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故事會》“入侵”網際網路:編故事,有流量,也有錢

《故事會》“入侵”網際網路:編故事,有流量,也有錢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馮曉亭

編輯 | 鄧雙琳

隨著時代的發展,霸佔我們碎片時間的消遣方式也在日益更新。

短影片是時下當之不讓的“流量霸主”,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今年2月釋出的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路影片使用者規模達9.27億,佔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影片使用者規模為8.73億,佔網民整體的88.3%。

除了短影片外,五花八門的遊戲、各大網站平臺的小說……都成了我們打發時間的手段。其中緣由,無外乎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智慧手機成了大眾生活的必需品,這小小的一方螢幕彷彿有一種魔力,能讓人不知不覺陷入,並忘記時間。

手機成了我們如今日常休閒時光中必不可少的配置,但時光倒流至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彼時的大眾還不知短影片為何物,大部分人能夠想到的娛樂方式幾乎都是看電視和看小說。

其中,一本叫《故事會》的32開雜誌,成了消遣時間的“主力軍”。這小小一本雜誌幾乎隨處可見,家裡的廁所洗漱架上、臥室床頭櫃抽屜中、甚至學生某本教科書裡、務工人員的枕下,都能尋到一本不知翻閱過多少遍的《故事會》。在報刊亭裡,這本雜誌往往銷量名列前茅,在綠皮火車裡,《故事會》還經常和礦泉水、火腿腸、泡麵等食品一起陳列在售貨員的推車上。

可以說,在網際網路還未能普及數億網民的年代,《故事會》的地位堪比如今的抖音、快手。一篇篇大多隻有千餘字的短篇故事,相當於現在一條條几秒甚至幾分鐘時長的短影片。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是打發了人們的碎片時間。

屬於《故事會》的時代,終究還是過去了。很多過去《故事會》的忠實讀者,現在已有多年沒有在報刊亭前捎上一本《故事會》。

“《故事會》還有啊?我以為都停刊了,畢竟我愛看那會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80後唐慶告訴燃財經,在他上學那會,《故事會》風靡大街小巷,“你要說你有十幾本《故事會》可以隨便借,在同學堆裡立馬就立起了‘路人緣’。”

但自從唐慶畢業參加工作後,他的生活基本不再見那本消遣讀物的痕跡,“別說《故事會》了,報刊亭我都很少見到了。況且現在休閒娛樂方式那麼多,一臺手機就能解決,想看影片看影片,想看小說看小說,想玩遊戲玩遊戲。”

像唐慶一樣曾是《故事會》讀者,但現在都誤以為《故事會》已經停刊的人還有不少。但實際上,現在的《故事會》早就在迎合時代的浪潮,開啟線上訂閱和電子期刊訂閱的渠道。雖然動輒上百萬冊發行量的輝煌時刻已經成為《故事會》的過去,但《故事會》現在仍保持著數十萬的發行量,在傳統媒介日薄西山的當下,《故事會》仍能在眾多紙刊中佔據一席之地。

雖然《故事會》離我們的生活愈行愈遠,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又好像處處殘留著“故事會”的身影,此刻的“故事會”已經成了一個脫胎於雜誌本身的代名詞。

它可以用來形容遍地都是小作文的網易雲評論區是“網抑雲故事會”;也可以用來形容問答社群知乎上“分享你剛編的故事”是新一代故事會;微博大V們千餘字的記敘短文,也常被網友冠以“故事會”的名號。

《故事會》奉行多年的判斷好故事的標準,是“聽得進、記得住、講得出、傳得開”,如今,網際網路上雖然已少見這本雜誌的身影,但仍然處處都是“故事會”。

《故事會》,時代的“特產”

作為一本國民刊物,《故事會》的地位不可撼動。

這本首創刊於1964年的小冊子,至今已有近六十年曆史。在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那段“家家戶戶沒通網”的時光,也是《故事會》的高光期。其發行量在1985年2月曾達到過760萬冊的巔峰,在2007年雜誌的廣告收入也有1500萬。

