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周曉楓一貫執迷於語言的極致,散文《初洗如嬰》,精緻準確的語言如勃朗寧手槍子彈如期而至,穿透紙面,劃破二尺厚的空氣,直射瞳孔,終極目標是震撼注視這顆子彈的心靈。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病因迄今未明。在美國之成人死因排名第四位,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及腦中風。《初洗如嬰》選擇了講述這種疾病以及跟這種疾病有關的人和事。當爺爺患此病、父親患此病,家族遺傳的失憶症狀在“她”身上提前出現時,面對病神一步步猙獰走近的恐懼,“她”如何面對?毋庸擔心,周曉楓銳利如手術刀的那支筆告訴了“她”該怎麼辦——先讓自己如初生的嬰兒,把這個世界所有的都還回去,初洗如嬰,再從頭梳理自己在這個世界擁有的,自然就能得到答案。
於是周曉楓以筆為刀,解剖枯萎的、失去價值的個體器官,將疾病上升到哲學、社會、人類的高度,再用悲憫的情懷一點點修復個體的記憶,既形而上,又形而下,二者水乳交融,大愛坦坦蕩蕩如高湯溫暖所有需要關愛的赤裸的靈魂。“她”的人生過往如結構複雜的波音767被徹底解剖,“她”發現自己的大腦竟然容納瞭如此龐雜的社會資訊之後,宿命帶來的恐懼逐漸消失,代之的是平和、淡然,最後信心重新恢復,決心與命運抗爭——一切如溯流之魚,決鬥的槍聲尚未響起,命運的刺客還在途中。換言之,即使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仍然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最精彩的當屬“她”面對失憶,拼命強迫記憶,努力在旅遊中尋找存在感的那一部分。周曉楓的文字才華在這裡得到犀利的發揮,看似隨心所欲間,透過精細的時空轉換和意識流手法,將“她”的痛苦與疲憊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里約熱內盧,狂歡的桑巴,到處色彩斑斕……在洛杉磯的海岸,巨鯨沉潛,需要從暗色的渦流中加以區別……在加德滿都,巴德崗神廟上瑰麗的木雕與漆彩……還有卡薩布蘭卡,一個隨著陽光而改變面容的城市……街上陸續有喇叭的短促聲響,車輛駛過,交響而嘹亮……“她”想象街上的螢火蟲之夜,然後是狗叫,皮毛鬆散的流浪貓,平底鍋上的黎明,祖國傳來的商場促銷的簡訊……一千多字,如水銀洩地,流暢有力,穿透靈魂,讓“她”的痛苦和害怕遺忘的恐懼躍然紙上。而本段意識流手法的應用,完全可以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索爾·貝婁的小說《洪堡的禮物中》大段大段意識流文字相媲美。不同的是,索爾.貝婁的語感是頹廢的,而周曉楓的格調是擁抱生活。
少有散文大家敢將意識流手法大量運用在散文中,少有散文大家敢在一篇散文中進行大量的全方位的多維的立體的時空轉換。周曉楓敢,並且遊刃有餘,將多維的時空在文中隨意疊加,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其意何在?意在告訴大家,阿爾茨海默病是全球存在的,生命屬於地球,疾病同樣存在於地球,毀滅生命的力量無處不在,你無處躲避,唯有抗爭。
為本文增色的還有大量對人類社會之外自然界的動物們面對命運坦然處之的描寫,其準確度令人歎為觀止,還原和解構的能力讓人不得不仰視——她看到一個肉體被蝕空的昆蟲外殼掛在懸動的蛛絲末端,被風吹拂,像打鞦韆的小亡靈……一切皆空,它說它看見真理耀目的條紋。這是何等的超然與淡定。
周曉楓透過文中的“她”,對阿爾茨海默病發起全方位思考,文學角度、醫學角度、自然角度、社會學角度、人類學角度、命運角度以及哲學範疇不厭其煩,隨機而發的感悟字字珠璣——“她”不知道自己將葬身於哪道掌紋、“她”羨慕那些受到記憶管教和盤剝的人、“她”願意為昨天繳納高額的利息、忘掉表達,忘掉愛情達至無情,“她”能否獲得唯嬰孩才能體會的澄澈?掩卷之後,閉目冥想,那個“她”豈止是“她”,是所有面對不可抗爭命運的我們——你敢跟命運的刺客面對面決鬥嗎?
本文來自【曲靖日報-掌上曲靖】,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