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行駛罰分標準放寬,在提高道路透過效率的同時,也給汽車行業帶來一些新挑戰,甚至是倒逼行業提升質量標準。
據悉,去年末,公安部發布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63號),從今年4月1日起實施。簡而言之,高速公路時速120公里的限值實際被突破,達到了144公里/小時。由於法規文字繁多,我們從網上找到一個簡表,簡明扼要地反應出和司機密切相關的超速罰分標準(細則以法條為準):
眾所周知,我國高速公路和世界多數發達國家的限速標準一樣,都是120公里/小時。正因為如此,汽車廠家在汽車設計時往往以時速120公里為基準,我們感知最明顯的就是噪音,以及制動標準等。某系車幾乎全部都是按照時速120公里設計的,因此當時速達到140公里時,車內噪音明顯增加,油耗明顯增加。而德系車則不然,原因在於德國公路不限速,因此德國車基本上都是按照時速200公里上下設計的。表面看,80公里/小時的差額對車主沒有多大影響,但要達到每小時140公里,一些品牌需要提高的不只是材料要求,還有質量標準。
如果所有車在高速路上都開140公里/小時以上,那麼一些廠家就必須提高質量標準。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噪音只是有點煩人。但要適應這個變化,在汽車設計、汽車質量標準中,標準或將整體提高。換言之,如果汽車零件持續震動,意味著材料的疲勞強度需要提高——要麼換材料,要麼透過改變造型設計,或者增加減震材料來克服震動,比如車門內板,以及諸多覆蓋件。從整體看,如果某個零件的強度提高了,可能還需要提高相關銜接部件的強度,但無論換材料還是改設計,都意味著成本的提高。在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這點成本的增加對微利車企而言就是挑戰了。
站在消費者角度講,誰喜歡噪音大的車?換個角度說,道路時速標準的提升,也意味著中國汽車工業水平已經有了明顯提高,而時速標準的進一步提升,等於倒逼汽車工業水平繼續提高。時速144公里,這已經高於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從此各個品牌都要適應這個標準的變化。當年,默克爾剛當德國總理的時候曾經想給德國公路限速,此事立刻招致德國汽車行業的集團反對。反對者認為,如果德國公路也限速120公里/小時,那麼德國汽車工業的優勢將頓時消失。
此次提升高速公路的限速,無疑對提升我國汽車整體的國際競爭實力具有積極意義,中國消費者將獲得質量更高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