吸收“月光”時,必然會引起強烈的不適。更有甚者,或許還會因此患上白血病以及相關癌症。
其次則是即便人類能夠堅持生活下去,其他的動植物又該如何適應強烈光照下的生存條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植物透過光和作用來維持自身的生命運轉,但這畢竟是有一個限度的。持續不斷地對某一種植物進行光照,植物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枯死。
由此可以證明,其實人造月亮的計劃沒有多大研究的價值以及實現的必要性。在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中,天上十個太陽被射掉了九個,最終留下一個為人類發光發熱,人們才終於生存下來。我們現如今想要將人造月亮送上太空,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豈不是讓當年消失不見的九個“太陽”重見天日?
結語
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會允許各種異想天開的想法存在,也正是因為這些想法,人類才會不斷髮展和進步。就像一百多年以前,曾有國人幻想我國如今的現狀,各種高樓大廈、高鐵、跨江大橋一一成為現實,這些都受益於人們的努力研究。
可即便是異想天開的想法,也必須要有一個度才行。當想法脫離了客觀存在的現象和規律,且對社會自然發展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和意義時,我們最好果斷選擇放棄。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否則在幻想且實驗失敗過後,人類或許只剩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