“第一次接觸到《故事會》還是在學校附近的舊書攤上,原本只是隨手翻翻,但裡面的短篇故事太吸引人了,看久了攤主還會趕人,最後還是花了一角五分錢買了一本二手雜誌。”今年快50歲的王永峰,當年是《故事會》的忠實讀者,如今卻是一個“手機迷”,短影片代替《故事會》成了他休閒時光的“精神食糧”。

在得知《故事會》還未停刊且現定價為6元/本後,王永峰有些感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本《故事會》價格不超過5角錢,印象中只能在郵政局買到,但由於太受歡迎,經常一到貨就售罄了。我記得當時還和班上幾位同學一起湊錢訂了一年的《故事會》。”

就在當時還只有十來歲的王永峰流連於《故事會》裡的民間故事和懸疑連載時,一直藏在抽屜的《故事會》有天無意中被王永峰的父母發現,並以“不許看閒書”為由沒收。

《故事會》“入侵”網際網路:編故事,有流量,也有錢

然而,被沒收了的《故事會》,竟然也成了父母的床前讀物。“他們也覺得《故事會》好看,還問我在哪買的,第二天我爸就去訂了一年的《故事會》。後來,我們家還續訂了好多年,但自從家裡買了電視機後,原來兩天就能看完一本的《故事會》放上一個月也不見得翻完,家裡也就沒再續訂。”王永峰說。

沉迷於《故事會》的80後、90後也不少。生於1985年,曾紅絕一時的初代網紅“鳳姐”羅玉鳳,也曾是《故事會》的“忠實讀者”,在其打造“博才多學”人設時,就對外宣稱自己愛看《故事會》和《知音》,“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研讀的都是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

在2016年,羅玉鳳還在網上提過,當年自己為何愛看《故事會》和《知音》,因為“這兩本書在農村是最容易獲得的書籍”。

生於1986年的紫金陳,是熱播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原著作者,他也曾提過小說某些情節有受《故事會》影響,比如《隱秘的角落》一書中,朱朝陽買增高藥的橋段,與他小時候在《故事會》上看到的《長高秘籍》廣告從而想去買的情節如出一轍。

五條人樂隊在2019年發行的第五張專輯《故事會》,則更直接驗證兩位80後成員茂濤、仁科與《故事會》之間的感情連線。專輯《故事會》的靈感來源於雜誌《故事會》,無論是封面還是內頁,整體風格都有借鑑雜誌。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90後,按理說在娛樂消遣上有更多的選擇,但仍有不少90後的童年甚至青春期離不開《故事會》。

“我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就會偷看我媽的《故事會》,那時候認字也不多,但彩頁的笑話大概都看得懂。”今年剛大學畢業的彤彤告訴燃財經,在她上初中時,《故事會》還成了她夾在課本里的“秘密”,“雖然那時候已經有手機了,但是2G網路實在太慢了,而且流量也不夠用,當初聊QQ都不能發圖片。雖說可以看快取的小說,但還是《故事會》裡的小故事更吸引人。”

《故事會》的影響依然存在。即便現在有很多娛樂方式可以替代《故事會》,但在學校的晚修上,學生們四處傳閱的雜誌中仍有《故事會》的身影,在報刊亭較顯眼位置也能看到《故事會》。

《故事會》社長夏一鳴在2020年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所說:“現在閱讀的選擇變多了,網路、電視比較受歡迎,但我們在全國雜誌中,應該還是佔據主流地位的。”

但紙媒的沒落也成了不爭的事實。即便《故事會》還在市面發行的報紙雜誌中佔據一席之地,但影響力和傳播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故事會》是屬於過去那個娛樂消遣方式匱乏的年代的特有產物。

“故事會”成了代名詞

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是《故事會》的關鍵詞。

上至老翁下至孩童,都能捧起一本《故事會》沉浸其中。無論是曲折離奇的民間故事、古今中外的傳聞逸事、還是真情流露的情感故事,各種題材都能在《故事會》裡尋到。

故事的作者大都來自普羅大眾,《故事會》的內容選自投稿,主題積極健康、注重口語化是稿件的特點,但最主要是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核心,即“精彩的核心故事情節,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故事發展有出人意料之處”。

曾在《故事會》編輯部工作過的茂時也擔任過從大量徵稿中篩稿的工作,他直言,一開始工作時經常挑選不到符合《故事會》定位的稿子,“不是太文藝就是太深奧,一開始挑選的稿子可能更符合我的喜好,而不是讀者的喜好。”

