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不久前,德國海軍“巴伐利亞”號護衛艦駛入南海,這是近20年來德國軍艦首次到南海活動。德海軍司令舍恩巴赫稱,中國海軍軍力“爆炸式”增長“令人擔憂”,德將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和防務參與。他甚至還說,德海軍“有權穿越臺灣海峽”。德國不遠萬里來亞太秀肌肉,到南海炫耀武力,甚至蹭臺海熱點,想要幹什麼?
無非就是“刷存在”,“求關注”,擴大自身影響。德國視亞太地區為未來世界的權力中心,2020年出臺“印太政策方針”,亮明入局“印太”的姿態。英國、法國等歐洲大國都已先後到南海走秀,作為歐盟大國的德國自然不願缺席。雖然近年來德國海軍裝備嚴重老化,並且頻爆醜聞,但德國仍然派遣其為數不多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巴伐利亞”號遠渡重洋到南海,生怕來晚了分不上一杯羹。
向美國表忠心,德國也不能太落後。這些年,美國拼盡力氣動員全球盟友到亞太圍堵中國,不時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德國。作為美國“最緊密的夥伴”,德國自然不能讓美國失望。就在進入南海前,“巴伐利亞”號還同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4國海軍舉行海上多邊聯合演習。德左翼黨痛批德艦行動是“純屬迎合美國反華政策的軍事附和”。德國民眾更不買賬,“我們的軍艦跑到亞太完全是勞民傷財!”甚至有網民挖苦稱,“如果真要維護價值觀,德國軍艦應該開往地中海救助難民。”德國的忠心得到美國怎樣的回報呢?前有默克爾總理手機竊聽門,後有“北溪二號”專案被美國製裁,難怪德國民眾呼籲政府不要盲目跟風美國。
德艦在南海展示武力,暴露了德國擴充軍備的野心。2014年德國政要在出席慕安會時就公開宣稱,“德國必須時刻準備,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更早、更果斷且更實質性地投入”。北約渲染的“中國安全威脅”、歐盟鼓吹的“地緣政治委員會”,恰是德國用來擴充軍備、加大域外軍事存在的藉口和幌子,但拿遠在數萬公里之外的中國當幌子未免太過牽強了吧。
南海向來是自由之海。每年十幾萬艘商船從南海安全順利通行,從沒有一艘遇到過航行自由問題。中國一直是南海和平穩定的維護者,同地區國家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一些域外國家總打著“維護航路穩定”的旗號大搞軍演和“航行自由”活動,它們才是南海穩定的破壞者。德國還是不要到南海來蹚渾水,這樣做在地區不得人心。
西方列強“炮艦外交”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極限施壓、拉幫結夥都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腳步。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德國如果想透過“碰瓷”臺灣問題刷存在感,不但不明智,而且很危險。這麼做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還會讓人回想起德國曾經對華的殖民主義行徑。
一艘德國軍艦在南海掀不起什麼風浪,但它會勾起世界人民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回憶,損害的是德國在戰後苦心經營的國際形象和周邊國家的信任。德國不應忘記曾給世界帶來的傷痛,與其跨越半個地球“耀武揚威”,還不如聚焦國際合作與全球發展,真正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些作用。(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