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財經網 曹思琪/文
家電巨頭海信,也是較早涉足房地產領域的企業,而且業務佔比很重,完全不輸給成立年份相近的美的集團;但是近些年,外界似乎很少在樓市中看到有關海信地產的訊息。
對於這一點,董事長劉浩肯定比誰都清楚公司的情況,他是如何看待家電企業進軍地產開發這一形勢的?運營商財經網試圖透過回顧其過往的方式,從中為您揭秘。
劉浩是青島人,他在海信集團供職已有數十年,自從1995年地產業務形成以來,他就一直在這裡擔任掌門人的角色;與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的交情,更是要追溯到公司更名之前。
在擔任海信地產董事長之外,劉浩還是集團的副總裁;他除了偶爾訪問海信的下屬企業,就是到各個高校交流,既沒有過多地暴露在媒體前,也沒有獨立出席過任何公開活動,為人處世相當低調。
這一點或許與海信的企業性質有很大關係。
據悉,海信的前身是青島無線電二廠,最初的時候僅有十幾名員工;後來更名為青島電視機廠,是有國家認證的定點生產單位,產品也理所當然地由半導體收音機變成了電視。
在這裡工作的劉浩,肯定多多少少會帶有一些國企員工的特質,他的低調與穩健,或許就是在這一時期培養出來的。
劉浩與周厚健的關係,也是在此期間慢慢形成的。
當時周厚健是海信的總經理,面對青島大量冗餘的土地與工人,將之物盡其用的重任,被交到了他的手上;劉浩被任命為周厚健的部下,二人都想透過地產開發的方式,將人與物安置妥當。
2000年後,海信地產透過股權的逐步變更,達到了國有向民營的重大轉變。但無論外部環境、先決條件如何變動,劉浩分管地產公司的人員安排,從未改變過。
與海爾地產有所不同的是,海信刻意在佈局上選擇了深耕山東本土市場,這顯然是劉浩等人有意為之。
所以,海信地產沒有刻意追求規模化、全國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這也就能解釋得通為什麼公眾很少看到有關它大肆拿地的訊息了。
在青島,海信地產很有名,說明海信地產做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