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部落是我國蒙古族的一個古老的部落。明朝末期,由於蒙古族各部之間征戰不斷,土爾扈特部被迫西遷,在伏爾加河流域一帶遊牧。雖然遠在萬里之遙,土爾扈特部卻始終與祖國保持著聯絡。
清順治七年(1650年),土爾扈特部派遣使者與建立全國統治不久的清王朝取得了直接聯絡,並與清王朝之間一直保持著往來。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派出圖理琛使團慰問土爾扈特部。在宴請圖理琛使團時,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說:“(土爾扈特部)衣服帽式,略與中國同;其俄羅斯乃衣服、語言不同之國,難以相比。”有清一代,土爾扈特部頻頻向清政府遣使朝覲,萬里長路,驛馬不絕。
清乾隆三十五年臘月(1771年初),身處異鄉的土爾扈特部決意東歸。首領渥巴錫率部眾3萬多戶、約17萬人開始了行程萬餘里、迴歸祖國的偉大壯舉。
一路上,土爾扈特部穿越險峻山川、浩瀚沙漠,歷經艱難困苦,經過半年,終於抵達伊犁河流域,回到祖國懷抱,但一路損失嚴重,“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土爾扈特部東歸讓乾隆皇帝十分高興,他對土爾扈特人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讚揚,並對他們的生產生活進行了周到細緻的安排。同年秋,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多次接見並宴請渥巴錫等人,渥巴錫將祖傳腰刀進獻給乾隆皇帝。為了紀念土爾扈特部東歸,乾隆皇帝還特別命人在承德避暑山莊外的普陀宗乘之廟前,豎立《御製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塊石碑。
土爾扈特部不畏艱險迴歸祖國,不僅是我國曆史上一樁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也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奇蹟。土爾扈特部雖然離開故土一個半世紀之久,但始終在情感上和文化上保持著與祖國的血肉聯絡,後來萬里長途毅然東歸。正是各民族對祖國的強烈認同,推動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
迴歸祖國後,土爾扈特部眾主要生活在新疆、內蒙古、青海一帶。他們和當地各族人民一起內勤耕牧,外御強敵,為開發和穩定我國西北邊疆、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北承德參觀《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時說:“土爾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終還是義無反顧要回到祖國,這真正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力和向心力。”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微訊號:tongzhanxi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