“《故事會》最大的讀者群體是工人和高中生。”茂時直言,2010年前後,他在雜誌社工作的那段時間,《故事會》還遭到過許多聲討。“其實現在也還會有一樣的質疑聲,只不過越來越少人看《故事會》了,批評大多是內容越來越水,內容沒有以前精彩之類。”

茂時認為,其實《故事會》整體風格沒有改變,但讀者的認知在不斷提升,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環境也讓每個人每天都能接觸到新鮮事物,“也是由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故事會》的內容才顯得變得越來越無趣,網路上同質化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故事會》“入侵”網際網路:編故事,有流量,也有錢

唐慶也是近日經過紹興路歷史建築一帶才得知,原來《故事會》雜誌社地址是“上海市紹興路74號”,“和我一樣發出感嘆的還有好幾位遊客,大家都以為《故事會》停刊了呢。”

雖然《故事會》這本雜誌在很多人心目中已經“社會性停刊”,但是“故事會”一詞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常能聽到。“故事會”甚至已經成了一種文體,但凡是文字內容“編”的痕跡過重、且內容結構完整、可讀性強,都常常被稱為“故事會”。

比如,語文老師評價學生作文口語化嚴重時,會點評“行文太像故事會。”網站小編稽核小說,看到一些“口水文”、“無腦爽文”時,也會想,“怎麼越看越像在看故事會。”

各個內容平臺也都有“故事會”的痕跡。早期,貼吧被稱為“故事會”,那時候常常有人會在貼吧蓋樓分享自己的故事,寥寥千字就能完整描述出一個具有衝突、轉折、高潮的口語化故事。再往後,網易雲音樂、知乎、豆瓣……凡是涉及內容創作的平臺,都會被扣上一頂“故事會”的帽子。

故事會在網際網路大放異彩

江湖已經少見《故事會》的真身,但這並不影響“故事會”繼續在網際網路時代生根發芽。

在知乎的問答區,千字“故事會”隨處可見。一句“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的開場白,瞬間為接下來的個人奮鬥勵志故事營造好氛圍。但精英人士並非遍地都是,點進一位收入百萬、985畢業的精英使用者主頁,可能會發現該“精英”在早期的回答還是“高考只過專科線,選哪個專業好?”

編故事已經成了玩轉內容平臺的流量密碼。“我當過被城管追趕的小販、專科畢業但逆襲成功的‘成功人士’、喜歡極限運動的冒險女孩……”曾在各種平臺編故事獲取流量關注的衫衫說。衫衫靠編故事養起來的知乎賬號,已有大量粉絲。

能夠將“故事會”轉化為“流量密碼”,並以此謀利的平臺,不止近年來被戲稱為《故事會》“異父異母的兄弟“知乎。後起之秀小紅書的勢頭也不比知乎差。小紅書上的小作文裡,遍地白富美,人均一個愛馬仕,博主一邊分享著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一邊又在為某平價新品賣力吆喝。

《故事會》“入侵”網際網路:編故事,有流量,也有錢

圖 / 《故事會》官網

有些小紅書博主為了賺推廣費,常常洋洋灑灑幾千字,將自己生活困境現狀一一講述後,筆鋒一轉,提到自己某項身體特徵得到改善後,終於“水逆退散”。粗略一看是個不錯的小故事,轉折高潮一應俱全,但文末往往留個伏筆,“要想知道我怎麼改變的,我下次再寫文講講”。而這個“下文”,八九不離十是個“軟文”。

在打通電商渠道的短影片平臺,“故事會”也是一個流量秘籍。生動的傳聞逸事和民間小說可以改編為劇本,邀來幾位演員就可以進行拍攝;個人情感類專題也能編上一些故事引來觀眾……粉絲和流量紛至沓來的下一步,往往是帶貨變現。

能成全“故事會”文字內容成為引流利器的平臺,遠不止這些。虎撲、微博、微信公眾號……凡是涉及內容的平臺,都離不開“故事會”。因為網際網路本就是一個虛擬世界,編織著一個個故事,這些精美包裝過的故事成了吸引流量的利器,而流量則等同於金錢。

