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身在延安的黨中央突然發現,資源豐富的東北是一片空白,八路軍的正規部隊必須迅速搶佔東北,搶佔戰略制高點。毛主席甚至說,哪怕是全國的其他解放區都丟了,只要有東北,就有了鞏固的基礎,就有了勝利的希望。
中央真的是高度重視東北,從全國戰場抽調大批精英去東北,從延安抽調了彭真、陳雲、張聞天等3位政治局委員,還有很多中央委員,命令羅榮桓幾乎把山東軍區的大部分家當都帶到東北去。
羅榮桓本人也離開了戰鬥了七八年的山東。從延安去的林彪,和羅榮桓搭檔,成為東北戰場的領軍人。在往東北調兵遣將的過程中,有3大名將居然“半途而廢”,本來也接到了去東北的命令,卻最終沒有去成。
第一位是聶鳳智。抗日戰爭時期,聶鳳智跟隨許世友戰鬥在膠東地區,是許世友麾下的主力戰將,擔任第五旅旅長。山東離東北最近,當時大部分山東八路軍將領都跟隨羅榮桓去了東北。
聶鳳智也接到了中央的命令,他本人也很想去東北,因為那裡將有很多大仗要打。聶鳳智一向認為,將軍的搖籃在戰場,他後來寫的個人回憶錄就以此命名。去東北可以大展拳腳。
可是許世友不願意讓他走。中央有命令,許世友也有辦法,他說聶鳳智得了急性肺結核病,雖然病情穩住了,但是暫時無法動身。同時,許世友讓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吳克華代替聶鳳智去了東北。聶鳳智就這樣“被調包計”,留在了山東戰場。
第二位是楊得志。劉鄧大軍第一縱隊組建,最初的司令員是楊得志,蘇振華是政委。遠在延安的毛主席非常重視這支部隊,曾經親自電令,楊蘇縱隊要迅速補充到十個團,形成2萬人的兵力,10天后動身前往錦州、瀋陽。
(楊得志蘇振華)
可是這支部隊遠在晉冀魯豫地區,距離東北有點遠,因為組建了很多新兵,路上有掉隊和逃亡的現象。剛走到晉察冀軍區,國民黨已經率先搶佔了山海關和錦州。
山海關丟了,要從陸地上進入東北,已經很困難了。中央只好改變計劃,命令楊得志蘇振華改歸晉察冀軍區指揮。這樣,楊得志就留下了華北戰場,而蘇振華又返回了劉鄧大軍中。楊得志也沒有去成東北。
第三位是葉飛。葉飛是華東戰場的將領,1945年11月,他也接到了進軍東北的命令。中央還專門組建了遠征軍,由葉飛擔任司令員,賴傳珠擔任政委,向東北挺進。
當他們走到山東境內,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也是因為國民黨已經佔領了山海關,堵死了陸上通往東北的道路。葉飛只好留在山東戰場,加入陳毅領導的山東野戰軍序列。
聶鳳智,楊得志,葉飛,三大名將,都錯過了東北戰場。那麼,我們要問了,如果他們真的去了東北戰場,會得到重用嗎?楊得志肯定不用說了,他是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的將領,林彪羅榮桓的老部下了。
楊得志如果去東北,肯定會得到重用的,也會成為東北野戰軍的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兵團司令員。當然了,他留在華北,取得了同樣的成就,是華北戰場中流砥柱式的將領。
另兩位的情況有點不同,聶鳳智是紅四方面軍的將領,葉飛沒有參加長征,長期偏居南方,和陳毅粟裕一樣,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他們都不是林彪羅榮桓的老部下。
可他們都是很能打仗的戰將。安得猛士征戰四方,東北戰場需要他們這樣的戰將,慧眼識英的林彪不會不重用他們。估計他們也能當上縱隊司令員,甚至兵團司令員。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聶鳳智留在山東戰場,更能發揮他的作用,他是許世友的老部下,許世友對他的打法比較熟悉,聶鳳智也熟悉山東戰場的情況,歷史證明,許世友把聶鳳智留下來是正確的,在整個山東的解放戰爭中,尤其是在解放濟南的大戰中,聶鳳智立下了赫赫戰功。
把葉飛留下來也是正確的。葉飛熟悉華東的情況,又是陳毅粟裕的老部下,跟著陳毅粟裕,更能發揮葉飛的優勢。如果去了東北,林彪不一定熟悉他的打法,還需要一定時期的磨合,不利於整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