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國車市在一波接一波的驚濤駭浪中落下了帷幕。中國市場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品牌故事讓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為之嘖嘖稱奇。
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利堅合眾國當今最有權勢的人2021年5月曾這麼評論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目前,中國在這場競爭中處於領先,這點毫無疑問。但我要告訴他們,他們贏不了這場比賽,我們不能讓他們得逞,必須快速行動,這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
狼堡的主人——大眾汽車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2021年11月在大眾汽車員工大會這麼描述來自遙遠東風——中國的威脅:“是的,我很擔心沃爾夫斯堡!只有齊心協力,我們才能讓大眾汽車面向未來。”迪斯表示:下一個高爾夫一定不是特斯拉!下一個高爾夫決不能來自中國!
但事實上,2021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僅有12.7%,真正唱主角的,仍然是那些傳統的王者。
那麼,在新能源汽車大浪潮的衝擊下,那些傳統的中國最強車企,都呈現出一種怎樣的特點呢?在電動化、智慧化大潮的衝擊之下,由它們組成的汽車“三國時代”還能存續多久呢?
第1名:吉利汽車,銷量:1328029輛
吉利汽車仍然是中國最強車企中的王者。但它的增長勢頭給人的感覺頗有一種“強弩之末”的感覺。用增長乏力這樣的詞來描述它一點都不過分。
如果對比一下過去幾年吉利汽車的銷量資料,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是150.08萬輛,2019年是136.2萬輛;2020年是132.02萬輛。2021年比2020年僅微增0.5%,漲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如果加上疫情的因素——2020年中國及全球新冠疫情比2021年更嚴重得多,吉利汽車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年下跌。
整個2021年,吉利旗下唯一的亮點是領克汽車,當年取得了22.05萬輛,同比增幅為26%。也就是說,2021年,領克汽車一個品牌就賣了220516輛,比上一年整整多出45060輛。
而整個吉利汽車2021年的增量只有7812輛,加上六千輛極氪,這意味著吉利品牌比上一年減少了約4.3萬輛,同比下降4.%左右,這是個危險的訊號。
不進則退,這是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這也是吉利汽車2021年連續釋出“中國星”產品序列,及“雷神動力”動力品牌,同時釋出“九大龍灣行動”的重大原因所在。
但不可否認,除了傳統業務之外,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業務起步較晚,其中被寄予厚望的極氪汽車,2021年下半年正式交付以來意外不斷。
我們認為,2022年-2025年,吉利汽車整體將進入一個非常難熬的下行及轉型的陣痛期,其保持了五年的中國第一的寶座,或最快於2022年被目前排名第二的長城汽車拿走。未來4年吉利汽車能不能轉型成功,全靠其全新的混合動力汽車業務及極氪品牌。但吉利的混合動力業務難以和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競爭,和長城汽車檸檬混動DHT比亦有不小的差距。極氪品牌則將面臨蔚來汽車、智己汽車、小鵬汽車等品牌的聯合施壓,發展前景充滿一股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意味。
第2名:長城汽車,銷量1280993輛
作為傳統汽車品牌,相比上年,長城汽車取得了15.2%的增幅,這個增幅顯然令人驚喜。畢竟排名第一的吉利汽車僅增長了0.5%。
對比此前三年的資料:2018年,長城汽車銷量為105.3萬輛,2019年為106.02萬輛,2020年111.15萬輛。
也就是說,自2018年以來,儘管同樣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長城汽車卻取得了長達三年的連續增長,並且增幅在2021年達到了新高,遠高於2020年4.8%的次增幅。
相同的時期,同為傳統汽車公司,是什麼造成了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這種“一降一增”的差別?
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原本有太多的重合之處:同樣都創造了一個高階品牌(領克和WEY),同樣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晚(尤拉和幾何、極氪和沙龍),但在企業戰略上,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視野。
2016年5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當年的股東大會上對投資者表示,長城做電動汽車是為了應對國家油耗限值,他說:“我們發電主要靠煤電,在能源轉化過程中,實際上電動汽車並不節能環保,電動大巴比天然氣大巴多10倍汙染”。彼時,魏建軍和李書福同為傳統汽車的守護人。
針對電動化、智慧化的衝擊,吉利汽車到2019年4月才推出電動車品牌幾何汽車,而長城則在2018年8月就推出了電動品牌尤拉汽車。2020年7月,長城進一步釋出了面向未來的檸檬/坦克/咖啡智慧三大技術平臺,當年12月又釋出了檸檬混動DHT技術。相比之下,吉利在2021年10月釋出了針對未來的“九大龍灣行動”,11月釋出全新動力品牌“雷神動力”,併發布了對應的混動技術。從策略上來看,吉利汽車整整比長城汽車慢了一拍。
