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遂城鎮官湖村,這裡地處廣東西南角落,遠離繁華富庶的經濟核心地帶珠三角,村民們千百年來除了水稻、花生等少數農獲之外,鮮少再有其他收入。
哪怕是改革開放之後,官湖村也是長年在廣東貧困村榜上一直待著沒法下來。
2011年之前,官湖村民陳華龍為了貼補家用不得不外出打工,但一年辛苦到頭,不過只有幾萬元收入,而同村的鄰居們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個只能守著祖輩留下來的土屋瓦房,奔波在稻田和海邊。
不過到了2012年,陳華龍就不需要再出門打工了,他的名字早已在村委會掛號,一幢250平方米、帶有小花園的三層紅頂小別墅產權,就等著他免費接收。
除了別墅之外,陳華龍還免費分到了一個養豬場,他也不需要為將來買賣豬肉操一點心:不管市價漲跌,都有人自動上門,按200元一頭的保底價打包收購。
陳華龍並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實際上,這一年,官湖村決定要建一座別墅群,每一戶村民都有資格抽籤領房,免費入住。
這一夜之間奇蹟般的轉變,不是出自什麼魔法,而是來自一位主動向官湖村投資的大富豪。
建別墅、辦養豬場、送果園,富豪為了官湖村已經投入數億資金,可他還是覺得,無法償還自己在30年前對這裡村民們欠下的一筆債務,自己還需要繼續加大投資。
而那筆債務總數,算來不過區區數十元。
全村湊錢送狀元
30多年前,也就是1980年,高考放榜的時候,一條天大的好訊息在村子裡傳遍了每個人的耳朵:村裡那個18歲的娃娃陳生,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學!
這是一條讓貧窮的官湖村民感到揚眉吐氣、光宗耀祖的訊息。
官湖村先祖是來自於南宋末年,從溫州永嘉逃難來此的陳京湖,傳到今天30多代,村裡上千人口幾乎家家姓陳,沾親帶故。
可是當村民們紛紛上陳生家門看望“狀元郎”的時候,卻發現陳生母親眉頭緊鎖,一點也沒有金榜題名的喜悅。
村民們其實個個都清楚其中的緣由:陳生家裡,在本就相當貧苦的官湖村,也是最窮的那一戶人家。
6年前,陳生父親去世,為了供養唯一讀書還算有出息的陳生,母親更是狠心讓其他兄弟姐妹都輟學,打工的打工,養雞的養雞,全家每天汗水淚水不斷,就為了指望陳生能夠出人頭地。
可是當兒子真的考上遠在北京的名牌大學,母親翻遍家裡所有積蓄才發現,竟然連送他入校的路費都湊不齊!
面對前來紛紛道喜的官湖村民們,陳生母親卻始終無法放下心事——如果坐不上去往北京的火車,什麼狀元不狀元,又有什麼用呢!
誰知令陳生娘倆意想不到的是,當村民們起身告別之後不久,陸陸續續就有人拿著一張張鈔票再次來到陳生家中,交到了母親手裡:“這點錢,就當作陳生的路費吧。”
這些皺巴巴的骯髒紙幣,有的帶著泥點,有的帶著土灰,你一角,我兩角,你五毛,我一元,算下來,整個官湖村,每家每戶村民都回家拿了份子錢給陳生湊路費。
這其中還有一筆21元不折不扣的“鉅款”:當時官湖村民月收入一般在8-10元左右,而待遇更好的國企職工,一個月工資也不過這個數目。
這下子,不僅陳生去北京的路費夠了,連生活費也連帶解決了一部分。當年9月金秋開學季,陳生終於如願來到聞名天下的未名湖畔,入讀北大經濟學院。
下海經商致富路
在北大經濟學院的4年,是陳生一輩子變化最為迅速,進步最大的四年,他的眼界和思維都被徹底打開了。
1984年陳生一畢業,就得到了令母親十分滿意的“鐵飯碗”——直接被分配到廣州市委辦公廳綜合部上班,主要負責到處調研,瞭解飛速變化中的廣東各地社會百態、經濟民生,給上級提供重要資訊。
4年前為了二三十塊路費發愁的陳生,如今月工資能有86元錢。
不過這個時候,改革開放的春意已經越來越濃,陳生突然發現,以前那些高不可攀的數字,似乎都在別人身上迅速地變成了現實:廣東效益良好的企業工人,一個月能拿到300塊工資,如果是經營有方的個體戶,一個月上千塊收入也不是問題。
就連當年辛辛苦苦養雞賣錢送小弟上學的哥哥,如今在廣州火車站守著一個攤位,一天也能有30-50元利潤;陳生這個高材生,一年拿回家孝敬母親的數目,反而不如哥哥十分之一。
