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手機、電腦、平板等一系列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以後,我們的生活節奏,明顯變化快了,而且也忽視了很多東西。
比如說24節氣,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別說是00後了,就是90後小時候上學背過的東西,都未必記得。
以至於24節氣都快被我們給遺棄了,但是24節氣屬實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且被寫進了曆法中。
這24節氣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我的祖祖輩輩在長期的農業社會勞作和發展中,為了掌握農時,順應農時總結出來的一套實踐性非常強的純經驗性知識體系。
其實最早在春秋以前,祖先們就用土圭測日影法,測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時。
到戰國時期的時候,開始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等份,每隔十五天為一節氣。
到秦漢階段,二十四節氣就被完全確定下來了,到如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的大概原理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這個黃道其實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太陽從黃經0°開始,也就是立春出發,每變化15°,地球上就會對應出現一個新的氣候變化,直到360°以後,又重新回到最開始的氣候情況,也就是立春。
另外我們傳統文化非常重視禮節和禮儀,每一個節氣都對應了一件民俗,我們叫做“歲事”。
歲事就相當於非常隆重的告訴,接下來要進入哪個節氣了。
比如立春時節打春牛,清明時節祭主等都是“歲事”。
除了歲事以外,很多地方還把24節氣編寫成了當地的民歌,代代相傳。
除了民歌以後,還有配套的傳說故事,比如穀雨的來歷和傳說。
穀雨,表面含義就是播谷降雨。
相傳在唐高宗年間,黃河發生了決堤,四處奔湧的洪水,到處淹沒村莊。
當時在曹州有一個水性特別好的年輕人,名叫穀雨,大水來臨時,他把自己的母親送上城牆,然後跳入洪水中就去救人,接連救起了十多位鄉親。
正在穀雨筋疲力盡,突然發現在洪水中還有一束牡丹花飄飄浮浮,起起落落,就像一個少女,好像在呼救。
穀雨趕緊不顧一切,又跳進水中去救。
後來,穀雨的母親得了重病,四處求醫無果,突然這麼一天一個少女來到穀雨家中,並且幫穀雨的母親把病給治好了。
就當穀雨要感謝少女的時候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女子了。
最後在鄰居家中發現了一支特別大的牡丹花,和自己當初救的那個牡丹花,和來家中給母親治病的少女長得一模一樣。
而且每年到了當初穀雨救那個少女的時候,那朵牡丹花就會開得非常嬌豔。
後來鄉親們為了感謝穀雨救了眾多鄉親,就把牡丹花開的時節定為穀雨。
而且24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特殊禮儀和民間傳說故事。
我們的24節氣系統非常的完善,既是歷史和文化的沉澱,更是民族的瑰寶。
你有哪些有關24節氣的民俗故事,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