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春堡
數字技術的普遍應用和快速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叢集,各級政府正在積極引導和促進。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更需要以市場為主導,調動和依靠自下而上的內生動力。
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實踐中叢集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都是數字產業叢集的過程。數字技術包括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既產生數字化新業態、新產業,製造出許多新產品新服務,各個數字技術的融合又對原有的通訊網路、裝置製造、軟體開發和網際網路企業實施綜合化改造或重組。電信企業在網際網路化、雲網一體化,同時,電信裝置軟體企業也在綜合化。很多電信企業不僅有網路裝置、還有手機、晶片等產品的設計和製造業務,網際網路公司從提供入口網站開始,從搜尋引擎、即時通訊等網際網路基礎業務開始,普遍向外延伸,進入媒體、電商、支付、金融等各種領域。產業數字化是從傳統產業廣泛應用數字技術開始,或透過通訊資訊和網際網路產業為一二三產業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形成工業網際網路、兩化融合、智慧製造、車聯網、平臺經濟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數字化使企業之間的業務界限越來越模糊,數字產業已不是純粹的數字產業,而是融合的產業,實體經濟是落腳點,高質量發展成為總要求。
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叢集的過程,都體現了數字產業叢集的特點。一是技術融合。5G、積體電路、軟體、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各有其功能,透過相互融合產生了更大效能。因此,發展新基建,建設大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設施,可為融合提供基礎,發揮共享作用。二是產業跨界。數字產業以資訊為加工物件,以數字技術為加工手段,以介入全社會各領域為市場,有時雖不能顯現利潤,但可以提升其他產業利潤。產業數字化正是以數字技術為媒介在搭橋跨界,無人機、機器人、VR/AR、新型可穿戴裝置等很多產品都得益於跨界合作。三是虛擬配置。數字技術可跨越以往叢集和企業重組的物理條件,依託資訊網路、平臺應用和資料資源,利用各地閒置的裝置、人才和資本來組織生產,實施靈活的企業重組和產業集聚,或建立數字虛擬產業園和數字虛擬產業叢集,使產業生態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四是智慧升級。透過數字技術的應用可提升不同產業的智慧化水準,提高企業品質,使企業相關業務具備向外延伸的條件和空間。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實踐中叢集
早期我國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其實是知識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促進了我國資訊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產生了龐大的中國製造。數字化發展到現在還不能簡單取代工業化,也不能片面提升服務貿易比例。應以數字產業集聚的方式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以5G技術為優勢,以關鍵製造環節智慧化為核心,以掌握製造企業的工藝和業務流程為前提,以端到端資料流為基礎,以網路互聯為支撐,將智慧技術貫穿到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業的各個環節,真正用數字技術武裝製造業,在其原有的機械化、自動化基礎上,賦予其智慧,放大其價值,縮短產品研製週期,降低資源能源消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讓中國製造產生更多價值。
以往經驗表明國有大型企業具有產業叢集的優勢,但是需要防止將企業層級當作價值鏈,要注重鍛造生產鏈供應鏈,形成產業叢集。中小企業數量多機制活,對參與數字經濟發展有積極性,但本身缺乏叢集的條件,應在鼓勵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為其參與叢集提供幫助。一是組織區域數字化、行業數字化和企業數字化的促進工作,引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透過平臺、演算法、服務商、專家、人才、金融等有利數字化轉型的公共服務,降低數字產業叢集的門檻和成本。二是明確企業參與叢集的目標方向。在接受數字化發展理念基礎上,透過不同路徑,推動縱向上形成數字經濟的產業鏈,橫向上形成數字產業的集聚規模,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數字產業增長引擎,培育和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建立共享的數字基礎設施。形成一個眾多合作伙伴圍繞新基建組成的生態系統,使各主體和競爭者之間都有機會共享資源和設施。四是為數字化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提供便利,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券,探索股權和債權相結合的融資服務。五是提供戰略策略諮詢和服務。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選擇參與叢集的不同途徑,或業務聚焦,或業務多元化,或拓展業務邊界,因企制宜,找到各自適合的策略措施。行業協會應為中小企業參與叢集,制定行業標準,規範市場行為。
在推進雙迴圈的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叢集
面對繁雜的國際格局,我國積極暢通國內大迴圈,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需要將過去以外貿導向的叢集轉變到雙迴圈導向的叢集,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在雙迴圈中促進數字產業在更大範圍更高質量上叢集。特別是全球化和數字化的世界,提升了各種資源的流動性和可用性,使得發展要素和資源更易於被獲取,連線門檻降低,產業組織和社會分工持續深化,多元主體參與的更大範圍的開放式合作正在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對於打通國內大迴圈,更好地連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著積極作用。
在雙迴圈的數字產業發展中,既要在豐富的實踐中規範我國特色的數字產業標準,又要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建立資料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推動資料資源開發利用,還要善於將內外標準相比對,清醒認識我國的優劣勢,重視數字經濟在國際競爭中的嚴峻挑戰。比如叢集不僅要與產業價值鏈直接或間接相關,更要企業誠信和合作願望基礎上的社會聯絡,僅存空間共享而無產業聯絡的產業園區現象,嚴格意義上算不上叢集。再比如既要重視數字經濟基礎指數,更要關注數字產業指數,儘可能透過數字技術應用,改善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在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中,分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資料,最佳化生產流程引數,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促使整體經濟在更少投入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產出,提升數字產業叢集的效率、貢獻和競爭力。(邵春堡)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