不過哥哥不知道的是,由於能夠接觸到大量詳細具體的經濟資料,此時,弟弟聰明的頭腦中,各種想法和分析都開始飛速運轉起來。
1986年,陳生回到老家湛江市經委工作,看到老家日新月異的變化,他提筆寫了一篇論文《中國經濟改革將走向何方》。
誰知這篇文章招來了領導的責問。
懷才不遇的滋味,讓陳生終於下定決心告別枯燥的機關生活,辦理了停薪留職,正式“下海”,進入風險莫測的商海。
乘著時代的東風,陳生下海之後,第一桶金來得很快:外貿和種植,僅僅一年之內,這兩項業務就為他帶來了一百萬元的收入,讓他真正成為了自己從小羨慕的富人,而當時,陳生不過28歲。
對財富數字的想法再也沒有侷限的陳生開始嘗試進入更多的領域尋找商機。
1993年,憑藉在房地產國企的打工經驗,陳生徹底走出體制自立門戶,與人合資成立了湛江市新光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僅僅三個月後,公司就走上了回本翻利的正規。
到1996年,新光輝已牢牢佔據湛江房地產前三強的地位,陳生此時家產已經超過了7位數,成了官湖村走出的第一位千萬富翁。
醋和豬,致富路
1997年5月15日,一趟中央領導前來廣東視察的行程,給陳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商機。
並非是陳生神通廣大探聽到了什麼機密訊息,而是他在街頭巷尾註意到了一個奇怪現象:人們開始紛紛往新潮的雪碧飲料中,兌上一點陳醋再喝。
這個奇特的潮流,據說就是來自招待那位領導人的宴會。
“既然大家有這樣的需求,與其大家自己兌,不如我兌好賣給你。這就是機會啊。”所謂商場精英,正是能從平常人的一個小小變化,就先人一步發掘出巨大的商機。
陳生當即決定,從地產界再次轉型,把原本準備生產汽酒的生產線略加改造,在短短19天后,就拿出了全中國第一款兌醋飲料。
這就是今天在廣東大小店鋪都能見到的“天地壹號”果醋飲料的誕生過程,也是真正讓陳生財富再上一個數量級的拳頭產品。
在陳生看來,當年第一款醋飲料其實無論是口感還是供應都有著不少缺陷,但就是靠著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三個月就實現贏利,當年銷售額2000萬元左右。
到了2020年的時候,口感成熟的“天地壹號”系列產品銷售額將近19億元,毫無疑問是全中國同類飲料中的第一把交椅,幾乎壟斷了整個廣東的醋類飲料市場。
成為百億富豪的陳生依舊尚未滿足,下一個等待他創造財富的領域在哪裡?自己又該怎麼做?
報道中提到,陸步軒的檔口,一天賣掉的豬按條計算,陳生馬上想到“這也是技術”。
陳生馬上想到了兩年前的一則舊聞《北大學子賣豬肉》,主角是他的學弟陸步軒。
報道中提到,陸步軒的檔口,一天賣掉的豬按條計算,陳生馬上想到“這也是技術”。
他想和陸步軒認識一下,甚至有可能的話,兩人還能開展合作。
向來不做好萬全準備不行動的陳生在廣東各地開展了整整3個月的調研,他發現,中國每年的豬肉年銷售額達上萬億元人民幣,光廣州市就至少有80億元。
這是個不僅龐大,而且利潤豐厚的市場,有些家庭一年買豬肉的錢可以頂幾臺電視機。
在以美食聞名世界的廣州,“市民既有購買好肉的意願,又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他們會買高價好肉的。”
2008年5月,陳生如願在廣州見到了陸步軒,在他盛情相邀之下,隔年陸步軒就趕到廣東,加盟陳生的“屠夫學院”,為學校親自編寫涉及市場營銷學、營養學、禮儀學、烹飪學等多門學科的專業“殺豬教材”。
廣州第一個高階豬肉品牌“壹號土豬”應聲而出,年年營收翻倍增長,2018年的銷售額超過了18億、土雞、土鴨等各種頂著壹號品牌的農產品也陸續上市,陳生的財富終於達到了百億級別。
當“壹號土豬”連鎖店在廣州菜市場乘風破浪高歌猛進之時,陳生如同握有王牌一般,終於可以謀劃一件他近30年來始終不敢忘懷於心的大事:償還當年官湖村鄉親們的送學大恩。
解決風波,故里大變樣
其實自從陳生有了財富開始,他就從未中斷過每年對家鄉的各種資助。
