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26日,我國南海海域闖入一批不速之客。數10架美國戰鬥機在海南上空盤旋,並尾隨騷擾我國商船以及護航炮艇。我軍兩架巡邏機聞訊而來,對這些肆無忌憚的戰鬥機發出警告,予以驅逐。
此時沒有任何徵兆,這10多架戰鬥機突然發動攻擊。由於事發突然,我軍巡邏機沒有防備,只能倉促應戰反擊,戰鬥剛開始就呈現一面倒趨勢。
在敵眾我寡,敵人佔據先手的情況下,我軍一架巡邏機率先被擊中,落入茫茫大海之中。另一架巡邏機見勢不妙,為了儲存有生力量,踏上了撤離路線。可對方依舊窮追不捨,沒堅持太長時間,這架巡邏機也慘遭不測,兩名飛行員在這次戰鬥中英勇殉國。
在這場偷襲中嚐到甜頭的敵人沒有撤退,又轉過頭來,對海上我軍護航艦艇發起攻擊。正是因為兩名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時間,讓我軍做足了準備,隨即對來犯敵機發起猛烈還擊。敵軍見戰機已失,無法進一步取得戰果。繼續戰鬥,很可能會被全部擊落,只能悻悻而逃。這場中美海南空戰因何而起?結果又最終怎樣了呢?
是誤會還是另有蹊蹺?
建國初期,退逃臺灣的蔣介石,為了達到“引發亂局,趁機反攻大陸”的目的,先後派出大量臺灣間諜,滲透進大陸內部搞破壞。與此同時,蔣介石還抓住了我軍海空力量薄弱的空當,從美國方面購置了一大批飛機,將飛機上代表國家資訊的標識全部抹掉,以此作為間諜機,在我國領空進行偵查和破壞活動。
為了防止國民黨間諜的滲透,也為了保護我國的領空安全,我軍經常會派出飛機,在沿海地區以及南海空域進行巡邏偵察。
因為早就清楚了蔣介石這種渾水摸魚的做法,所以在我軍的潛意識裡,凡是沒有任何標識的飛機,都是國民黨的間諜機。遇到這些不明來歷的飛機,我軍普遍的做法就是先對其進行喊話勸離,如果對方不聽勸阻,必要時我軍會對其採取強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直接將其擊落。
然而正是在這樣謹慎的情況下,意外發生了。1954年7月23日,我軍兩架巡航拉-11飛機像往常一樣在南海正常巡邏,突然發現前方不遠處飛來一架飛機,距離我軍巡邏機越來越近。經過仔細辨認,這架不明身份的飛機上面沒有任何代表身份的標識,我軍飛行員立馬生出警惕心,難道又是國民黨的間諜機前來搗亂?
而對於我軍巡邏機的出現,對方沒有給出任何回應,依舊不急不慢地往前行駛著。按照非友即敵的原則,我軍飛行員已經將對方視為敵人。為了維護祖國主權,捍衛國土安全,沒有任何猶豫,他們直接對準這架飛機展開攻擊。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對方飛機的駕駛員立馬操縱拉桿躲避。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我軍兩架飛機非但沒有停止攻擊的意思,反而從兩側發起了交叉攻擊。兩分鐘後,這架疑似敵機的機身被打出一個大洞,油箱也被擊破。直到確定對方飛機遭受重創,冒出黑煙並緩緩下沉,已經沒有任何飛行能力,我軍巡邏機方才放心地離開,回返基地向上級報告了此事。
兩位飛行員沒想到的是,這架飛機並非來自臺灣的間諜機,而是隸屬英國的一架軍用機改裝的民用客機。幸運的是,這架客機沒有當場墜毀,而是緩緩地降落在了南海的海面上。直到我軍巡邏機不見蹤影后,他們才在海面上放出救生艇,開始了一系列的搶救行動。
令我國沒想到的是,這一件再正常不過的驅逐“敵機”行動,給自己惹來了一場麻煩。
原來,這架英國客機在被攻擊前,機組的工作人員已經預料到可能會有意外發生,提前向當時駐紮在香港的英軍部隊以及周邊其他同盟國部隊發出了求援訊號。只是還未等到援軍到來,這架客機便已經被擊落。於是得到訊息的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紛紛趕來參與救援。
據當事人員回憶,飛機受到攻擊後,機艙玻璃被當場打碎,飛機上部分人員也死在了這場交鋒中。待飛機迫降在海面之後,機艙裡8名倖存者,在海面上漂流了很長一段時間。
救援機群一共來了三批,最先來的是駐紮在越南的法國巡邏機。但由於當時環境條件惡劣,海面狂風大作,大浪滔天。為了保證自身的安全,他們沒有成功救援,無奈之下轉身離開。
第二批來的是在香港的英國水上飛機救援隊。但由於環境以及技術原因,這次救援行動也不得不宣告失敗。
第三批他們求援到了裝備更加精良的美國救援隊。美國救援隊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順利完成救援,將倖存者成功解救出來。
而先後前來救援的三方機組,全都沒有將此事告知中國。所以直到救援完成後,我國都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直到第二天,英國方面對我國的這種行為提出了嚴重的抗議,甚至還派出駐華首任代表杜威廉與我國相關負責人員溝通,要求我國對此事給出一個合理解釋,並進行對應的賠償。
細究因果,各有對錯
針對此次事件,我國也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發現並非一方的責任:
首先有英國客機方面的問題。英國這架客機原為軍用DC-4空中霸王運輸飛機,在二戰落幕後,為了物盡其用,它被改裝為民用客機用來載客。可在改裝過程中,這架飛機的機身上並沒有塗抹上明確的國籍標識,這種飛機很容易被誤判為間諜飛機,從而產生摩擦。
另外,早在飛機出發前,航空公司便已經收到提醒,由於國民黨的破壞行為,這條飛往香港的航線多有摩擦,十分危險。客機非但沒有提高警惕意識,在遇到我軍巡邏機後,仍然傲慢的不理不睬,從而造成了我軍誤判,直接向這架飛機展開攻擊。
其次是我軍方面的問題。當時我國空軍剛建立不久,整體制度並不完善,尤其在對外國飛機的應對方面,存在部分漏洞。而當時執行任務的巡邏機是由廣州急調來的,涉外法律方面並未進行培訓。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軍飛行員並沒有仔細判斷,耐心溝通,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在中英兩國溝通時,我國秉著自身有錯在先的態度,向英國方面誠懇道歉,並做出了61萬英鎊的賠償。另外,負責空軍地面指揮的一位師長受到紀律處分,兩名涉事飛行員也受到了一定的處罰,其中率先開火的飛行員被判刑一年,另一名飛行員則是關禁閉一個月。
