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登了一篇克里斯托弗·瓦薩洛撰寫的文章。這篇文章闡述了美國外交委員會一大堆專家此前經常表述的一個觀點——美國應當對中國發動“金融戰爭”,和中國進行“金融切割”,最終達到“金融恐嚇”的目的。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德國的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人建議英國政府藉助當時英國在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制定一款“金融武器”,對德國發動攻擊,以便在戰場之外,重挫德國國力。
如果僅從當時英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以及英鎊的國際支付屬性上來看,當時的英國政府確實具備這種能力。但最終,英國政府拒絕了這種提議。
英國政府拒絕的理由,是如果採用金融手段對德國發動攻擊,雖然能夠重挫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國力,但英國本身也會遭受重創。英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最終被克里斯托弗·瓦薩洛等美國專家,認為是英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巨大敗筆之一。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和美國外交委員會的一眾專家認為,相比於現實戰爭,金融戰爭的好處非常明顯,可以在損耗最少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對對手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他們就臺海問題向美國政府提了一個建議。
和中國做“金融切割”,用“金融戰爭”對中國進行“金融恐嚇”,最終讓中國不敢用武力手段解決臺海問題。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這幫美國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和美國的金融聯絡太緊密了。中國手上握有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美國一大堆的投資者手上,也握有約1.1萬億美元的中國股票和債券。
另一名美國專家拉里·薩默斯 (Larry Summers)將目前中美兩國之間的這種金融狀態,稱之為“金融恐怖平衡”。通俗點說,目前中美兩國在金融領域一邊相互依賴,一邊又對對方形成了非常恐怖的金融威懾力。
如果美國不提前和中國做“金融切割”,那麼如果美軍武力介入臺海,除了正面軍事對抗外,中國還能夠在金融領域對美國發動攻擊,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就是對美國金融體系產生巨大威脅的一個辦法。
相反,如果現在美國下定決心和中國做了所謂的“金融切割”,那麼美國就會對中國形成單方面的金融威懾。美國完全可以對中國發出威脅,如果中國想要收復臺灣,那麼美國就單方面凍結中國所有在美資產,以此阻止中國的臺海行動。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這類人的這種建議,非常具有美式專家的風格——看起來很有用,但實際上完全是廢話,沒有任何的實際實施價值,甚至連實施的可能性也沒有。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的建議,實際上就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一直想實現的一個目標——中美“脫鉤”。
克里斯托弗·瓦薩洛希望美國在金融領域,能夠對中國形成像對俄羅斯一樣的態勢。在此次烏克蘭危機會談前,美國方面就直接表示,如果俄羅斯不屈服,那麼美國會直接對俄羅斯發動金融制裁,將俄羅斯從國際金融體系中剝離出去。
但中國對於美國的意義,和俄羅斯完全不同。說得更加直白一點,現在的美國不僅不會主動和中國進行“金融切割”,甚至會主動避免和中國進行“金融切割”。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現在在金融領域和中國搞完全切割,就沒人能幫美國經濟兜底了。
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為何會邀請中國組建所謂的“G2”?就是中國擁有在美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時候,把美國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中拉出來的能力,美國怎麼會捨得和中國做金融切割?
其次,金融切割的代價太大。就拿中國手上拿著的1.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作為例子,如果美國單方面強行做所謂的“金融切割”,那麼這1.1萬億美元美債美國要不要直接還?直接還,美國還不起,不還,美國國家信用破產,誰還敢買美國國債?
所以,所謂的“金融戰爭”在目前的中美兩國之間打不起來。美國現在在經濟方面能夠做的,就是像此前中美貿易戰那樣,對中國執行嚴格的出口管制,並大幅增加中國商品的關稅。金融領域的動作或許會有一些,但絕對不敢和我們進行金融切割。
不過,克里斯托弗·瓦薩洛倒是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如果美軍執意以武力方式介入臺海戰事,我們是否可以反過來,拿手上的這1.1萬億美元美債,來對美國進行威懾和警告?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