官湖村原本破爛陳舊的小學、幼兒園,是陳生出錢翻新修建的;年年為了教師薪水感到沉重壓力的當地教育財政,也得到了來自陳生每位教師每月1千元的補助。
儘管如此,陳生依然痛心地看到,除了七八名漸漸有了起色的村民之外,官湖村年年外出打工的人還是不少,在遂溪縣姑娘眼中,官湖村的青年無形中就低人一等。
“大部分村民在外務工,拼死拼活一年才能掙兩三萬塊。”
“農民面臨太多的現實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貧困。在農村,一場病會毀掉一個家庭;建一幢房子便耗費半生的積蓄。”
陳生對老家的根本問題洞若觀火。
可是自己之前從事過的外貿、地產、飲料,哪個對知識水平低下的官湖村民來說,不是難以想象的高門檻行業呢?就算陳生想要給鄉親們尋找能夠迅速提高收入的辦法,也一直是有心無力,只能捐錢了事。
如今自己的養豬業風生水起,陳生就有了堅定的底氣。
以養豬作為扶持官湖村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有著水到渠成的天然優勢,只需要再解決掉消耗大量積蓄的房子問題,陳生有信心,可以讓官湖村民實現年收入20萬元的目標。
2011年,陳生找到官湖村支書何守榮,提出了自己要投資2億元,為全村所有171戶人家都修建一幢別墅的想法。
作為配套措施,陳生決定在村中興建官湖“壹號土豬”養殖基地,公司負責向村民提供優良豬苗、技術培訓、疫苗飼料、統銷統購等一條龍服務。
陳生也為實在不會養豬的村民們想好了退路:他出資數百萬元,將村裡原本出租給他人的幾千畝山地果園贖回,承包給養豬有餘力、或是養不好豬的農民們種植。
2016年,第一期69棟別墅竣工,官湖村口樹起了潔白大理石製作的歐式風格村門,綠化排水一應俱全,整個別墅區宛如園林一般。
可是就在交房的節骨眼上,卻引發了一場小小的風波。
原來歷經30多年,官湖村民有去世的,有添丁的,有搬家的,當年的鄉親們對陳生在建造別墅時沒能考慮到人口變化,產生了一些怨言,經過媒體的一番報道,官湖村民反而成了不知感恩的“刁民”。
陳生對此痛心疾首,難道當年那一筆筆鄉親們從口袋中摳出來的路費是假的嗎?沒有鄉親的資助,陳生今天最多不過還是一個聰明的窮苦農夫,哪有百億身家可言!
陳生拒絕接受好事媒體的訪問,他親自回到故鄉,和鄉親們苦口婆心地講述自己的想法和誠意。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陳生希望,村民們可以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重新出發,村裡的後輩能夠走出這片土地,走向世界。
要知道,在陳生公司內部,這位工作狂人向來說一不二,公司員工常常在半夜為了等待他突然下達的開會指令睡不好覺;即使他因為飛機晚點遲到整整4個小時,會議室裡的人也不敢離開半步。
可是當對面是看著自己長大的老家村民,陳生身上沒有一點威風。
原定於專門解決老房換新居的別墅增加到110幢220戶,同時會在第二期再建造2幢80套農民公寓,專門解決村民子女們未來的分房問題。
陳生的真情說服了鄉親們,30年前結下的善因,至今沒有改變,很快村民們都對分房方案表示了同意,138戶居民紛紛興高采烈地搬進了美麗的新家。
如今,官湖村換了新支書陳光武,他和村裡的31位黨員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官湖新村早已是廣東省名村建設專案,成了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收入上百萬的村民大有人在,戴了多年的貧困村帽子一去不返。
“陳生飲水思源,砸巨資把村子建得這麼漂亮,村民們每天生活在花園裡,又能養豬種果致富。這麼好的基礎,我們不能浪費了。”
村民陳華旭笑著說,“自從村民住進了別墅,腰桿子都挺直了,村裡的小夥找物件都比別的村容易。”
世間以德報德的美好例子莫過於此。
今天官湖村裡,腰桿最直的,當然要數陳生的老母親,和他的兄弟姐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