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為低生育率印鈔,央行是不是很辛苦?
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是通脹、就業和經濟增長,加上一個也就是國際收支平衡,從來沒有一個目標是人口增長率,像美聯儲貨幣政策主要是提供流動性,對通脹有更高的容忍度,促進經濟增長,加拿大央行也是如此,最近加拿大政府聯合釋出的宣告中,加拿大央行增加了一項新要求,即必要情況下,官員將使用1%-3%的控制區間來“繼續”支援就業水平,但同時強調以通脹目標為首要。
中國央行非常的辛苦,股市走勢不強,很多人埋怨央行貨幣政策,認為國債回購利率過高,可能會影響股票市場穩定,建議央行是否應該考慮參與到交易所國債回購市場中,以積極的姿態向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有效的利率基準,並以此體現央行是整個金融市場的央行,體現積極培育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貨幣姿態?股市走勢固然與央行貨幣政策有關,與市場資金利率有關,但股市走勢在A股更多的取決於股市制度改革,而不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央行不管是降準還是降息,漲跌都是很難預測的,實際上央行不承擔股市漲跌的任務,股市漲跌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任澤平博士更是建議央行印鈔2萬億元,提振生育意願,據媒體報道,1月10日凌晨,任澤平團隊在澤平宏觀微信公眾號發表《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一文,文章認為推出鼓勵生育基金刻不容緩,建議央行多印2萬億,對每孩每月給予現金獎勵,用10年鼓勵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根據任澤平博士的建議,央行又多了一個重任,承擔起提升生育率的責任,央行承擔的角色和任務越多,央行越難以勝任。
現在生育率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任澤平引用的材料顯示,有證據表明,2021年生育率將進一步降低到1.1左右,比歐美髮達國家還低50%多,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萬左右。但是並不是單純的不願意生育,而是育齡婦女大幅下跌的結果,育齡婦女緣何大幅減少,在於長期的計劃生育帶來人口出生數量在某一個時段大幅減少,因此不能單純以出生率來衡量生育意願高低,我周邊的人,在放開二胎以後,基本上生育了二胎,等待放開二胎以後出生的孩子達到育齡階段,未來一段時間,生育率就會攀升,而且是大幅攀升。
我國人口基數依然龐大,加上傳統的多子多孫就是福氣心理,對於人口政策的調整不適宜過度的激進,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避免人口在未來突然暴增。何況央行印鈔2萬億元獎勵生育孩子,不管從國際經驗還是央行職責來看,都是不可能的。
央行印鈔說起來很容易,只需要開動印鈔機就是,但是貨幣的發行需要考慮國內的商品供應、經濟增長、通脹因素,不像美聯儲,印鈔可以轉嫁風險,我們央行沒有這個能力,儘管任澤平博士認為不會帶來通脹,'專款專用,短期有助於拉大需求、穩增長,長期有助於社會活力、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這種解釋是值得商榷的,因為超發2萬億元貨幣遲早都是要進入流通環節的,也就是增加了市場貨幣供應量,等於增加了市場購買力,而市場商品的供應增長可能不及貨幣購買力增長,通脹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獎勵生育,不是央行的職責而是財政的職責,緣何不由財政來完成獎勵生育,而是央行獎勵生育, 任澤平認為現在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大、土地財政大幅下滑,政府、企業和家庭都沒錢,財政沒錢,就印鈔,這是什麼邏輯,財政沒錢印鈔刺激經濟,土耳其就是最好的樣板,陷入了資本外流、貨幣貶值、通脹高企、股市暴跌、債券下挫。如果央行印鈔獎勵生育,會不會也出現股匯債三殺的局面,這是需要警惕的。媒體的評論還是值得一看的,央行印鈔絕不是開動印鈔機那麼簡單,對於物價、貨幣價值、資產價值都會產生難以預估的連鎖反應。
任澤平博士認為,過去我們印鈔票刺激房地產,留下高房價。如果轉變為印鈔票鼓勵生育,將在未來留下一批年輕人,為愛而生,醞釀下一個希望,生就對了。但是現在印鈔會不會帶來更高的房價,印鈔獎勵生育的錢還不夠支付房價上漲的錢呢?筆者無力判斷,但是網友評論說:鳥沒窩能下蛋麼?多印錢沒影響?只會導致房價更高,生的更少。現在主要問題是很多人買不起房,結不起婚。還知道90後、00後不願意結婚生子,算你活得清醒。如果網友預言成真,那就是得不償失的,不僅僅無助於生育率提高,還會導致生育意願下降。
央行印鈔代替財政赤字獎勵生育,雖然不是央行直接購買國債或者是實施QE,實際上就是變相的債務貨幣化,把財政赤字貨幣化,雖然與西方國家的央行持有各種債券和QE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我國人民銀行法要求央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提供貸款融資,也不得直接購買國債,也就是不得向所有政府部門直接提供資金,不能印錢給政府。任澤平博士建議已經變相突破了人民銀行法,這一建議於法不合。
實際上生育意願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與房價高低、收入增長預期、就業壓力、教育費用等等都是有關係的,雖然各地大力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但是這些政策能夠落實到位嗎?如果把生育增加的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那麼很多民營企業是無法承擔這些額外增加的成本的,要麼就是出現更多的就業性別歧視,要麼就是不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鼓勵生育首先是建立一套從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到地方政府、單位的合理成本分攤機制,可是現在地方財政較為緊張,有能力負擔這個成本嗎?
政府無力承擔,就印鈔,那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