2018年5月,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這麼解讀當年洶湧而來的網際網路造車:“網際網路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外界完全能夠從李書福的這一判斷中讀出吉利汽車的麻痺大意及消極抵抗的意味。這種思想顯然會對吉利汽車的整體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
長城汽車則在2020年7月由董事長魏建軍牽頭,發出了那個振聾發聵的問題:“長城汽車還能挺得過明年嗎”?長城汽車的緊迫感及壓力感由此也可見一斑。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城汽車的營銷團隊在重重壓力之下,創造了一系列最初讓整個行業“嗤之以鼻”的營銷“奇蹟”——最初長城汽車發起的這些“運動”大有一副“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意味:
1、長城汽車掀起了後來影響整個中國的轟轟烈烈的“取名”運動,比如推出“大狗”汽車,推出“長城炮”皮卡,推出“坦克”汽車,以及整個系列:白貓、黑貓、好貓、摩卡、初戀、赤兔等等;後來明顯“跟隨”長城這一行為的車企包括:比如星途的“攬月”“凌雲”,比如比亞迪的“海豚”“驅逐艦”;比如吉利幾何的“功夫牛”等等。在這一系列名字的背後,隱藏的恐怕是中國的文化覺醒。比如拿幾何的“ICON”“幾何C”“幾何A”這樣的名字和尤拉的“貓”系列名稱相比,後者在當前中國新覺醒時代下所能獲得的文化認同,顯然比前者要強得多。當然,幾何的失利主要還包括產品層面的問題。
2、在重重壓力之下,長城汽車推出了頗為瘋狂的“品類創新”“以品類創品牌”的運動,比如推出紅極一時的“潮玩越野SUV”——“坦克”品牌,“皮卡領導者”長城皮卡、“新一代智慧汽車”魏牌、“全球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尤拉、以及“機甲科技品牌”沙龍,加上之前的“中國SUV領導者”哈弗等。這些口號最初都讓人非常的疑惑乃至於不以為然。相比之下,吉利汽車喊出的口號則十分寥寥,比如“中國新高階”——領克,比如“中國星”系列;其中極氪品牌甚至是釋出於一場吉利汽車的業績釋出會,迄今為止,也難有幾個人記住了極氪汽車的品牌口號是什麼,對於極氪汽車想要成為誰,更是缺乏印象。
相比之下,領克的“中國新高階”和吉利的“中國星”系列,給人的感覺滿是家國情懷,格調極高。顯然,領克的“中國新高階”這個品牌口號截至目前要比長城“WEY”——經歷了從“中國豪華SUV”到“新一代智慧汽車‘魏牌’”的改變——要成功得多。但除此之外,長城汽車以一系列更加個性化的、接地氣的品牌口號,妥妥地俘獲了當前世俗社會消費者的心智。吉利和長城的這種“高”“下”之分,頗有一副陽春白雪被下里巴人打敗的意味,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五味雜陳。
事實上這樣的文化\意識層面的變革,在比亞迪那裡亦有一定的體現,也即看起來更有家國情懷的比亞迪“王朝”系列,如今正在向“海豚”“驅逐艦”這樣更個性,更符合年輕消費者心智和認知的方向轉變。
正是長城汽車的一系列“騷操作”,讓它從時代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引領者”。當然,到底長城這種“名字風潮”“品類風潮”,是短期主義者的權宜之計,還是長期主義者的聰明之舉,或仍有待時代來驗證。
第3名:長安汽車 銷量:120萬輛
長安汽車2021年的同比漲幅是23.1%,意味著其整體狀態仍然線上。但相比第一第二名的此消彼長的態勢,長安汽車則自己上演了“過山車”的行情。
過往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長安系中國品牌銷量為150萬輛,2019年卻下跌到了128萬輛;2020年又回到150萬輛,其中乘用車978398輛;2021年為175萬輛,其中乘用車120萬輛。長安汽車這種“上上下下”的狀態,反映出這個品牌並沒有完全找準自己應該去到的那個位置。
事實上,這和長安汽車主要在低端市場求生存,難以形成“品牌向上”的驅動力有關。
近年來,中國品牌集體尋求“品牌向上”如火如荼,包括吉利的領克,長城的魏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系列車型等等。但長安汽車的高階車型UNI系列,則遠不如吉利的領克,長城的魏牌。為了追求品牌高階化,吉利的領克、長城的WEY早在多年之前就以“品牌獨立”的姿態面世——而品牌獨立也是近年來眾多中國品牌尋求“品牌向上”的主動選擇,但長安的UNI系列,迄今為止仍未走出這一步。
在電動化領域,長安汽車最初想倚賴蔚來以混改之名成立了“長安蔚來”,後來發現蔚來無意參與之後,拉上寧德時代於2021年末創立全新的“阿維塔”品牌,但這個全新品牌一發布即遭到了整個汽車圈的吐槽:多次喊話華為“造車”華為最終未深度參與不說,“阿維塔”這個名稱顯然與中國品牌整體的文化覺醒更是背道而馳,讓人不禁為這個品牌的前景捏了一把汗。
根據2020年的財報資料,長城汽車的平均單車售價約9.3萬元,吉利汽車約7.32萬元,而長安汽車則停留在6萬元這個區間,其主要在更低端市場求生存的態勢顯而易見。
寫在最後:
三家中國車企,其背後的管理機制、產品實力及企業文化之差異竟是如此之大,頗為令人驚訝。
如果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在智慧化、電動化、高階化的多個方向上極富主見和遠見並勇於嘗試的話,前三強唯一的一家國企——長安汽車,會向世人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則更加引人注目。
此外,在智慧化和電動化大潮的衝擊之下,很顯然,無論是吉利、長城還是長安,其在電動化領域都遠落後於蔚來、小鵬、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電動車企業。而如今,以比亞迪、蔚來、小鵬為代表的一系列電動車企業,正在以奔跑前進的姿態,威脅到傳統汽車“三強”的江湖地位。
未來,吉利、長城、長安這三家企業組成的“三國時代”還能維持多久,此時此刻,其中的變數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人能夠給出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