用杉杉的話來說,“故事會”文字,就像口水文,很容易創作也很貼近看客生活,而且在網際網路平臺創造的“故事會”遠比過往媒介時代更有價值,“按照《故事會》雜誌的稿費標準,400元/千字,一篇入選的故事稿費只有一兩千元,但在網際網路,一則‘故事會’創造的價值雖然無法衡量,但必然不差。”

正如老主編何承偉在2003年慶祝《故事會》創刊40週年大會上所說,“故事作為一種口頭藝術,將與人類語言共存,只要人會講話,故事這種藝術就會存在下去。”

所以,“故事會”不會消失,只是換了種呈現方式。

資料參考:

當初火爆全國的《故事會》,如今依然在講故事,來源:新聞晨報

*題圖來自於視覺中國。文中唐慶、王永峰、彤彤、茂時、杉杉為化名。

*免責宣告: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分類: 科技
時間: 2021-09-19

相關文章

月光撞見—曾經,我編了一個故事,我說

月光撞見—曾經,我編了一個故事,我說
校園裡的喧鬧聲越來越遠,只聽見單車上的鈴鐺叮鈴鈴地響著,只見梧桐葉的影子一片一片地在風中,落在地面,落在他們的身上.果然,人行走在風中,風一吹,便什麼都幹了.衣服,鞋子,頭髮,迎面而來的暖風,將他們吸 ...

打破流量割據,擁抱競爭,讓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再出發
在2021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前夕,我國三大監管部門先後為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健康發展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 9月13日,工信部在國新辦組織的新聞釋出會上,對要求網際網路企業解除網址連結遮蔽,實現互聯 ...

綠葡萄的故事

綠葡萄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她的媽媽病了,病得快死了,小女孩很傷心,天天陪在她媽媽床前.中秋節到了,晚上,圓圓的月亮升了上來,小女孩獨自一人在自家院子裡向月亮跪下來祈禱:月亮婆婆,求求你救救我媽媽吧.說著 ...

民間故事:旱腳魚

民間故事:旱腳魚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解鑑筆記小說<益智錄>,翻譯時稍有改動. 在薊州城有一個老漢姓鄧,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鄧誠己,老二叫鄧誠物.鄧老漢死後,家產被兩個兒子分了,老大鄧誠己分的房屋錢財,和弟弟 ...

青未了丨故事會:老虎背媳婦

青未了丨故事會:老虎背媳婦
老虎背媳婦 文/王全寶 人說這個小王二怪大膽,混名字叫王二大膽.整年價上山打獵,光吃那野物.就他娘倆.他打野豬什麼的,見雀都能打著. 今回巧了,颳大風.他上山南石板崖跟躺著曬日頭.逛了一天,連個小兔也 ...

張一鳴與騰訊戰鬥並突圍的秘訣:不急

張一鳴與騰訊戰鬥並突圍的秘訣:不急
"這不是一個結束,這甚至不是一個結束的開始,這最多隻能算是一個開始的結束." 來 源 | 和牛商業(ID:heniucaijing) 作 者 | 黃彩霞 編 輯 | 牛叔 2021 ...

騰訊、阿里們築起的牆,終究還是要拆了

騰訊、阿里們築起的牆,終究還是要拆了
· ·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正展開一場全面的"破壁行動",其影響之深遠,可能三年後才能全面展示. 9月9日下午,工信部對遮蔽網址連結的問題作出行政指導.會上,工信部提出有關即時通訊軟體 ...

紅燒肉事件

紅燒肉事件
公司新來的廚師胖二燒的紅燒肉公那是一絕,楊易冒著減肥大業前功盡棄的危險,連續三天排隊也要買來吃.今天中午到食堂一看,別的飯菜前面又是人丁稀少,而紅燒肉的視窗前卻人頭攢動,楊易心裡一涼:看來今天只能吃燜 ...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蹦迪,亞歷山大帝國消失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蹦迪,亞歷山大帝國消失了
說個實錘. 先來說一則訊息,有關中國考古走出國門的好訊息,中烏聯合考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6年起,烏茲別克邀請我國聯合考古,本來只是修復幾棟古建築,但我方考古隊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搞清楚大月氏.康 ...

