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殷思源
因為微訊號太多,已經很久沒有翻過朋友圈了。前天在高鐵上,網路訊號非常不好,什麼也幹不了,就乾脆讓自己打了個盹,翻看了半小時的朋友圈。
煙火氣十足的生活裡,大多數朋友都在感嘆生活的不容易,也都在試圖找尋生活裡那些哪怕很細微的美好。
突然想到很久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觀點:快樂是需要尋找的。
那怎樣才能真正找到生活裡,那份屬於自己的快樂呢?
— 1 —
環境的力量,經常被人忽視
很多人都知道運動之後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使人感受到愉悅和快樂。但為什麼很多人不去堅持運動呢?
也許是因為運動的過程太煎熬了,又或者是因為邁出第一步太難了,如果形成習慣以後,也許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即使成功邁出了第一步,還是很容易中途放棄的。
那該怎麼辦?
心理學給出的答案是:打造一個刺激你做出特定行為的環境。
就像,到了臥室就想睡覺,到了辦公室就應該工作,到了餐廳不自覺肚子就會餓。
在一個人的感性意識裡,對這種環境很敏感。總是能夠感受到環境暗示的行為線索,並照著這個行為線索行事。
現在,你是不是有點明白,為什麼晚上下班回家之後,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追劇,結果看完一集又一集,一轉眼就已經二半夜了。自己明明制定好的學習計劃,怎麼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呢?
原因就是,這個環境不對。
那怎麼辦?
— 2 —
生活中的快樂,本質上只有這兩種
之前在網路上看見一句話,越想越有道理:晚睡是因為我們不肯面對失敗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那怎樣才能讓自己心甘情願地早睡呢?
那就是真正獲取快樂,感受到充實。
心理學研究發現,生活中的快樂,本質上只有兩種:消費型快樂和創造型快樂。
在消費型快樂裡,你消費的是別人創造的產品,滿足的是表面上的感官刺激。比如:追劇、聚餐、KTV等。
在創造型快樂裡,你是透過自己的才能,創造自己的產品,比如:工作、寫文章、做一項研究等。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體會到一種深刻的成就感,一種自己正在變得更好的感覺。
你一定發現了,我們明明知道創造型快樂是更好的選擇,但總是很難堅持,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創造型快樂是理智的快樂,而消費型快樂是感官的快樂。
要想從消費型快樂轉換到創造型快樂,就需要說服自己的感性,打造一個“創造型快樂”的環境。
— 3 —
怎樣打造屬於自己的環境
人始終是社會性動物,如果在一個空間裡,別人都在埋頭工作,你自然也會努力工作。
所以,很多人都說,高中三年是自己人生最努力的時光。那就是因為每人都在努力學習,把與高中相關的所有環境都變成了這樣的氛圍。
很多知名高校也有這樣的研究成果:學霸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而且他們最常去的地方是圖書館和自習室;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拖延症嚴重的學生,通常更喜歡在宿舍躺平。
很多職場精英,能去辦公室辦公就不在家裡的書房辦公,也是同樣的道理。
寫在最後的話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作和娛樂的距離只有關閉word和開啟瀏覽器的距離,這其實是很難抵禦住誘惑的。
所以,如果想得到創造型的快樂,一定要在熟悉的環境裡做習慣的事,習慣會形成穩定的心理預期,進而會鞏固習慣的行為。
在這個環境裡,你做的事情越純粹、越持久,這個環境對你的影響就越大。
祝福你,能享受消費型快樂,也能駕馭創造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