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 吳 旋
發現自己聽力下降時,不少人常懷疑是不是聽神經或鼓膜出了問題。實際上,這也可能是耳垢太多,把聲音堵住了,或者是長了中耳膽脂瘤。
在耳鼻喉科,中耳膽脂瘤是常見病、多發病。雖然有“瘤”字,但是一種良性病變,常發生於外耳道、鼓室以及乳突,可表現為耳道間歇流出臭膿液、鼓膜穿孔和聽力下降。
正常情況下,外耳道及鼓膜存在上皮結構,每天會有角化物及碎屑不斷更新、脫落,但外耳道可透過自淨功能主動向外排出。一旦這種功能減弱或喪失時,廢屑無法排出,逐漸堆積成囊狀結構,便會形成膽脂瘤。
膽脂瘤可分為先天性、後天性兩種。先天性膽脂瘤是胚胎期外胚層組織的遺留,常出現在鼓室、乳突或巖部。後天原發性膽脂瘤是分泌性中耳炎後遺症之一;繼發性膽脂瘤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導致的中耳黏膜鱗狀上皮化生有關,臨床中較為常見。
雖說不是瘤,但也不能留。中耳膽脂瘤會逐漸堆積增大,壓迫並腐蝕周圍骨質,並向鄰近組織擴散,嚴重時可出現眩暈、面癱、耳聾、腦膿腫、腦膜炎等顱內外併發症。因此,診斷膽脂瘤後,需儘早手術清除。
為了躲開膽脂瘤,生活中要遠離噪聲環境;保持耳部清潔,洗頭、洗澡時避免耳道進水;預防感冒,勿用力擤鼻。膽脂瘤術後3個月內避免頭部劇烈、快速甩動,尤其是做了聽力重建的患者,以免造成聽骨移位;不要坐飛機或進入高速電梯等氣壓快速變化的環境,以免造成鼓膜內陷。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