那個37歲把公司賣給馬雲,套現300億的年輕人,如今怎麼樣了?

那個37歲把公司賣給馬雲,套現300億的年輕人,如今怎麼樣了?
他,大學沒畢業就給自己立下了明確的目標,不能一輩子為別人打工,必須要創業當老闆:他,準確抓住了網際網路的時代風口,創辦UC優視,旗下UC瀏覽器.UC樂園成為上億使用者的寵兒. 2014年,他又促成了中 ...

她造出美國首枚核彈,拿到中國第一張綠卡,為何卻在中國農村養牛

她造出美國首枚核彈,拿到中國第一張綠卡,為何卻在中國農村養牛
1953年7月份,一篇"一個逃掉的原子間諜"美國雜誌文章,在世界上掀起了波瀾. 文章中所指的原子間諜,便是美國人寒春.她參與了美國首枚原子彈製造,掌握著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機密. 然而 ...

“牛逼”這個詞你經常用,但你知道起源嗎?

“牛逼”這個詞你經常用,但你知道起源嗎?
"牛逼"這個詞大家都在說,可是你知道它的出處嗎? 大家好,我是編故事的星海哥.至於這個詞的出處,星海哥不辭辛苦,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終於有了解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話說據不知名的 ...

思維能力很重要,抓住3-7歲的關鍵期及早培養,孩子以後學習不愁

思維能力很重要,抓住3-7歲的關鍵期及早培養,孩子以後學習不愁
一個孩子是否具有較強的思維力,就在於他是否能夠積極地去思考問題.在學習上,有的孩子一看到題目就去寫,結果卻是錯誤的.還有的孩子看到題目覺得很難,就覺得自己不會做,也就不再思考了.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 ...

Qing聽丨“我是從哪裡來的?”面對孩子的疑問你該怎麼答?這裡有答案

Qing聽丨“我是從哪裡來的?”面對孩子的疑問你該怎麼答?這裡有答案
"我是從哪裡來的?"很多孩子都會問爸爸媽媽這個問題,面對孩子對生命的好奇,父母往往就開始編故事,比如"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從醫院裡抱來的" ...

《紅樓夢》|賈府的不分嫡庶告訴我們:關於嫡庶,別被影視劇騙了

《紅樓夢》|賈府的不分嫡庶告訴我們:關於嫡庶,別被影視劇騙了
<紅樓夢>中賈母掰謊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情節,作者借賈母之口,告訴讀者一個殘酷的現實:"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汙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 ...

是你的要求破壞了孩子的作文

是你的要求破壞了孩子的作文
語文3456年級上冊課文分析 小學低段同學剛開始寫作文,一般樂於從故事開始. 故事對人很重要,有人就有故事.現在考證出來,10萬年前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故事實在是人發展的工具,人不可能離開故事.舉一 ...

日常使用造成的沾汙、開裂和磨損,傳達了人類生活的溫暖痕跡 | 9月滬京展覽推薦

日常使用造成的沾汙、開裂和磨損,傳達了人類生活的溫暖痕跡 | 9月滬京展覽推薦
記者 | 陳佳靖 林子人 編輯 | 林子人 [上海] 空山基:大都會 展覽時間:6月18日-11月21日 展覽地點:昊美術館 門票:150元(通票) 日本藝術家空山基擅長用噴槍技術創造出一系列機器姬形 ...

一些很好笑很好笑的童書

一些很好笑很好笑的童書
在讀者朋友們參與一起推薦的這份幽默童書書單裡(入群可加書評君微信kanbooksa),有的滑稽逗樂,有的不按常理出牌,還有的放大人們不注意的小細節來製造笑點.與那些功能性較強的繪本不同,它們沒有什麼大 ...

股民貓奴的自述:股海沉浮,知足常樂

股民貓奴的自述:股海沉浮,知足常樂
小路圖文原創 剛剛收到頭條問題提問:我哥哥炒股虧了十多年,但他還是總覺得自己行,聽不進一點意見,不肯收手,怎麼辦?本來想在問題內回答,但是又覺得要說的應該不少,不如寫篇文. 首先,要證明一下自己是有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