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科普育兒知識這麼久,留言區陸陸續續有不少家長在問同一件事——要給寶寶查微量元素嗎?
除此之外,“娃性早熟是吃了反季節水果”,“激素面霜會導致大頭娃娃”等等新聞,也都讓人擔心:這,究竟能不能吃,能不能用啊?
今天,一次性回答 2021 年大家問最多的 10 個問題,建議轉發+收藏,下次再遇到可以翻出來看看,帶娃就有譜多啦~
母嬰店說:夾一夾手指,就能知道娃有沒有缺某種微量元素?
抱歉,國家衛健委在 2021 年 8 月再次強調了:非診斷需要,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查,不得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沒必要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
當然了,如有診斷治療需求,還是可以針對性做的。
比如,就診時寶寶表現出了類似缺鋅的症狀(如食慾下降、發育遲緩、容易感冒、腹瀉、皮炎),醫生可能會要求檢測鋅元素水平來做個參考,這當然是 OK 的。
但母嬰店的各種檢查,就別做了。
不少人覺得,街上賣的現擠鮮奶,營養更好;而超市賣的盒裝奶,肯定多少加了防腐劑。
真是這樣嗎?其實未必。之前就有新聞報道,一名男童喝現擠生羊奶,感染了布魯氏菌發燒 2 個月,醫生說,還可能損害到生育能力。
現擠鮮奶在擠奶、貯存、運輸過程中,都可能混入細菌,未經殺菌就給寶寶喝,風險很大。
而正規渠道買的牛奶,經過巴氏殺菌或超高溫滅菌處理,是安全的。
如果擔心超市奶有新增劑,可以選擇配料表只有“生牛(羊)乳”,或“生牛(羊)乳+營養強化劑(比如維 D)”的奶~
荸薺(也叫馬蹄)、菱角,都屬於水生植物,確實不建議生吃,因為存在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之前就有人吃生荸薺,感染了薑片蟲。
除了荸薺、菱角,茭白、蓮藕之類的水生植物,咱也不建議生吃哦。
大家對激素面霜導致“大頭娃娃”事件,還有印象嗎?
這個新聞爆出來之後,很多家長就不敢給寶寶用激素了。
其實,激素,用對了是好藥。壞的,是那些濫用激素的人。
比如,寶寶溼疹了,醫生在綜合考慮效果和風險後可能會開激素藥膏,大家遵醫囑給寶寶用激素也是安全的,不必抗拒。
之前,確實有#女子長期吃隔夜菜重度貧血暈倒#的新聞衝上熱搜。
但看過完整報道就會知道,女子貧血的主因不是“隔夜菜”,而是體內缺少葉酸和維生素 B12。
會缺少這兩種營養,主要是肉吃太少。
而隔夜菜的安全隱患,主要是細菌汙染,建議大家吃之前一定要充分加熱。(當然,最好還是少吃。)
葡萄柚,也叫西柚,酸甜多汁又富含維 C,很多人都愛吃。
但,其中一種叫“呋喃香豆素”的成分,會和許多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導致危險。
已知受影響的藥物,就超過了 85 種。包括部分抗腫瘤藥、降血脂藥、心血管藥、腸胃藥、安眠藥、抗生素、避孕藥、止痛藥等等。
如果長期在吃藥,建議閱讀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後,再決定要不要吃葡萄柚。
短期服用退燒藥等藥物,一般間隔 72 小時以上再吃。
隔夜西瓜能不能吃,關鍵在於——西瓜上是否滋生了足夠多的致病菌。
提前洗淨瓜皮,用乾淨砧板、刀具切西瓜;沒吃完的,及時包好保鮮膜放冰箱冷藏,隔夜瓜也可以放心吃。(但超過 48 小時,就不建議吃了。)
最近天氣冷,大家都開空調了吧?建議開之前先認真清洗一遍。
空調長期不清洗,濾網、散熱片、機身內,真的會積累大量灰塵和致病菌。
寶寶抵抗力弱,更容易中招。呼吸道感染、過敏、甚至肺炎,都可能找上門。
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頻頻爆出進口車釐子“檢測陽性”的新聞。
但中國疾控中心也澄清過,核酸檢測陽性 ≠ 有傳染性。而且,截止當前,因為買了進口的東西而被感染的,一例都沒有發生。
又到吃車釐子的季節了,家長們,進口車釐子(包括其他進口水果)依舊可以放心吃。(要知道,進口食品被查出陽性,海關比我們更緊張,早早就採取了各種措施,設立監管專倉,避免流入市場。)
很多人覺得反季節水果肯定打了激素,不能吃。
但,水果會生長成熟,看的不是“季節”,而是溫度、溼度、光照等條件。
我們能買到的反季節水果,大部分來自:
①大棚水果,用大棚創造了適合它生長的條件,比如大棚草莓、大棚小番茄;
②從南半球運過來的,比如車釐子,在咱這是“反季”,在智利就是“應季”呀。
在安全性上,反季節果蔬和應季果蔬也沒啥區別,只要不心疼錢包,就可以放心吃~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路