對於這種處理結果,英國方面是比較滿意的。當時以香港為視窗,中英兩國交流頻繁密切,考慮到和平發展的主旋律,兩國都不希望因這次烏龍事故產生過度摩擦。
美軍野心破滅,事件真相大白
可就在中英進行協商的同時,一些不明就裡的西方媒體卻趁機鼓吹陰謀論,他們公然宣稱:
“這次事件其實是中國進行的一次有計劃的襲擊事件。因為在飛機迫降的海域附近,發現了蘇聯的核潛艇,中蘇雙方事先是知道飛機上有英美兩國重要人員的,所以才策劃了這場陰謀。”
趁輿論不斷髮酵的同時,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開始了自己的小動作。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第一時間產生了搞事情的想法,並逐步勸說美國軍方,最終在總統艾森豪威爾的預設下,美國航母開向中國海域施壓。
同時美國國防部長威爾遜對外宣稱:“如果美國受到中國威脅,將會毫不猶豫進行反擊。”至此,中美空戰一觸即發。而美國之所以會如此積極做出這樣的舉動,自然也是有其目的的。
第一,美國想報復中國在朝鮮戰場的勝利,打擊我國的國際地位,提升自身的國際威望。1953年,朝鮮戰場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被我軍徹底打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了字。這場戰爭讓我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奠定了國家數十年穩定發展的基礎。
但美國並不甘心,所以趁此機會開始向中國發難,意圖挑起事端,增加自身的國際影響力,並尋找機會,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
第二,美國希望加大中英矛盾,增強反華聯盟的凝聚力。在兩極爭霸中,我國奉行一邊倒政策,是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一員。由於嚴重損害的美國利益,因此受到了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封鎖。
可由於當時香港仍在英國手中,以此為視窗,我國國內市場向英國全面敞開,兩國關係逐漸升溫,西方反華同盟產生裂痕。美國自然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對於我國誤擊英國客機一事,自然要無限放大,以加大中英矛盾,完全封死我國。
於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在英國客機墜機後的第三天,打著尋找英機倖存者的口號,美國派出菲律賓號、大黃蜂號開進我國海域。趁我軍不備,對我國巡邏機突然發動襲擊,我國兩名優秀的飛行員不幸犧牲。
對於美國如此挑釁,我國為什麼沒給予有力反擊呢?
當時抗美援朝戰爭剛剛結束一年時間,國內仍處於百廢待興、急需發展的時期。而且在武器方面,我國還沒有研製出原子彈、導彈等裝置,並沒有足夠震懾美國、英國等大國的絕對實力。一旦再次燃起戰火,我國將難以承受其中的損失,甚至會失去追趕英美等國家的機會。
所以只要不是涉及到主權領土等核心問題,面對國際強權的打壓,我國當時的舉措是儘可能地避讓。甚至早在空戰事件的一個月前,面對美國飛機在中國領海附近的挑釁行為,偉人給出了明確方針:“儘量避免衝突,不要向美軍先開炮,只取守勢。”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美國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向我國挑釁。
當然,當時我國的國際地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面對我國就此事在國際上發起的抗議,以及英國方面的和解態度。美國只得適可而止,於7月30日徹底退出了我國海域。
妥善處理,深刻反思
這是一場載入史冊的衝突,雖然規模不大,但同樣悲壯。我國兩名解放軍飛行員以生命為代價,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再次回顧此事,當時沿海環境複雜,兩名飛行員的行動,也是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從我國的安全利益出發做出的。雖然有些莽撞,但也未嘗不是在盡應有之責。試想,如果當時這架飛機並不是客機,而我方人員沒有采取必要的行動制止,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國的實力不夠強大。這些屈辱也成了鞭策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們的農業足夠養活全國人民,我們的工業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
軍事實力方面,1960年,我國第一顆導彈東風1號便成功發射;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正是在這種不斷進步中,我國逐漸走向世界強國之列,開始有底氣說出這句話:“我們不欺負別人,也絕不會再讓別人欺負我們!”正是由於我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當年的屈辱不會再出現。
身為祖國的中堅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國家的進步奉獻出自己的力量。積少成多,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中國將更加強盛,也將完全擺脫強權桎梏,創造一個更加自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